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第13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循环经济作用机理探讨
任勇, 吴玉萍, 孙高峰
2005, 13(4): 1-3.
摘要(1449) PDF(983)
摘要:
从循环经济的内在本质、经济本质及其社会特征、核心作用和关键环节等角度,初步探讨了循环经济的作用机理。
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趋向
封超年, 周桂生, 陆建飞
2005, 13(4): 4-7.
摘要(1497) PDF(1344)
摘要:
简析了世界主要国家有机农业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有机农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即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制定和认证;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农产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集成;有机农业生产生态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绥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度量探析
葛大兵, 吴小玲, 邹冬生, 秦普丰, 陈金湘
2005, 13(4): 8-11.
摘要(1198) PDF(1076)
摘要: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绥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进行度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绥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517888hm2,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生态承载力)为1.286877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231011hm2,绥宁县生态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其2005年、2015年生态足迹分别为1.343577hm2、1.328835hm2,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320071hm2、1.423893hm2,生态盈亏分别为-0.023506hm2、0.095058hm2,万元GDP生态足迹值分别为2.46hm2、0.83hm生态承载发展度分别为0.98、1.07。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可使该县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值逐渐减小,生态承载发展度逐渐增大并达1左右,能源消费结构逐渐优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社会经济迈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城镇环境绿化的若干生态学问题思考
刘晓玲, 周青
2005, 13(4): 12-14.
摘要(1782) PDF(996)
摘要:
简述了我国城镇绿地规划功能,从生态学原理阐述了物种生态习性、种群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边缘效应、生物多样性、生态入侵、转基因生物及抗污染性等城镇环境绿化应遵循的原则,指出以生态学原理进行城镇绿地规划、指导城镇绿地群落设计是实现城镇环境绿化最佳生态效益的前提。
4种经济鲍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的研究
黎中宝, 刘文彪, 韩芳, 李华, 陈孝德
2005, 13(4): 15-19.
摘要(1227) PDF(951)
摘要: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xta)养殖群体和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结果表明,4种经济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盘鲍群体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目、多态位点百分数(P0.99%)、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1.2、16.67、0.109和0.061,皱纹盘鲍群体分别为1.10、11.11、0.093和0.056,杂色鲍群体分别为1.44、33.33、0.106和0.118,九孔鲍群体分别为1.50、33.33、0.135和0.128。盘鲍在Mdh-1位点上符合H-W平衡标准(P>0.05),而在位点Est-3(F=-0.753)和Sod-1-1(F=-1.000)上表现出杂合子过量;皱纹盘鲍在位点Est-3符合H-W平衡标准(P>0.05),而在位点Est-3(F=-0.371)和Sod-1(F=-1.000)上表现出杂合子过量;杂色鲍在位点Est-3、Mdh-1和Amy-1上符合H-W平衡标准(P>0.05),而在位点Aat-1(F=-0.486)和Mdh-1(F=-0.210)上表现出杂合子过量,在位点Est-2(F=0.597)、Amy-1(F=0.330)和Me-1(F=1.000)上表现出杂合子缺失,九孔鲍在位点Est-3、Sdh-2、Amy-1和Mdh-1上符合H-W平衡标准(P>0.05),而在位点Aat-1(F=-0.477)和Amy-1(F=-0.149)上表现出杂合子过量,在位点Est-2(F=0.540)上表现出杂合子缺失。盘鲍和皱纹盘鲍的遗传距离为0.055,九孔鲍和杂色鲍的遗传距离为0.016。
应用RAPD技术区别芒果抗炭疽病品种的研究
张欣
2005, 13(4): 20-21.
摘要(1121) PDF(1026)
摘要:
应用RAPD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10个芒果品种的遗传变异程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0个芒果品种被聚为3个RAPD组,RAPD组与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有明显相关性。表明RAPD技术在筛选抗病品种时可作为辅助手段之一。
不同孵化温度对雏番鸭第二性比及孵化率的影响研究
肖天放, 卢惠明
2005, 13(4): 22-24.
