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14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制度、技术、政策与水资源危机
周玉玺, 马传栋
2006, 14(2): 1-4.
摘要(1354) PDF(959)
摘要:
阐明了水资源危机的内涵,从水资源存量总额、人类开发利用技术、资金投入和现行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从技术、制度以及政策3个方向、从开源和节流2个层面协调多个行为主体的行动,即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各用水单位以及各用水者,在共同整合制度、技术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水资源有效供给和降低水资源的需求,合力化解我国水资源危机。
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经济学理论探讨
黄立洪, 柯庆明, 林文雄
2006, 14(2): 5-7.
摘要(1595) PDF(853)
摘要:
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构建农林循环经济初探
张录强
2006, 14(2): 8-10.
摘要(1234) PDF(953)
摘要:
构建农林循环经济体系是建设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探讨了构建农林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循环再生)、农林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再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生态农业建设障碍的宏观环境探析
刘铁军
2006, 14(2): 11-14.
摘要(1229) PDF(965)
摘要:
从宏观环境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加快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问题研究
苏杨
2006, 14(2): 15-18.
摘要(2242) PDF(2566)
摘要:
分析指出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行业污染危害日益严重。由于技术经济原因,多数养殖场只在农牧一体化经营基础上实施沼气综合利用方法才能根治养殖场污染问题。但该方法在我国存在着诸多推广障碍,即环境标准和监管体系有缺陷、资金和技术门槛较高、副产品未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等。建议“十一五”期间对养殖场的污染治理采取工业污染治理的环境管理措施,从税收、土地价格和贷款等方面扶持综合利用,促进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走农牧一体化道路等。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治理研究进展
彭里
2006, 14(2): 19-22.
摘要(1552) PDF(1390)
摘要: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畜禽粪便环境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探析
邓良伟
2006, 14(2): 23-26.
摘要(3049) PDF(3297)
摘要:
简述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3种模式(还田模式、自然处理模式及工业化处理模式)适用范围与优缺点、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现状,并指出宜首选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模式。
白洋淀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张笑归, 刘树庆, 窦铁岭, 吉艳芝, 薛宝民
2006, 14(2): 27-31.
摘要(1604) PDF(1658)
摘要: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白洋淀水资源蓄水量不足20世纪60年代的1/ 10,且水质不断恶化,Ⅳ类水面占29.7%,Ⅴ类水面占51.4%,超Ⅴ类水面占18.9%。白洋淀水环境污染物以有机污染物为主,CODMn和总N、总P严重超标,BOD5亦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总体达轻度富营养化程度,并提出防治对策。
钝齿棒杆菌精氨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argCJBDFR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陈雪岚, 许正宏, 陶文沂, 王正祥
2006, 14(2): 32-36.
摘要(1184) PDF(920)
摘要:
采用PCR方法扩增钝齿棒杆菌精氨酸生物合成基因簇argCJBDFR,其序列长为6080bp,其中含有argJ、argB、argD、argF和argR5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和结构分析表明这5个结构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谷氨酸棒杆菌的相应基因编码的氨基酸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2%、95%、96%、97.5%和100%。
利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选育高粱恢复系
林凤, 王学英, 石太渊, 周邵东
2006, 14(2): 37-39.
摘要(1618) PDF(978)
摘要:
试验研究以高粱恢复系“0-30”幼穗作外植体,用10Gy60Co辐照处理,离体培养得到89株再生苗(R0)。R1代株系27.9%出现7种可见性状的变异,从第2代(R1)中筛选出稳定或分离的优良变异株,经多代选择最终选育出高粱恢复系“011”,用其配制的杂交种“7050A/ 011”产量高且抗病性强。
热激对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花药生理变化的影响
肖辉海
2006, 14(2): 40-42.
摘要(993) PDF(944)
摘要:
试验研究热激对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花药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经热激(38℃)处理后,其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天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温(23℃)处理;而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显著低于低温处理。对照经热激(38℃)处理后,其花药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低温处理基本一致,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影响花粉母细胞正常的形成和减数分裂,以致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并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低温胁迫对决明属牧草苗期活性氧化谢及其自适性响应的研究
翁伯琦, 江福英, 方金梅, 应朝阳, 黄毅斌
2006, 14(2): 43-45.
摘要(1238) PDF(1175)
摘要:
试验研究低温胁迫对决明属牧草“CPI86134”品系苗期活性氧化谢及其自适性响应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强度的提高和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体内活性氧净产生速率、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均增加;植株体内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酸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48h胁迫时间内以较快速率提高,48h后其提高速率趋缓。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提高是“CPI86134”品系对低温胁迫伤害的一种自适性反应,活性氧、过氧化氢大量积累最终导致“CPI86134”植株体膜脂过氧化和膜系统的损伤。
盐胁迫对枸杞叶片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许兴, 杨涓, 郑国琦, 徐兆桢, 魏玉清
2006, 14(2): 46-48.
