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7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
石山
1999, 7(4): 1-4.
摘要(903) PDF(983)
摘要: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李全胜
1999, 7(4): 1-4.
摘要(1066) PDF(1024)
摘要:
分析了农业生态学定义和我国生态农业内涵之间的关系,系统阐述了农业生态学对生态农业建设类型分区、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和生态农业建设评价指标确定的指导意义,认为农业生态学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促进了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及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设计的自然资源评价方法初探
张壬午, 张彤, 计文瑛, 胡梅, 周连启
1999, 7(4): 5-8.
摘要(773) PDF(755)
摘要: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设计中通过进行以经济价值为表征的自然资源持续性评价,有利于变自然资源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保持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能力。对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了集中分析,并以资源折旧法对拜泉县试验小区数据进行了运算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大豆籽粒蛋白质与脂肪积累方式研究
刘晓冰, 王光华, 金剑, 杨恕平, 李艳华
1999, 7(4): 5-8.
摘要(1304) PDF(981)
摘要:
利用3个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大豆品种(系)研究了鼓粒(R5)期至成熟期籽粒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方式。结果表明,各品种脂肪相对含量积累的高峰期均出现在鼓粒期后30d,品种间积累方式略有差异,低蛋白含量品种(系)初期的脂肪积累能力很低;品种间蛋白质积累方式和积累高峰明显不同;同一品种单粒脂肪和蛋白质绝对含量积累方式相似;高蛋白质含量品种单粒脂肪和蛋白质绝对含量积累主要受粒重变化曲线的影响,而低蛋白含量品种还受两者相对含量变化的影响。
论雨水利用及其农业供水的意义
刘昌明
1999, 7(4): 9-12.
摘要(1331) PDF(1364)
摘要:
从我国农业供水角度讨论了我国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的若干理论问题,结合农业与农村供水探讨了雨水利用,提出了 全面开展雨水利用的若干建议。
柠檬酸与枸溶性磷肥对磷高效基因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庆仁, 李继云, 李振声
1999, 7(4): 9-13.
摘要(1440) PDF(1107)
摘要:
研究了温室盆栽条件下进行柠檬酸单施或与枸溶、难溶性磷肥配合施用的不同试验处理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与枸溶性磷肥(沉淀磷肥,即CaHPO4)配合施用的增产效应最显著。在相应用量下可使磷高效基因型小麦“洛夫林”平均增产94%,磷低效“80-55”增产83.1%; 单施柠檬酸使“洛夫林”与“80-55”平均增产63.3%和28.8%,表现出小麦基因型间磷效率明显差异。但磷矿粉单施或与柠檬酸配合施用的增产效应相对较小。这反映了石灰性土壤因pH值较高,磷矿粉不能为作物提供充足有效的磷源 ,也说明柠檬酸的酸化能力有限,对所施用磷矿粉难以产生有效的酸化作用,且可能由于磷矿粉的加入反而因稀释作用削弱了柠檬酸的酸化效果,导致其增产效果低于单施相同浓度柠檬酸的处理。
油松针叶萜烯组分相对含量同 环 境 和 生 长 因 子 的 关 系
刘和平, 张懿藻
1999, 7(4): 13-16.
摘要(1657) PDF(881)
摘要:
在山西、河北、陕西和甘肃4省,选择油松12个种源的36个林分、288株成年油松样木。利用GC及GC/MS分析技术和相关、回归等方法,测定分析了油松针叶萜烯化合物相对含量以及化合物总数同环境因子和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化合物总数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部分化合物相对含量同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各化合物相对含量同油松高生长的单相关作用很小而存在复相关作用。
缺锌对番茄与甜椒生长发育及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王景安, 张福锁, 李春俭
1999, 7(4): 14-16.