摘要(2050) PDF(2116)
摘要:
试验研究孵化前期(1~10d)7个不同温度(36.3~39.3℃)对雏鸭出壳时第二性比(♂:♀)和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孵化温度出壳的雏番鸭公母性别存在明显差异(P<0.01),且公雏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母雏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孵化前期温度为36.3~37.3℃时出壳雏番鸭公少于母,第二性比介于0.24~0.95;而孵化前期温度为37.8~39.3℃时出壳雏番鸭公多于母,第二性比为1.39~5.38;且只有在温度37.3℃和37.8℃时第二性比与遗传性比(1:1)无差异(P>0.05),而其他温度时第二性比均表现明显差异(P<0.05或P<0.01)。雏番鸭第二性比与孵化前期温度间相关指数R2为0.99,预测误差率为-34.88%~+14.58%间,说明调控孵化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雏番鸭第二性比,孵化温度对受精蛋孵化率有明显影响,36.3~37.8℃内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37.8~39.3℃内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特性及对底物降解的影响研究
聂艳秋, 周青
2005, 13(4): 25-28.
摘要(1202) PDF(1419)
摘要:
简介了分离微生物培养基的选择以及PCR、ERIC、DGGE、TGGE、FISH、T-RFLP等种群特性测定方法,阐述了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等特性,指出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是结构稳定性的基础,而结构稳定性是功能稳定性的前提,功能稳定性又是底物有效降解的保证;同时底物及环境因子的变化也影响活性污泥群落结构及功能的稳定,并可能使种群多样性发生变化,结构稳定性与功能稳定性二者变化并不同步。
锡兰肉桂丙酮粗提物对皮氏叶螨的毒力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陈青, 杨卫帆, 覃丽金, 吴忠琴
2005, 13(4): 29-31.
摘要(1193) PDF(949)
摘要:
试验研究锡兰肉桂丙酮粗提物对皮氏叶螨的毒力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锡兰肉桂丙酮粗提物对皮氏叶螨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4h LC50值为3.5642mg/mL,其6.67mg/mL、4.44mg/mL、3.34mg/mL对皮氏叶螨的48h和72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45%和98.84%、85.23%和90.70%、81.82%和87.21%;5.0μg/mL、4.0μg/mL、3.0μg/mL、2.0μg/mL和1.0μg/mL浓度下锡兰肉桂丙酮粗提物对皮氏叶螨酯酶、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大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火力楠根超临界提取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化感效应研究
曹光球, 林思祖, 王爱萍, 郑燕萍, 胡宗庆
2005, 13(4): 32-35.
摘要(913) PDF(901)
摘要:
研究火力楠根超临界提取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纯CO2萃取的火力楠根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胚轴长、鲜物质量及干物质量有显著抑制作用;夹带剂与CO2混合萃取的火力楠根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绝对发芽率、胚轴长及鲜物质量、干物质量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而对绝对发芽势、胚根长则有抑制作用。
培养基成分对沙打旺组培根生长及分泌物的影响研究
杨善云, 马永清, 税军峰, 朱彦锋
2005, 13(4): 36-69.
摘要(1387) PDF(1099)
摘要:
研究表明培养基成分可影响沙打旺组培根生长和根分泌物的产生。适宜沙打旺组培根生长的改良B5培养基组分为(以1L标准B5培养基为基础调节,下同)KNO32660.5mg、(NH4)2SO484.1mg、CaCl2·2H2O75.0mg、MgSO4·7H2O125.0mg、FeSO4·7H2O13.9mg、MnSO4·4H2O5.0mg和萘乙酸(NAA)0.6mg。组培根分泌物对沙打旺和小麦胚根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培养基组分为KNO34565.9mg、(NH4)2SO448.1mg、MnSO4·4H2O5.0mg、肌醇150.0mg、烟酸1.5mg、盐酸吡哆辛1.5mg、盐酸硫胺15.0mg、NAA0.8mg和蔗糖50.0g。
国内外固体基质研究概况
周跃华, 聂艳丽, 赵永红, 李永梅, 何飞飞
2005, 13(4): 40-43.
摘要(1844) PDF(1707)
摘要:
简介了国内外固体基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综述了固体基质理化参数、栽培容器及营养液的研究与利用概况。
Kao's有机化合物与T维生素对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影响
朱晋云, 杨丽萍, 许玉娟, 杨三维, 王随保
2005, 13(4): 44-47.
摘要(1288) PDF(993)
摘要:
试验研究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Kao's有机化合物与T维生素对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Kao's有机化合物与T维生素的MC和MD诱导培养基可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且ME与MF分化培养基明显增加绿原基分化率和出苗率。
小麦与油菜种子萌发对酸雨胁迫的反应研究
金进, 曾庆玲, 周青
2005, 13(4): 48-51.