摘要(1210) PDF(1089)
摘要:
试验研究盐胁迫对枸杞叶片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枸杞叶片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淀粉含量显著下降(P<0.05),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随NaCl浓度的增加,枸杞叶片中中性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g/ kg、6g/ kg NaCl处理对酸性转化酶活性影响较小,3g/ kg NaCl处理降低蔗糖合成酶而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基本无影响;6g/ kg NaCl处理蔗糖合成酶活性随时间先降后升,面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影响较小;但9g/ kg NaCl处理显著降低酸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P<0.05)。
NaCl胁迫下3种盐生植物生长发育及离子在不同器官分布特性研究
李伟强, 刘小京, 赵可夫, 刘海亮
2006, 14(2): 49-52.
摘要(1331) PDF(1443)
摘要:
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NaCl盐胁迫下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碱蓬(Suaeda glauca)、中亚滨黎(Atriplex Centralasiatica)等3种盐生植物生长发育及离子在不同器官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随土壤含盐量的升高,盐生植物出苗率明显降低,但对碱蓬和中亚滨黎株高、碱蓬花序长度等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与土壤含盐量密切相关。盐地碱蓬和碱蓬叶片内Na+含量随土壤含盐量的增高而升高,其他离子有少量下降或变化不明显,而盐地碱蓬茎中离子含量随土壤含盐量的变化不显著。植株中各离子含量为Na>K/ Mg>Ca,不同器官内含盐量为叶>茎。
镉、锌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其脯氨酸与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丁海东, 齐乃敏, 朱为民, 万延慧
2006, 14(2): 53-55.
摘要(2059) PDF(1266)
摘要:
试验研究重金属Cd、Zn胁迫对水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Zn明显抑制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和根的伸长、幼苗株高和干物质积累,而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则较小;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a/ b值减小,高浓度处理时茎和叶片中含水量明显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增加,且叶片含量均高于根系。
Zn2+活度对不同耐低锌水稻基因型生长及锌吸收的影响
陈光才, 李迎春, 王人民, 杨肖娥
2006, 14(2): 56-58.
摘要(900) PDF(754)
摘要:
试验研究Zn2+活度对不同耐低Zn水稻基因型生长及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Zn2+活度较低时水稻生长发育受抑,其株高、叶片数、干物质积累量均随Zn2+活度的降低而下降,而根冠比、地上部和地下部Zn浓度之比则升高,且低Zn条件下耐低Zn水稻基因型“IR8192”的Zn转运能力、维持根系生长能力均高于Zn敏感水稻基因型“IR26”。
割茬再生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若干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
钟蕾, 陈小荣, 汤丽梅, 赵宝珍
2006, 14(2): 59-61.
摘要(951) PDF(971)
摘要:
试验研究割茬再生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主要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割茬再生处理提高了“培矮64S”剑叶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促进可溶性糖向穗部集中累积,并提高“培矮64S”剑叶、茎鞘和穗部游离脯氨酸含量。
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扦插苗与实生苗光合生理特性比较
傅瑞树, 黄琦, 刘爱琴, 徐鹭霞, 黄雪羚
2006, 14(2): 62-63.
摘要(1168) PDF(1098)
摘要:
对南方红豆杉扦插苗和实生苗光合生理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扦插苗叶重、叶绿素a和b、叶绿素总量、CO2补偿点及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小于相应树龄实生苗。
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Ⅷ.扦插苗与实生苗生理代谢比较
傅瑞树, 朱建华, 刘森勋, 房丹, 柯玉琴
2006, 14(2): 64-65.
摘要(1388) PDF(1001)
摘要:
对南方红豆杉扦插苗与实生苗根系、叶片若干生理代谢指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实生苗长势较扦插苗旺盛,根系活力及呼吸强度、叶片内源吲哚乙酸、绿原酸、N、P、K和粗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扦插苗;而叶片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脱落酸含量则低于扦插苗。
水稻、大豆与芦苇农田冠层光谱特征研究——以辽河三角洲为例
刘庆生, 刘高焕, 储晓雷
2006, 14(2): 66-69.
摘要(1201) PDF(1064)
摘要:
对辽河三角洲遥感实测的42个水稻、15个芦苇和15个大豆野外冠层光谱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光谱水稻<芦苇<大豆;一阶微分平均光谱水稻、芦苇和大豆形态相近,528nm处水稻<芦苇<大豆,700~760nm间水稻<芦苇<大豆,水稻存在705nm处波峰、715nm波谷和728nm波峰,而芦苇仅有725nm处波峰,大豆仅有705nm处波峰;二阶微分平均光谱360~963nm间水稻、芦苇和大豆形态相近,且差异主要表现在1086~1150nm处,1086~1113nm间水稻和芦苇为单峰,大豆为双峰,1113~1150nm间水稻、大豆为单峰,芦苇为双峰。并探讨了水稻、芦苇和大豆一阶微分光谱与二阶微分光谱中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对区分三者的实际作用。
柠条蒸腾特征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潘占兵, 蒋齐, 郭永忠, 温学飞, 左忠
2006, 14(2): 70-71.