摘要(1069) PDF(836)
摘要:
研究了缺Zn溶液培养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和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Var.grossum Bailey)生长发育及P、K、Ca、Zn在植物体内各部位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蔬菜叶部缺Zn症状与叶含Zn量关系不大,而与叶含P、Ca量密切相关,叶部缺Zn症状主要是由于叶内P过度积累产生的毒害作用和叶含Ca量大幅度降低产生的有害影响及K含量降低造成离子平衡失调。
亚热带低山丘陵区混播冬性牧草-水稻短期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
周寿荣, 毛凯, 乌韦·西蒙, 蒲朝龙, 王国权
1999, 7(4): 17-20.
摘要(1293) PDF(935)
摘要:
1991~1994年在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四川芦山县)进行的混播冬性牧草-水稻短期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冬性禾草和豆草与水稻轮作,即意大利黑麦草+紫云英→水稻、意大利黑麦草+南苜蓿→水稻和意大利黑麦草+白三叶草→水稻3个轮作系统在水稻产量高于对照的情况下获得高饲料价值,较充分地利用了禾草和豆草的共生互补作用,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提高了农田生态位的利用效率,从而获得了较高的总生产效率。
新型氮肥肥料效应与氮素利用率对比研究
汪金舫, 李德平, 李阿荣
1999, 7(4): 17-19.
摘要(1194) PDF(780)
摘要:
旱地和水田施用新型N肥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腐殖酸尿素、木质素尿素和涂层尿素对水稻、小麦均具有明显增产效果,稻谷增产率为14%~16%,小麦籽实增产率为4%~17%,肥效为腐殖酸尿素≥木质素尿素>涂层尿素。水稻对肥料N素利用率提高7%,差异达显著水平,小麦对肥料N素利用率提高2.7%~17%。
免耕夏玉米施肥方式初探
王秀, 赵四申, 高清海, 马大敏
1999, 7(4): 20-22.
摘要(1595) PDF(1006)
摘要:
试验分析了5种免耕播种夏玉米施肥方式对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植株形态构成、产量及其形成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等距间施肥方式效果最好,叶绿素含量达3.94mg/g,不同时期叶面积均最高,有利于全苗壮苗,增强抗旱能力,夏玉米产量最高达7646.3kg/hm2,增产幅度为35.23%。
放线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生态研究
王元贞
1999, 7(4): 21-25.
摘要(1125) PDF(862)
摘要:
与放线菌结瘤共生固氮的已知200多种非豆科植物,他们同时得到菌根菌的共生,所以,不仅有类似于豆科植物的高固氮力,而且固氮时间长,生长旺盛、迅速,抗逆性强,是许多不良生态环境改造的先锋树种。其树种与菌种作为资源研究利用,均会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显著效益。
灌溉制度对冬小麦耗水及产量的影响
李建民, 王璞, 周殿玺, 兰林旺
1999, 7(4): 23-26.
摘要(1523) PDF(1049)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冬小麦总耗水量明显增加,土壤贮水消耗量相应减少;随总耗水量的增加,冬小麦生育后期耗水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当灌水量相同时,灌水越早的处理耗水量越多。不同的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结构与产量有显著影响,起身水主要增加穗数,拔节水显著增加穗粒数,而孕穗期或开花期灌水对提高千粒重有明显作用;1水以孕穗期,2水以拔节期和开花期,3水以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灌水效果最佳。适当控制开花前耗水量,增加开花后耗水量,有利于增加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谷豆分带种植对谷子生理过程的影响
古世禄, 郭志利
1999, 7(4): 26-30.
摘要(784) PDF(772)
摘要:
谷豆分带种植,能改变田间小气候,使气温升高,光照增强,CO2浓度增大,从而引起谷子体内一系列 生理变化,扩大了绿叶面积,减小了气孔阻力,有利于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进行;促进了呼吸作用,加强了根系活性,提高了植株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率;增加了体内干物质积累量,加速了物质向穗部运转,提高了收获指数,因而能高产高效。
杨粮间作系统中根障对土壤水分作用的影响
王颖, 袁玉欣, 裴保华, 王德艺
1999, 7(4): 27-29.