摘要(1093) PDF(862)
摘要:
用pH2.0、2.5、3.0、3.5、4.0、5.0模拟酸雨处理小麦和油菜种子试验结果表明,pH2.0时小麦和油菜种子不发芽,pH2.5时只有小麦异状发芽,pH≥3.0时小麦和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与pH值显著正相关,小麦异状发芽率则随pH值上升而降低。小麦和油菜的吸水值、呼吸速率、贮藏物质运转效率也与pH值显著正相关,小麦贮藏物质消耗率与pH值显著正相关,而油菜与pH值显著负相关;小麦和油菜的根、芽长抑制指数均与pH值显著负相关,且小麦抗酸雨胁迫能力强于油菜。
O3与CO2浓度倍增对大豆叶片及其总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黄辉, 王春乙, 白月明, 温民
2005, 13(4): 52-55.
摘要(1163) PDF(897)
摘要: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研究CO2和O3浓度倍增对大豆叶片及其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和O3浓度倍增均可致使大豆黄叶率增加,绿叶率下降;CO2浓度倍增使大豆总叶片干物质量和总叶面积、绿叶和黄叶干物质量及总生物量均明显增;O3浓度倍增使大豆总叶干物质量和总叶面积、绿叶和黄叶干物质量及总生物量均下降;CO2与O3交互作用处理对大豆生物量的影响均表现为CO2>O3;CO2与O3持续倍增处理对大豆叶片老化的影响为O3>CO2,CO2与O3逐渐达倍增的处理在大豆鼓粒前CO2的缓解作用明显,鼓粒后CO2与O3的影响逐渐接近;大豆总生物量增长遵循自然增长曲线。
光温生态因子对冬小麦幼穗分化的影响研究
薛香, 郜庆炉
2005, 13(4): 56-59.
摘要(817) PDF(784)
摘要:
对不同播期3个不同生态类型冬小麦品种幼穗分化进程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单棱期和二棱期为冬小麦对光温最敏感时期,其他幼穗分化发育时期对光温的反应与品种生态类型有关;试验播期范围内光温生态因子对冬小麦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作用以温度为主;气候变暖下通过调整播种期可调控冬小麦的幼穗发育进程。
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数的影响研究
孙本普, 孙士宗, 李凤云, 李秀云, 刘锋
2005, 13(4): 60-64.
摘要(1343) PDF(970)
摘要:
田间试验研究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冬剧烈降温或越冬期负积温多、极端最低气温低、降水量少,冬小麦遭受严重冻害而影响其穗数,且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返青后分蘖生长发育状况。高产栽培条件下有的年份间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相差较大,这与年后幼苗阶段生长时间长短、积温多少有关。生长时间长、积温多则穗数多,反之则少。穗数多的年份,适时播种的小麦是通过促进中等分蘖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成穗率而增加其穗数;晚播冬小麦则补偿了冬前积温不足,延长了幼苗阶段生长时间,巩固冬前分蘖,增加春季分蘖,并使其提前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光照阶段,幼穗分化开始早、时间长,促进冬小麦分蘖生长发育而提高其穗数。故年后幼苗阶段生长时间长、积温多的年份,应推迟第一肥水时间,防止冬小麦群体过大、基部节间过长而造成倒伏。
空气相对湿度对野生葡萄的生理影响研究
石雪晖, 陈祖玉, 刘昆玉, 杨国顺, 钟晓红
2005, 13(4): 65-67.
摘要(1465) PDF(1075)
摘要:
试验研究气温30℃、不同空气相对湿度(60%、70%、80%、90%、100%)条件下“华东葡萄”和“里扎马特”野生葡萄叶片水势、气孔开度、蒸腾速率、电导率、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湿度的增加,“华东葡萄”和“里扎马特”叶片水势增加,而电导率、蒸腾速率、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先降后升。“里扎马特”在相对湿度为70%~80%、“华东葡萄”在相对湿度为80%~90%时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值均最低,可初步认定其是二者最适生长湿度。
沙漠增温效应特征及其对绿洲农业的影响
张凤华, 秦莉, 赖先齐, 潘旭东
2005, 13(4): 68-70.
摘要(1491) PDF(1029)
摘要:
研究表明沙漠增温效应强弱随距离沙漠远近而不同,且表现出一定的分区规律;绿洲距沙漠的远近与气温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气候有多方面作用,形成夏季富照高温、冬季冷空气沉积而寒冷,日夜温差大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且显著影响绿洲特色高效农业的产生及特殊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的形成。
黄土高原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及生产力的研究
王静, 程积民, 万惠娥
2005, 13(4): 71-73.