摘要(1188) PDF(931)
摘要:
试验研究柠条蒸腾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柠条蒸腾日变化呈明显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5:00,其日平均蒸腾速率为4.51mmol/m2·s;影响柠条蒸腾强度的主要因子为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
土壤逐渐干旱下玉米幼苗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变化的研究
张文丽, 张彤, 吴冬秀, 张岁岐, 山仑
2006, 14(2): 72-75.
摘要(1384) PDF(1130)
摘要:
对土壤逐步干旱下玉米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研究表明,土壤逐步干旱初期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有所升高,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时达最大,其后随土壤的继续干旱,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开始下降,且降势初期较缓,自70%后几乎呈直线,这是由气孔因子和非气孔因子交替或综合调节所致。叶水势-0.8MPa左右是提高玉米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阈值之一。
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CaM含量变化及其与含水量的关系研究
郑桂珍, 关军锋, 李广敏
2006, 14(2): 76-78.
摘要(1343) PDF(1009)
摘要: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EG-6000(-0.73MPa)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含水量降低,胁迫12h时叶片钙调素(CaM)迅速增加,之后低于对照,而根系在胁迫12h时钙调素含量降低,胁迫48h时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渗透胁迫下氯丙嗪(100μmol/L)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干物质量,增大根系质膜透性,抑制根系和叶片的伸长。
不同降湿处理对温室番茄作物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研究
梁称福, 陈正法, 李文祥, 徐龙铁, 黄光荣
2006, 14(2): 79-81.
摘要(1173) PDF(1125)
摘要:
试验研究不同降湿处理对温室番茄作物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降湿处理后番茄植株株型变高、基茎加粗,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地下热循环冷凝显著增加植株花序数、花数及果数;2个降湿处理植株叶片数、落花数和蕾数以及植株体内有机碳、Ca、Mg养分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全N、全P、全K 3种养分则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不同降湿处理对番茄植株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率亦无显著影响。
低丘红壤南酸枣与花生复合系统种间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Ⅳ.南酸枣与花生利用N素养分探析
翟进升, 王明珠, 张斌, 王兴祥
2006, 14(2): 82-84.
摘要(1309) PDF(933)
摘要:
15N研究了花生与南酸枣复合系统中两者N素利用率及其对产量与生物量的影响,并分析了N素养分在水肥光竞争诸因子中的作用。
氮肥用量与留叶数对烤烟氮吸收及烟碱含量的影响研究
刘泓, 熊德中, 许茜
2006, 14(2): 85-87.
摘要(1234) PDF(1134)
摘要:
利用15N示踪技术,试验研究了N肥不同用量和留叶数对烤烟烟叶N吸收、分布及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N量及留叶数对烤烟生长发育、干物质累积、N素吸收利用分布及烟碱含量均有明显影响,N素吸收分布很大程度影响烟碱含量,烤烟吸收的肥料N约1/2分布于烟叶部分,且上部叶含量最高,烤烟N素营养对上部叶烟碱的形成及含量有很大影响,控制施N量及留叶数可一定程度降低上部叶N含量,进而影响烟碱含量。
冲积土区域绿竹氮磷钾施肥反应及其最优施肥参数的研究
洪伟, 陈辉, 吴承祯, 林勇明
2006, 14(2): 88-91.
摘要(1283) PDF(856)
摘要:
以N、P、K肥为原料,并辅以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应用混料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建立了冲积土区域绿竹施肥N、P、K配方与经济收益之间数学反应模型,并以计算机模拟优化筛选出适用于冲积土绿竹种植最优施肥参数即专用复合肥最佳配方,预期可提高经济收益30%左右。
咖啡-荔枝混农林系统中小粒咖啡营养诊断及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蔡传涛, 姚天全, 刘宏茂, 周庆辉, 王华
2006, 14(2): 92-94.
摘要(1185) PDF(972)
摘要:
定位试验研究咖啡-荔枝混农林系统中N、P、K不同用量及配比咖啡营养状况结果表明,缺N对小粒咖啡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K,而P的影响较小;喷施微量元素B、Zn可明显增加咖啡产量。N、P、K肥配比为1∶0.5∶1,咖啡产量随N、P、K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鲜果产量为15~30t/hm2。建议思茅地区小粒咖啡营养诊断指标为N25~30g/kg,P1.0~1.5g/kg,K15~25g/kg,Ca10~12g/kg,Mg2.5~5.0g/kg,Zn10~15mg/kg和B40~50mg/kg;N、P2O5和K2O平衡施肥年最佳用量为N50~100g/株、P2O525~50g/株和K2O50~100g/株。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物质生产的影响研究
霍竹, 王璞, 付晋峰
2006, 14(2): 95-98.
