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6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树立生态安全新思想
石山
1998, 6(4): 1-3.
摘要(835) PDF(727)
摘要:
坚持“三主”方针,搞好综合治水
王耕今
1998, 6(4): 4-7.
摘要(813) PDF(731)
摘要:
生态伦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王宏康
1998, 6(4): 8-11.
摘要(814) PDF(823)
摘要:
简述了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和我国的建立与发展,讨论了生态伦理观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及其不同的发展阶段。生态伦理观不但主持将伦理中个人的权力和利益延伸至当代所有的人群(同代间的平等标准),而且还将其延伸至未来的后代人(不同代际间的平等标准)。深生态学则要求更高,提出一个道德参照级,延伸至非人类的权力和利益(动物、植物、物种和生态系统)。
作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陈晓远, 罗远培, 石元春
1998, 6(4): 12-15.
摘要(1650) PDF(1042)
摘要:
阐述了作物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及水分胁迫对作物营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讨论了水分胁迫反应机制在节水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
水分胁迫下玉米细胞膜伤害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陈永军, 季淑梅, 姜凤英
1998, 6(4): 16-18.
摘要(1334) PDF(867)
摘要:
以2个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下玉米细胞膜伤害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其细胞膜保护酶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水分胁迫初期下降,之后升高,最后持续下降。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初期变化复杂,后期成倍升高。
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生理生态机理研究进展
黄占斌, 山仑
1998, 6(4): 19-23.
摘要(1793) PDF(1792)
摘要:
系统分析了水分利用效率理论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并从作物生长发育、光合与蒸腾作用、水分状况以及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诸方面对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丛枝菌根菌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姜德锋, 李敏, 刘润进, 刘培利, 吴钧波
1998, 6(4): 24-26.
摘要(1234) PDF(1029)
摘要:
研究了不施肥与施P肥3种丛植菌根菌C.igaspora(Gi.r) 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versiforme(G.v)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技菌根菌可显著提高棉花叶片光合速率,改善水分状况,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籽棉产量,尤其是霜前花产量。其中以接种G.v处理对棉花增产效应最大。
利用轮回选择法选育“53”玉米自交系
孙海昆, 杨密珠, 李红铁
1998, 6(4): 27-29.
摘要(1032) PDF(903)
摘要:
“53”玉米自交系是利用9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组成基础群体经2次开放传粉后自交选育而成。试验示范结果表明,“53”玉米自交系具有高抗大小斑病和青枯病,抗玉米丝黑穗病,中抗玉米矮花叶病及粗缩病性能以及抗倒伏性强,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等优良性状。
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施肥对小麦的效应研究--II.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孟雨, 但野利秋, 刘会灵
1998, 6(4): 30-32.
摘要(1067) PDF(914)
摘要:
盐栽试验结果表明,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施N肥能使小麦旗叶叶水势升高,叶片水分保持较好,叶绿素总含量提高l3%~80%(以叶绿素b为主),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强度增加,蒸腾效率提高,施N肥配合补P肥效果更好,这些变化构成了在该类地区施N肥补P肥增产的生理基础。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蔬菜作物N肥流向的影响
周艺敏, 张金盛
1998, 6(4): 33-36.
摘要(874) PDF(944)
摘要:
通过15N标记示踪试驻,研究了常规施肥和不同种植方式露地栽培黄瓜、番茄、花椰菜、大白菜、菜豆的N肥利用率及其流向.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N肥流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蔬菜露地栽培N肥利用率平均为28.63%,土壤N素残留率为39.07%,N素亏损率41.25%。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当年蔬菜作物无机N肥吸收减少,但土壤N素残留率增加,N素亏损率下降。
不同施肥、栽插期与水稻品种对稻茎毛眼水蝇发生的影响
秦厚国, 叶正襄, 李华, 罗任华
1998, 6(4): 37-39.
摘要(1480) PDF(966)
摘要:
调查了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不同栽插期稻茎毛眼水蝇危害状况。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施肥处理稻茎毛眼水蝇危害株率差异不明显,水稻不同载插期稻茎毛眼水蝇危害株率差异较大,随栽插期推迟危害株率明显增加。并优选出对稻茎毛眼水蝇具有一定抗性的81个水稻品种(系)。
潮土中P肥动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杨莉琳, 李金海
1998, 6(4): 40-42.
摘要(949) PDF(790)
摘要: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初步探讨了河北省砂质潮土中P肥动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P肥可显著提高潮土中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增施有机肥可改变P素形态间的转化速率及方向.