摘要(2003) PDF(1070)
摘要:
对黄土高原本氏针茅叶片光合特性及生产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本氏针茅前期生长较慢,5月初至7月初为快速生长期,最高株高可达92.2cm,最高日增长量达1.67cm。本氏针茅生物量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8月份达最大值(822.5g/m2),其中非光合器官占比重较大。其叶片光合、蒸腾特性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呈规律性变化,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日进程均表现为双峰曲线,且光合午休同时受气孔和非气孔因素的限制。
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的研究
冯佰利, 高小丽, 王长发, 张嵩午, 李生秀
2005, 13(4): 74-76.
摘要(1598) PDF(1261)
摘要:
试验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累积速度慢,而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幅小,且籽粒灌浆中后期各酶活性均较高。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与其温度型归属关系密切,可借助冠层温度进行抗旱材料生理代谢性状的判别。
“黑农35”大豆有效营养面积的研究
韩秉进, 金剑, 中博
2005, 13(4): 77-81.
摘要(1366) PDF(966)
摘要:
研究提出作物有效营养面积新概念,并建立了大豆植株个体营养面积与产量关系模型,优化解析出大豆有效营养面积为2837.5cm2,即有效株行距为53.3cm;大豆最佳营养面积为520.0cm2,即最佳株行距为22.8cm。并据此阐明目前我国北方垄作区广泛采用的67~70cm垄距已超过大豆有效株行距,造成土壤资源等浪费。垄作区若采用50cm左右垄距,平作区采用23cm*23cm株行距种植大豆,更有利于大豆群体产量的提高。
冬小麦叶片绿度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吴素霞, 毛任钊, 李红军, 侯美亭
2005, 13(4): 82-85.
摘要(1508) PDF(1055)
摘要: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测定分析海河低平原区农田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叶片绿度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叶片绿度时间变化趋势为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各生育时期叶片绿度在180m*720m空间存在变异性,其相关距离为145.4~320.0m;块金效应占各自总方差的25%~79%,经验半方差可用球状模型模拟。
不同生境对人工栽培龙芽稳木的影响简报
张美萍, 高玉刚, 王彦宏
2005, 13(4): 86-87.
摘要(2023) PDF(1109)
摘要:
试验研究不同生境对人工栽培龙芽穗木苗木存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龙芽穗木宜选择半阴坡、郁闭度为30%左右,土壤湿润不积水,疏松肥沃且透气性好,pH值为5.5~6.5的壤土环境。
根系分区灌溉对设施油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毕彦勇, 高东升, 王晓英, 李宪利
2005, 13(4): 88-90.
摘要(1014) PDF(827)
摘要:
试验研究根系分区灌溉对设施油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和根系分区固定灌溉处理可抑制油桃新梢生长,果实成熟期均较常规灌溉提前,平均单果重略低于常规灌溉,但产量基本未受影响,果实硬度降低,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常规灌溉,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和固定灌溉比常规灌溉节水50%,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与根系分区固定灌溉相比,前者处理果实除硬度低于后者外,其平均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后者。
低丘红壤南酸枣与花生复合系统种间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Ⅲ.南酸枣与花生利用水分状况分析
翟进升, 周静, 王明珠, 张斌
2005, 13(4): 91-94.
摘要(1371) PDF(970)
摘要: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土壤水分既协同又竞争,二者根系分布空间有差异,南酸枣根系可从深层湿润土壤中吸收水分,再通过根系提水作用,使水分运移至上层释放,被邻近花生残根所吸收利用。复合区比单作区入渗水多,植物蒸腾减缓,树木遮荫降温,均有利于复合系统自身土壤水分协调平衡。二者水分竞争主要表现在7~10月份干旱季节,但上层土壤水吸力差值较小,表明种间吸水竞争不甚明显,复合系统造成的种间水竞争负面影响不是抑制花生生育的主要障碍因子。
东北黑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研究进展
史奕, 陈欣, 闻大中
2005, 13(4): 95-98.
摘要(1381) PDF(1145)
摘要:
阐述了东北黑土团聚体水稳定性与有机质养分状况以及经营利用方式的关系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向。
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以陕西省长武王东沟流域为例
刘贤赵, 谭春英, 宋孝玉, 张晓萍
2005, 13(4): 99-102.
摘要(1393) PDF(1151)
摘要: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王东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王东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点是农田、草地面积所占比重减少,而林果面积迅速增加。同样降雨类型1996年和2010年流域下垫面的产水量分别比1986年少产水5747m3及5914m3。产水量的减少使该流域汇入河流的水量减少,土壤蓄水量增加,有利于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中子仪测量农田土壤水分精度的比较研究
毛飞, 任三学, 刘庚山, 郭安红, 张佳华
2005, 13(4): 103-106.