摘要(1336) PDF(978)
摘要:
试验研究杨粮间作系统中根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集约经营条件下设置根障可有效改善间作农田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幅度为15.8%~17.7%;测定表明,灌溉15d后根障使间作系统 农田土壤水分消耗的速度平均每天减缓0.5%。
提高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古世禄, 马建萍, 郭志利, 独俊娥, 刘子坚
1999, 7(4): 30-33.
摘要(678) PDF(759)
摘要:
采用不同品种、播种期、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实施地膜覆盖和综合栽培技术体系试验证明,品种基因型、播种期和施肥对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作用较大,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地膜覆盖也有较好作用。提高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应以选用水分利用效率高的良种,适期播种,科学施肥和选用生长调节剂为中心集成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试验证明,防秕增粒高产栽培体系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6.5%~36.9%,分带种植高效栽培体系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33.3% ~49.3%。
毛白杨与珠美海棠试管苗低温贮存技术初探
白淑霞, 刘立秋, 陈文龙
1999, 7(4): 31-34.
摘要(1075) PDF(939)
摘要:
林木试管苗通过0~10℃的自然低温贮存后,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且抗冷性明显提高。观察和分析不同贮存阶段的试管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管苗随着贮存温度的降低,淀粉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相应上升,粗蛋白含量波动起伏略有升高,这是试管苗适应低温和弱光照的生理反应。贮存165 d的分化苗和120 d的生根苗污染损失率均低于10.0%;分化苗的有效苗数显著增加,生根率在95.5%以上,生根苗的移栽成活率为93.5%~98.5%。
化感作用与可持续农业
申建波, 张福锁, 王敬国, 毛达如
1999, 7(4): 34-37.
摘要(1187) PDF(1170)
摘要:
简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化感物质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以及化感作用对养分资源管理及其他农艺措施的影响,提出优化农艺措施、合理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建设可持续农业的方法和途径,并指出今后化感作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塔里木沙漠腹地日光温室温度效益
李涛, 吴祖荣, 高前兆
1999, 7(4): 38-42.
摘要(1049) PDF(978)
摘要: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日光温室在冬季未加热时,温室内气温比室外高14℃,地温高15℃以上,可确保抗寒力较强的蔬菜正常生产;苇草草帘增温0.9℃,中棚增温3.7℃;当与温室被、中棚联合使用时,可确保绝大部分蔬菜正常生产。加热可使内外温差达30℃,可提供如西红柿、黄瓜、辣椒等对温度要求较高的蔬菜品种获得高产所需的最佳温度环境。沙漠地区直射光可使温室内温度迅速上升达3.5℃/h,散射光也可确保温度不迅速下降。通风效率:温度上升减慢为0.33℃/h·m2~2.44℃/h·m2,温度下降增快3.7℃/h·m2。温室内温度不均,其规律为两端高、中间低;北面高、南面低。加热炉间距离应在25m左右,以使温室内温度分布更均匀。
台风暴潮对浙东沿海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叶旭君, 王兆骞, 汪成宏, 钱一飞
1999, 7(4): 38-40.
摘要(1509) PDF(865)
摘要:
研究了1997年11号台风引起的台风暴潮对浙东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海水浸泡的影响,土壤和农用灌溉水含盐量显著升高,浸泡72h及72h以上表层土壤含盐量分别达1.27%和1.38%;在海水倒灌发生后8d农用灌溉水表层、3m、6m和10m深层水含盐量分别为2.36‰、3.22‰、3.84‰和4.03‰,尽管海水退落后各深层水含盐量有所下降,但总体仍维持在2.26‰左右,二者含盐量均远超过农业生产标准。进而提出了清理枯株、深沟翻耕、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实施栽培管理措施等恢复受咸农田生态环境的对策。
黄淮海平原典型集约农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初探
高旺盛, 黄进勇, 吴大付, 李新平
1999, 7(4): 41-43.
