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第2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迎接生态时代的春天
石山
1994, 2(4): 1-5.
摘要(1071) PDF(1090)
摘要:
生态农业县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吴文良, 李国学, 郭向东
1994, 2(4): 6-9.
摘要(1027) PDF(948)
摘要:
本文分析了生态农业县规划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提出了系统诊断的基本框架和策略,总结出生态农业县规划中应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论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整合效应
程治山
1994, 2(4): 10-13.
摘要(1295) PDF(928)
摘要:
本文分析了功能整合效应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功能的关系,论述了功能整合性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必备特征,它的提高是农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因。进而说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功能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系统功能整合效应的增强,而系统功能整合效应的提高要靠系统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功能整合效应是关系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优劣和总体功能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
生物多样性与我国的农业复合经营
娄安如
1994, 2(4): 14-17.
摘要(1197) PDF(995)
摘要: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农林业复合经营的概念和内容,世界农林业复合经营产业的背景、过程以及研究方向。讨论了我国农林复合经营取得了巨大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我国农林业复合经营的发展前景。
关于畜牧生产系统稳定机制的探讨
张运涛, 方德罗
1994, 2(4): 18-21.
摘要(1314) PDF(892)
摘要:
畜牧生产系统实质上是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建立高效、整体功能良好的畜牧生产系统是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目标。探讨畜牧生产系统的稳定机制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畜牧生产系统的稳定机制包括内源稳定机制和外源调控机制两个方面。其中内源稳定机制由系统的整合性、多样性、替代性以及生态位均质性构成,外源调控机制主要指等衡调控机制。
晋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合理利用的研究
包晓斌
1994, 2(4): 22-27.
摘要(1192) PDF(861)
摘要:
本文根据区域生态经济原理,结合晋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而阐述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合理利用的途径,并对其战略对策进行了分析。
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微地貌对土壤形成和农业利用的影响
袁方曜
1994, 2(4): 28-33.
摘要(1132) PDF(797)
摘要:
本文以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微地貌-土壤-农业利用为主线,定量说明沉积环境、微地貌特点对土壤形成及分布的影响,总体评价其盐渍化土壤环境对种植业的适宜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土壤保护利用方向。
康集生态农场物流结构及氮素循环效率的研究
周志翔, 竺肇华, 陆新育, 刘金龙
1994, 2(4): 34-42.
摘要(981) PDF(893)
摘要:
本文以氮素循环为例,详细分析了康集生态农场的物流结构和循环效率。结果表明,康集生态农场自开发建设以来,已初步建成以林果农种植、家畜家禽饲养、鱼类养殖为主的物流结构系统。系统的氮素产投比逐年上升,平均达到0.255,种植业有机氮与无机氮投入比为1.19,系统稳定性指数为0.98,第二性生产的氮素转化率达19.94%,有机废物利用总量含氮11934.5公斤。根据整个系统在氮素利用上的潜力和物流状况,本文提出了提高系统氮素利用效率和增强系统稳定性的途径与措施。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小气候条件与人工植被建设
刘金铜, 蔡虹, 云正明, 张万军
1994, 2(4): 43-48.
摘要(1206) PDF(1001)
摘要:
为开发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气候资源、营建高效生物群落,本文通过对大量野外定点小气候试验观测资料的分析,提示了该类型区小气候要素梯度分布规律,确定了低山丘陵区代表地形不同坡位的气候植被类型,进而分析了低山丘陵区人工植被建设的小气候适宜度。
多样化田景观的生态功能研究
刘贵波, 杨宗利
1994, 2(4): 49-56.
摘要(887) PDF(900)
摘要:
海河低平原区农田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物景观元素的水平分布日趋单一化,造成了农田景观生态不稳定性。本文采用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明确了多样化农田景观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并具有改善田间小气候的微气候效应,对景观单元规格及不同景观元素组合与虫害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实施农田景观生态调控技术,提高生态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驸马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价
袁从袆, 赵强基, 郑建初
1994, 2(4): 57-65.
摘要(1290) PDF(950)
摘要:
本文对地处北亚热带丘陵的驸马庄村以土地持续利用为目标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的功能评价。系统的总体生产特性以粮食生产及农业总产值的持续性、稳定性为定量指标,以协调性(多样性)作为农业各部门协调发展的指标,较满意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对系统的能量、氮、磷、钾养分及资金的投入产出分析表明以上各项要素的总流通量在近10年中都有较大增长,系统的开放度相应提高。农田亚系统的光能利用率提高,能量产投比下降。磷、钾的产投比远大于1,导致土壤磷、钾的严重亏缺。畜牧亚系统各项效率明显增长。土地的人口负载力在动物产品大幅度增长条件下,从每公顷13.8人提高至15.5人,食物生产能力可负载两倍于现有的人口。
滦河中下游沙土地区农业发展对策的探讨
董际岱, 于树纯
1994, 2(4): 66-70.
摘要(779) PDF(752)
摘要:
沙区的生态环境困扰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何改变沙区的生态环境,促进沙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总结了滦河中下游沙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问题与治沙致富的典型经验,分析了沙区生产的优势和潜力,并以唐山市沙区为例,探讨了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小麦秸秆中生化他感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韩庆华, 马永清
1994, 2(4): 71-76.
摘要(1928) PDF(1175)
摘要:
自然界存在着生化他感现象。本文对小麦秸秆生化他感现象、生化他感化合物和化合物的提取、分离、鉴定以及生测、影响其分泌的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