摘要(1041) PDF(973)
摘要:
采用国产IAG-Ⅱ型和美国产503DR型2种中子仪进行农田土壤水分精度测量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土钻法比较,IAG-Ⅱ型中子仪的平均精度略高于503DR型中子仪;14.和25.温度下IAG-Ⅱ型中子仪稳定性优于503DR型中子仪,而52.温度下则反之,且503DR型中子仪性能受温度的影响小于IAG-Ⅱ型中子仪,表明2种仪器均可用于科研和业务。对503DR型中子仪1991年和2002年建立的标定方程进行统计检验分析比较表明,2条标定方程的剩余标准离差(s)无显著差异,截距(a)和斜率(b)差异显著,表明这2条标定方程不能合并。
东北农牧交错带种植苜蓿与玉米综合效益研究
杨恒山, 曹敏建, 范富, 李春龙, 李凤山
2005, 13(4): 107-109.
摘要(896) PDF(989)
摘要:
研究表明种植苜蓿当年干物质量仅为玉米干物质量的48.8%,而粗蛋白质量较玉米高66.3%,其投入及产出均低于种植玉米,其净产值与种植玉米接近;0~30cm土层内苜蓿根干物质量为玉米的3.06倍,苜蓿地土壤容重、孔隙度分别为玉米地的95.53%和104.81%,pH较玉米地下降0.1;0~20cm土层内苜蓿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低于玉米地,速效钾含量则高于玉米地;春季苜蓿地土壤风蚀量仅为玉米地的41.81%。
不同土壤盐分条件下新疆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变化的研究
刘静, 王林和, 张芳, 吕景华
2005, 13(4): 110-115.
摘要(1027) PDF(902)
摘要:
对2种含盐量土壤条件下新疆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退水渠土壤各盐离子含量均高于灌渠土壤,且二者除HCO3-和K+外,其余盐离子含量差异显著;但2种含盐量土壤同龄新疆杨地上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仅根内Cl-、Mg2+、Na+和K+含量差异显著,说明新疆杨对土壤中较高浓度盐离子有一定排斥作用,并将对树木产生毒害的Cl-、Na+控制在根系中,限制其向地上部输送;新疆杨根系对SO42-和Ca2+有较强的选择吸收性,并将过多的SO42-和Ca2+排除其体外,而对Cl-、Mg2+和Na+的选择吸收性较小。
太行山前平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与肥料精准管理研究
张玉铭, 毛任钊, 胡春胜, 张佳宝, 朱安宁
2005, 13(4): 116-120.
摘要(1425) PDF(1083)
摘要:
对太行山前平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与肥料精准管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养分含量集中在1个或相邻2个养分含量等级范围内,对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存在可能性;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其土壤肥力属中等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与冬小麦产量密切相关,P肥施用为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而N肥为影响玉米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土壤碱解氮与P肥。
腐殖酸长效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及其对玉米增产的效应研究
李兆君, 马国瑞, 王申贵, 陆欣
2005, 13(4): 121-123.
摘要(1721) PDF(1135)
摘要:
试验研究腐殖酸长效尿素(Ⅰ、Ⅱ)在土壤中转化及其对玉米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腐殖酸长效尿素玉米生长发育前期可抑制土壤中脲酶活性,向土壤环境供N速度基本与玉米生长发育需N速度相一致。同时可提高玉米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其中以Ⅰ型长效尿素效果最佳,比普通尿素处理增产35.1%。
土壤施钾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
廖晓勇, 向明, 秦毅
2005, 13(4): 124-126.
摘要(1480) PDF(803)
摘要:
试验研究土壤施K对四川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K可提高烟叶中K和还原糖含量,降低Ca、Mg、烟碱和蛋白质含量;不同植烟土壤施K影响效应各异,红壤施K对烟叶品质影响较小,而紫色土和黄壤施K则影响显著。
稻麦连续施用鸡粪的效应研究
陈斌, 吉训凤, 丁华萍, 朱秀英, 仲崇平
2005, 13(4): 127-130.
摘要(1254) PDF(1055)
摘要:
3年定位稻麦连续施用鸡粪试验结果表明,稻麦连续每熟施用鸡粪9~27t/hm2,3年总产量增加8.7%~20.1%,但增产效果随连续施用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连续施用量以每熟9~18t/hm2 为宜,第3年后应为9t/hm2左右为宜。施用鸡粪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其增幅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N,增幅与鸡粪施用量成正比,改土培肥效果明显。
生活污水对长春花生长及生理影响的研究
胡宏友, 卢昌义, 叶勇, 陈登雄
2005, 13(4): 131-134.