风沙化土地葡萄园生态环境特征研究
苏培玺
1998, 6(4): 43-46.
摘要(1095) PDF(944)
摘要:
研究了风沙化土地葡萄园土壤温度、光照强度、风况及土壤机械组成、养分与水分状况等环境效应,为葡萄园间作套种及设施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气候因子对青稞千粒重影响的研究
杜军
1998, 6(4): 47-49.
摘要(1523) PDF(1050)
摘要:
运用统计学原理与计算方法,在系统分析研究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多年气候因子对青稞主要发育期千粒重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千粒重-气候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开花~乳熟期平均气温约18.2℃ 、平均日照时数长是增加千粒重的有利条件;乳熟~成熟期高温少雨或低温阴雨天气均降低千粒重。
地膜覆盖小麦的生态适宜性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杨建设, 信乃诠
1998, 6(4): 50-53.
摘要(1697) PDF(1037)
摘要:
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地膜覆盖小麦必须配套栽培技术:最适推广地区首先为易遭受低温危害的冷凉山区和下湿地区;灌区推广可起到节水保水作用,但适宜播期应相应后移7~l0d;晚茬麦地膜覆盖有促进晚茬赶早茬的增产作用;干旱地区推广必须以休闲期残茬覆盖增加底墒为前提;半干旱丘陵沟壑区实施地膜栽培地与集水补灌措施相配套;半湿润偏旱区平地地膜覆盖要与田间垄沟微区集水技术相配套;注意覆盖前的化学除草剂使用、施肥技术、机械作业以及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白色污染农田”等问题。
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生产力水平及其经济效益研究
徐存才
1998, 6(4): 54-56.
摘要(1008) PDF(981)
摘要:
采用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及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分析了直播、水育密植、旱育稀植和抛秧栽植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生产力水平、产量稳定性及其经济效益,提出张掖市应重点实施推广抛秧栽植并辅以旱育稀植的水稻栽培方式,淘汰水育密植和直播水稻方式的建议。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与对策——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
王明珠
1998, 6(4): 57-59.
摘要(861) PDF(841)
摘要:
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分析了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的发展阶段。研究现状表明,农村进入经济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退化初步得以遏制的新时期,其发展对策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志系统稳定性,建立立体大农业布局,形成种养结合食物链;瞄准优势资源,实施农村经济“ 三、二、一”产业战略;优化生产经营体系,增强生态经济调控能力。
闽北山区坡地农林复合经营生态模式的研究
林卿, 张鼎华, 危廷林, 范必有
1998, 6(4): 60-63.
摘要(1251) PDF(917)
摘要:
研究了闽北山区坡地农林复合竖营生态模式,优化配置了杉木-胡枝子-食用苗和杉木-百喜草-黄花菜2种具有较好生态经济效益的摸式,分析了其生态与经济效益。
制度因素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影响的定量分析研究
王培志, 轩辕桂银
1998, 6(4): 64-67.
摘要(1419) PDF(961)
摘要:
制度因素是现代化农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利用1952~1995年截面-时序数据资料,采用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拟合计算了我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变化中制度因素的直接贡献率,分析了制度因素对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的多样性特征,进而揭示了我国农业发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结构诱发的技术结构失衡,提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制度结构调整的目标取向,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污水灌溉对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以石家庄市污水灌溉区为例
孙志强, 张灵芝, 曹健, 梁晓荷
1998, 6(4): 68-71.
摘要(1444) PDF(1038)
摘要:
通过对石家庄市污永灌溉区污水、农作物、土壤及地下水的现状调查及评介,研究了污水灌灌对农作物、土壤及地下水的彭响。结果表明,石家庄市排放的污水水质为有机污染类型,硫化物污染较重,有机物污染中度,重金属类污染较轻;污水对排污水渠两侧地下水有影响,影响范围为100~200m;该市己用污水灌灌农田40年,作物(小麦、玉米)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均相应低于国家食品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合理灌溉污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
植物气态营养与绿能的生态意义
谈克政
1998, 6(4): 72-73.
摘要(1157) PDF(1031)
摘要:
论述了植物对气体养分的供需关系与所有绿色植物中各种有机物蕴舍的化学能,并分别定义为植物气态营养与绿能。分析了这2种新概念对大气、陆地、水域生态圈及生物与社会生态学的意义。
解决岩溶问题有了希望--贵州省普定县启动“生态重建与发展工程”
郭书田
1998, 6(4): 74-7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