摘要(2211) PDF(1250)
摘要:
对黄淮海平原典型集约农区N肥污染地下水的初步调查表明,该区地下水硝酸盐(NO-3)污染较严重,高产农区和高产田块污染程度明显高于中低产区和中低产田块;菜地污染程度较粮田严重;随着施N时间的推移和施用量的增加,地下水中硝态氮具有明显的积累趋势,潜在污染不容忽视;地下水NO-3含量与N肥施用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禹城沙地农业发展中不稳定因素及其防治
高前兆, 张小由
1999, 7(4): 43-48.
摘要(1604) PDF(900)
摘要:
着重分析了影响半湿润地区山东禹城沙地农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对沙地水分、气候波动因素以及在沙地治理过程中所出现的次生盐渍化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指出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建立稳定的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就能防止或减少这些不稳定因素对新垦沙地农业发展的危害,使沙地农业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高矿化度油田废水污染农田现状调查与评价
项雅玲, 李峰, 邵志慧, 吴孔清, 丁亨虎
1999, 7(4): 44-47.
摘要(1435) PDF(1100)
摘要:
江汉油田采油井在钻矿和采油时有少量高矿化度废水与石油洒落地面,导致土壤污染,造成农作物减产。对湖北省潜江县周矾农场不同污染程度的旱地农田和水田污染现状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农田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是氯化物、盐类,其次为石油和Cd。氯化物、盐类污染水田耕层含量高于底层,旱地农田则反之。受污染的土壤肥力下降。
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韦朝阳
1999, 7(4): 48-50.
摘要(811) PDF(759)
摘要:
从分析煤矿区生态环境破坏机制入手,综合考虑矿区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提出了煤矿区生态破坏指数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我国57个主要煤矿区生态破坏指数的计算结果,对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进行了分级和评价。
莱州湾海水入侵防治寿光试区农 田 生 态 系 统 产 投 比 分 析
骆洪义
1999, 7(4): 49-53.
摘要(1140) PDF(1080)
摘要:
对李家村农田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通过对受海水入侵危害的寿光市李家村进行农业生态工程治理,使系统的功能增强,结构趋于合理。提出了李家村发展生态农业应注意的问题。
红黄壤地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侯向阳
1999, 7(4): 51-54.
摘要(956) PDF(831)
摘要:
在分析区域农业资源持续与高效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红黄壤地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指标评价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区域内中低产地区22个典型县进行评价表明,红黄壤地区协调好农业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和高效性对实现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坝上公有草地超载过牧的后果及对策
董全海, 李庆海, 贾巨全
1999, 7(4): 54-56.
摘要(1184) PDF(954)
摘要:
分析了坝上牧农区公有草地超载过牧多年不得解决的原因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提出了解决超载过牧的有效对策。
生态农业技术进步率测定方法研究
赵跃龙, 王革华, 王海, 方放, 施德铭
1999, 7(4): 55-57.
摘要(1457) PDF(1115)
摘要:
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出1套测定其技术进步率的方法。根据生态农业特点,对生态农业技术进步率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生态农业技术进步率测定方法。
区域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SDLP方法
吕富保
1999, 7(4): 57-60.
摘要(1091) PDF(836)
摘要:
概述了农业资源配置的各种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线性规划模型(LP)和系统动力学模型(SD)的特点,并在比较分析SD和LP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农业资源配置的SDLP方法。应用结果表明,SDLP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研究
侯元凯, 李红勋, 刘家玲, 张彩乔
1999, 7(4): 58-60.
摘要(1283) PDF(1040)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此维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并保持系统物质和能量输入与输出的相对平衡。从这一原理出发论述了公益林、商品林和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不同利用的森林生态系统特征,并对商品林和公益林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进行了探讨。
建设内蒙古河套平原生态农业“六三系统工程”研究
王文生, 王智
1999, 7(4): 61-64.