摘要(1357) PDF(916)
摘要:
利用不同稀释倍数的生活污水(污水:清水,V/V,分别为1:0;1:1;1:2;0:1)浇灌长春花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相比,污灌处理土壤NH4+-N含量由59.01mg/kg提高到64.22~65.89mg/kg,NO3--N含量由2.69mg/kg提高到3.03~4.54mg/kg,速效磷含量由32.29mg/kg提高到37.40~42.41mg/kg;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0.76%~23.32%、33.41%~103.69%和31.82%~131.82%;植物根系活性由170.25μg/g·h提高到177.88~471.69μg/g·h,叶绿素含量由1.78mg/dm2提高到2.68~2.98mg/dm2,植物干物质量由11.660g/盆提高到12.130~16.577g/盆。且以稀释1倍污水灌溉处理效果最佳。用原生生活污水直接灌溉虽降低污水肥效,造成土壤Cl-的积累,但对长春花生长及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
桂西北环境移民安置区柑橘园土壤环境动态研究
肖润林, 苏以荣, 何铁光, 王克林
2005, 13(4): 135-137.
摘要(1155) PDF(1164)
摘要:
对桂西北环境移民安置区柑橘园开垦后土壤环境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安置区土壤肥力总体变化趋势呈先降后升,土壤pH值微弱降低,土壤酸性强度有所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先降后升,全N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水解氮和全P、速效钾及速效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全K含量先升后降,并分析了土壤各养分演变成因。
镉、锌、铅单元素及其复合污染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杨志新, 冯圣东, 刘树庆
2005, 13(4): 138-141.
摘要(1303) PDF(79)
摘要:
试验研究潮褐土中Cd、Zn、Pb单元素及其复合污染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单因素处理Zn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间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Cd<10mg/kg时表现为激活作用,达50mg/kg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间存在显著指数负相关;而Pb主要表现为激活作用,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且单因素Cd、Zn、Pb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顺序为Zn>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重金属Cd、Zn、Pb交互作用较复杂,Cd、Zn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交互作用表现出协同抑制负效应特征;而Pb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或屏蔽效应,尤其Pb浓度高时其屏蔽作用明显。同浓度Cd、Zn其复合因素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单因素处理,而Pb复合因素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低于单因素处理。
重庆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特征研究
李其林, 刘光德, 黄昀, 魏朝富
2005, 13(4): 142-146.
摘要(2063) PDF(74)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蔬菜地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重金属Cr、Ni、Cu、Zn、As、Pb含量无显著差异,Cd、Hg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土壤类型平均重金属含量和变异系数差异均较小。城郊区、工矿区和一般农区重金属Ni、Cu、Zn、As、Pb含量及阳离子代换量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区域重金属间均具较强相关性,重金属Cu、Ni、Cr间具有较强伴生关系。重庆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Cd污染较重。
福州市郊蔬菜地土壤汞、铜污染综合评价
刘泓, 熊德中, 方惠云
2005, 13(4): 147-149.
摘要(1191) PDF(68)
摘要:
对福州市郊蔬菜地土壤Hg、Cu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郊蔬菜地土壤Hg污染严重,平均含量为0.79μg/g,土壤重度Hg污染的乡镇占37.5%,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的乡镇分别占37.5%和25.0%;Cu有一定程度污染,平均含量为48.32μg/g,其土壤轻度污染的乡镇占62.5%,而未受污染的乡镇占37.5%。
农用化学品及废弃物对土壤环境与食物安全的影响
吕晓男, 孟赐福, 麻万诸, 陈晓佳
2005, 13(4): 150-153.
摘要(1200) PDF(1214)
摘要:
综述了农用化学品和废弃物(化肥、农药、酸沉降、污水污泥、畜禽粪便和“三废”等)利用现状及其对土壤环境污染与食物安全的影响。
干旱区灌溉农田“石油农业”现状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探析——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
尉元明, 朱丽霞, 康凤琴
2005, 13(4): 154-156.
摘要(1216) PDF(1008)
摘要:
阐述了河西走廊干旱区灌溉农田“石油农业”现状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并提出其发展对策。
转单价及双价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发生动态初报
周洪旭, 郭建英, 万方浩, 张桂芬, 刘万学
2005, 13(4): 157-160.
摘要(1143) PDF(1026)
摘要:
试验研究转单价及双价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转单价及双价基因抗虫棉的棉叶、蕾、铃被害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抗虫棉田第2代、3代棉铃虫幼虫发生数量均很少,第4代虽有一定数量发生但低于常规棉棉田。第2代、3代和4代棉铃虫发生期间,转单价及双价基因抗虫棉田其幼虫平均数量及棉叶、蕾、铃被害率均未达显著差异水平,表明在田间转单价与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差异不明显。
多杀菌素对小菜蛾及其天敌的毒力研究
徐建祥, 乔静, 仲崇翔
2005, 13(4): 161-163.
摘要(1244) PDF(1016)
摘要:
研究评价多杀菌素(菜喜)对小菜蛾及其主要天敌的毒力结果表明,菜喜对小菜蛾具有很高的毒力和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菜喜对青翅蚁型隐翅虫和菜蛾绒茧蜂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其1000倍稀释液24h使菜蛾绒茧蜂死亡率达62.2%,36h死亡率达88.7%,药液直接处理寄生蜂茧或饲喂均导致很高的死亡率,但对拟环纹狼蛛影响较小。多杀菌素对小菜蛾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但对小菜蛾天敌,特别是寄生蜂有相当的负面影响。
番茄嫁接防治温室根结线虫病的研究
郑长英, 曹志平, 陈国康, 陈云峰, 杨杭
2005, 13(4): 164-166.
摘要(1712) PDF(1223)
摘要:
试验研究番茄利用抗性砧木SIS-1嫁接防治温室根结线虫病结果表明,甲基溴(MB)、威百亩(MS)、甲基溴+不透膜(MB+VIF)、威百亩+不透膜(MS+VIF)、太阳能+生仿制剂(SS+BCA)5个处理小区嫁接番茄病情指数均为0;对照区嫁接番茄病情指数也由普通番茄的95.0降为8.4,增产率为102.01%;而甲基溴、威百亩、甲基溴+不透膜、威百亩+不透膜4个处理小区普通番茄产量间无显著差异,比对照区提高40%左右。
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与展望
彭建, 蒋一军, 刘松, 张清春
2005, 13(4): 167-170.
摘要(1044) PDF(1186)
摘要:
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模型与方法、评价指标、若干概念与技术程序、评价单元划分、RS与GIS应用、成果应用及相关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应用研究及评价指标选取和接边问题等研究趋向。
湖北省仙桃市农用地定级信息系统研究
聂艳, 周勇, 曾菊新
2005, 13(4): 171-174.
摘要(1548) PDF(1029)
摘要:
利用GIS软件对湖北省仙桃市农用地进行定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仙桃市农用地质量中等偏上,且以2、3级地为主,共占71.96%,该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
Web环境下土地资源数据共享研究
郭腾云, 陈小钢, 吴绍洪, 王雷
2005, 13(4): 178-177.
摘要(1089) PDF(988)
摘要:
研究提出以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一体的Web环境下空间数据共享的实现技术方法,并结合我国宏观土地资源探索了空间数据分布模式及其相互关系,实现了由空间数据获取、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再到空间数据检索查询、分析显示和下载的共享目标。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研究
王茜, 吴胜军, 肖飞, 薛怀平, 任宪友
2005, 13(4): 178-180.
摘要(916) PDF(923)
摘要:
运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理论,建立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得出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目前为中度稳定状态。政策法令是影响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因素依次为湿地水质、旱涝灾害系数、湿地景观格局和洪湖湿地调蓄能力等,而气候调节能力、人口密度和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等因素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则较小。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自然脆弱性综合评价
陈美球, 蔡海生, 黄靓
2005, 13(4): 181-183.
摘要(1483) PDF(1180)
摘要:
针对江西省鄱阳湖区脆弱生态环境特征,从地质基础、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植被因素和水文状况等方面综合评价了鄱阳湖区自然脆弱性,各县自然脆弱度依次为南昌县<波阳县<德安县<永修县<新建县<星子县<余干县<九江县<湖口县<进贤县<都昌县。
基于GIS的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福建省漳浦县马坪镇为例
程炯, 吴志峰, 刘平
2005, 13(4): 184-186.
摘要(1003) PDF(1016)
摘要:
应用GIS技术研究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福建省漳浦县马坪镇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景观类型变化显示生活和生产类景观不断增多,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大,而生态防护类景观不断减少,优势度指数下降,这种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区域农业发展实际相吻合。
山区典型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北京三渡河小流域为例
段文标, 任翠梅
2005, 13(4): 187-190.