摘要(698) PDF(740)
摘要:
针对影响建设内蒙古河套平原生态农业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风沙化和地力退化三大生态制约因素,研究设计编制了“六三系统工程”为防治对策的宏观调控运行管理模式,阐述了此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研究的重要进展。
实施河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方略
张国胜, 白永福
1999, 7(4): 61-63.
摘要(1176) PDF(801)
摘要:
阐述了河北省天然林资源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及特殊地理环境位置以及实施河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对策。
粤北石灰岩地区绿化优良树种——刺槐
陈兆平, 彭建宗, 潘国兴, 莫熙穆
1999, 7(4): 64-66.
摘要(1371) PDF(1020)
摘要:
刺槐属温带树种,在我国中、北部广泛种植。1991年首次在广东省大规模引植刺槐,并作为石灰岩山地的绿化优良树种。试验结果表明,刺槐在广东省连州市石灰岩地区石山中、下部生长良好,其根肥大而横向生长,结瘤固N, 适应性强,4年龄刺槐生长速度加快,6年龄树高达4~7m。石灰岩山地种植刺槐林可防止水土流失,高温干旱季节可提高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地温和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
亚热带丘岗地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以脱甲乡生态农业建设为例
刘芳清
1999, 7(4): 65-68.
摘要(1049) PDF(783)
摘要:
长沙县脱甲乡属典型的亚热带丘岗地貌和气候类型,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状况在亚热带丘岗地区亦有一定的代表性。该乡采用规划指路、系统协调发展和依靠科技进步等多种途径,经过8年多的生态农业建设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该乡农业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
农牧结合生态工程及其种植模式研究
邢廷铣
1999, 7(4): 67-70.
摘要(711) PDF(673)
摘要:
农牧结合生态工程是个复杂的农业生态、经济和技术系统工程,它由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和微生物(连接种养业)3个子系统组成,其关键是建设以“四三二一”畜牧业生产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节粮型畜牧业生态工程。农牧结合种植结构主要模式有“一粮一饲”、“一粮一经”、“两饲一粮”和“一粮一经一饲”等多种模式。农牧结合型种植模式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建立以粮食生产为基础,饲料生产为重点,经济作物生产为动力,并有机配合和协调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新模式,3种作物种植参考比例为5∶2∶3。
综合利用资源 建设生态农业
单启宁, 王建明, 葛诚方
1999, 7(4): 69-71.
摘要(686) PDF(674)
摘要:
湖南省慈利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配套工程建设
李景保, 谢炳庚, 朱付元
1999, 7(4): 71-73.
摘要(1325) PDF(831)
摘要:
湖南省慈利县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实施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农林牧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及其配套工程技术——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设了农村能源工程、庭院立体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农田立体开发工程、畜牧工程和农林复合工程等,初步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立足山区优势 发展生态农业
管竹苗, 戎康民, 王华杰
1999, 7(4): 72-75.
摘要(952) PDF(872)
摘要:
安徽省全椒县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孙文平, 王万贵, 张青松
1999, 7(4): 74-77.
摘要(1202) PDF(1022)
摘要:
安徽省全椒县实施油菜=西瓜-水稻、西瓜=棉花-冬菜、蔬菜-水稻-蔬菜、冬菜-棉花=蔬菜、小麦=西瓜=大豆、马铃薯=西瓜=棉花、西瓜=玉米-水稻等多种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术,1997年各类面积达1.33万hm2,其中5600hm2田粮食单产达 7500kg/hm2,产值达3万元/hm2,分别比传统种植模式(油菜-水稻,麦-稻)增长12.4%和24%,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都市农业及其环境保护
李国学, 王砚田
1999, 7(4): 78-81.
摘要(1605) PDF(1004)
摘要:
阐述了都市农业的概念与范畴,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中废弃物类型、主要环境问题、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的途径以及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都市农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都市农业发展方向与对策和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分区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