摘要(1017) PDF(962)
摘要:
以三渡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适用的、可操作的、简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类目指标层、项目指标层和指标变量层构成。依照从低到高次序逐层计算各项指标值,最终得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指标值。并对不同年度三渡河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评价。
野葛及百喜草对红壤坡地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的效应
范淑英, 吴才君, 曲雪艳
2005, 13(4): 191-193.
摘要(1245) PDF(1052)
摘要:
试验研究红壤坡地野葛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横峰野葛和百喜草可有效增大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度和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和N、P、K含量,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效果明显,且野葛综合效果优于百喜草。
连翘在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浅析
徐茂杰, 王玉庆, 牛颜冰
2005, 13(4): 194-196.
摘要(1751) PDF(1178)
摘要:
简析了连翘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治水土流失、抗沙固土作用,并提出保护和利用连翘野生资源的措施。
百喜草在我国南方生态农业建设的应用效应
李国怀, 伊华林, 夏仁学
2005, 13(4): 197-199.
摘要(1268) PDF(1106)
摘要:
简述了百喜草在我国南方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效应,包括应用于果(桑、茶)园覆盖作物、水土保持、荒坡地和工矿废弃地治理、草坪建植、饲料开发和食用菌栽培等方面。
低丘红壤区水体生态渔业模式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
韦坚志, 曾品保, 黄友华, 王明珠, 陈绍驸
2005, 13(4): 200-203.
摘要(1445) PDF(1055)
摘要:
阐明了低丘红壤区水体生态渔业模式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对水质变化的影响,并提出粪尿适量投放、调整放养结构和清理塘库淤泥返田的生态渔业模式优化调控措施及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对策。
洞庭湖区湖垸农业与退田还湖区替代农业模式研究
彭佩钦
2005, 13(4): 204-206.
摘要(1185) PDF(957)
摘要:
简析了洞庭湖区湖垸农业形成与洪涝灾害状况,并提出退田还湖湖垸实行避灾种植制度,建立高效替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对策。
半干旱地区发展集水型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王俊, 徐进章
2005, 13(4): 207-209.
摘要(1284) PDF(1172)
摘要:
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角度探析了我国半干旱地区发展以集水技术为基础的农牧混合型生态农业的限制因素、潜在优势及其前景,并提出将集水人工草地种植和草田轮作作为其两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发展农牧混合型生态农业的对策。
闽东南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赖德芳, 沈魁敏, 蔡元呈
2005, 13(4): 210-213.
摘要(1809) PDF(1020)
摘要:
研究表明闽东南低丘台地实施的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年均纯收入37758.3元/hm2,且提高土壤含水量8.80%~20.07%,增加土壤有机质6.86%,夏、秋季地表温度降低11.3~19.6℃。
渭北旱塬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浅析
刘玉凤, 樊鸿章, 杜生明
2005, 13(4): 214-216.
摘要(1411) PDF(1362)
摘要:
简析了陕西省渭北旱塬实施的以沼气为纽带的“三位一体”五配套良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以退耕还林还草为核心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典型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模式探析——以贵州省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为例
苏维词, 杨华
2005, 13(4): 217-220.
摘要(1964) PDF(1581)
摘要:
简介了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发育的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自然环境条件及其石漠化现状,分析其正实施的治理石漠化的几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花椒-养猪-沼气模式、砂仁-养猪-沼气模式、传统粮经作物(包谷、花生等)-砂仁、花椒套种模式)效应,并提出发展对策。
无公害、绿色及有机畜牧业生产构架与生态营养调控研究
汤少勋, 谭支良, 单计光
2005, 13(4): 221-225.
摘要(1118) PDF(797)
摘要:
阐述了无公害、绿色及有机畜牧业三者间的异同,无公害、绿色及有机畜牧业生产构架与生态营养调控的途径,并探讨了三者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不同地域的策略选择,指出现阶段应以无公害畜牧业生产为主,以绿色和有机畜牧业生产为辅;随其技术的成熟应逐步扩大绿色及有机畜牧业所占比重;西部无污染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应以绿色及有机畜牧业发展为主,而广大农区应以无公害畜牧业生产为主。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产业化探析
徐德徽, 王韩民
2005, 13(4): 226-228.
摘要(1180) PDF(1037)
摘要:
阐述了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产业化的产业与经济基础,并指出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产业化的主要途径,即应建立包括系统的政策机制、完善的金融体制和有效的科研支持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