摘要(1073) PDF(1168)
摘要:
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与N肥施用对夏玉米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N肥施用对夏玉米干物质生产有促进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夏玉米叶片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并促进夏玉米干物质由茎秆向籽粒的转运。
黄淮海平原旱田氮素损失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陈健, 宋春梅, 刘云慧
2006, 14(2): 99-102.
摘要(830) PDF(922)
摘要:
利用N素平衡参数和统计数据计算黄淮海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系统冬小麦田和夏玉米田N素损失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2~1998年随N肥用量的增加,每公顷农田N肥总损失量及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与径流等损失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且不同N肥利用率、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不同,同一N肥在不同农作系统中利用率、土壤残留率及损失率亦不同,夏玉米田N肥损失率高于冬小麦田。并探讨了N肥损失的环境影响及主要技术对策。
无机与有机肥配施下紫色土铵态氮、硝态氮时空变异研究——夏玉米季
谢红梅, 朱波, 朱钟麟
2006, 14(2): 103-106.
摘要(1190) PDF(1147)
摘要:
研究分析夏玉米季几种施肥制度紫色土NH+4-N和NO-3-N含量时空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NH+4-N、NO-3-N含量负相关性强;土壤NH+4-N含量随时间呈“波浪”形变化,成熟期剖面含量呈“K”字型分布,而土壤NO-3-N含量则时空分布均较紊乱。降雨和作物根系分布是影响土壤NO-3-N运移的重要因子,降雨对土壤NO-3-N的淋溶影响显著,施肥改变了土体NO-3-N含量,增强淋溶的可能性,其淋溶趋势为纯化肥>纯猪粪>猪粪+化肥>对照(CK)处理;作物根系分布与土体NO-3-N的吸收与淋失密切相关,施用有机肥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有利于作物对深层次养分的吸收利用;合理施用有机肥猪粪对土体NO-3-N淋失有一定固持作用,阻碍了NO-3-N向下迁移。并指出应重视纯化肥尿素处理土壤NO-3-N移出下层土体(30~80cm)污染地下水体的危险性。
城市固体废弃物堆肥与化肥对不同土壤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李万才, 张丽蓉, 马海林
2006, 14(2): 107-110.
摘要(1336) PDF(990)
摘要:
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城市固体废弃物堆肥与化肥对不同土壤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和化肥可明显增加黑麦草干物质产量,阳春和大安2种土壤处理C50干物质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953%和10938%,而NPK处理则分别增产26744%和40625%。堆肥与化肥配施处理(NPK+C25对阳春和NPK+C50对大安)产量最高。堆肥处理明显增加土壤pH、有机碳、土壤有效态磷、钾、铁、锰、锌和铜含量。
双氰胺对不同质地红壤中尿素的硝化抑制作用研究
杨春霞, 李永梅
2006, 14(2): 111-113.
摘要(1288) PDF(1193)
摘要:
试验研究双氰胺(DCD)对不同质地红壤中尿素的硝化抑制作用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在壤土、粘土中水解快于砂壤土;双氰胺抑制了壤土、粘土中尿素水解的铵硝化作用,但促进了砂壤土中硝化作用。砂壤土中加与未加双氰胺的尿素转化需49d,粘土中未加双氰胺的尿素转化仅需35d,加双氰胺后则延长14d,而壤土中尿素水解产生的铵硝化时间则需进一步研究。
光合细菌菌液对甜椒生长的影响研究
夏青, 夏宏, 张晋风
2006, 14(2): 114-115.
摘要(959) PDF(994)
摘要:
试验研究光合细菌菌液对温室甜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菌液可增强甜椒光合速率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叶绿素含量,进而增产。
不同AM菌株对酸性土壤玉米生长及磷营养的影响研究
刘文科, 冯固, 李晓林
2006, 14(2): 116-118.
摘要(1396) PDF(1008)
摘要:
试验研究不同AM菌株对酸性土壤玉米生长及P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菌株的菌根形成、菌根效应、菌株根外菌物量均存在显著种间或生态型差异,华北菌株“BEG168”、法国菌株“BEG141”和华南菌株“BEG151”侵染率较高,达20%,而华北菌株“BEG167”次之,华中菌株“HAU-E4”和华南菌株“BEG150”最低。“BEG150”和“BEG168”显著促进玉米地上部和植株的生长,“BEG141”和“BEG151”则无促生效应,而“BEG167”和“HAU-E4”表现为负效应。除“BEG167”降低植物P素吸收外,其余菌株均对宿主P吸收有所增益,其中以“BEG168”和“BEG141”较高。除“BEG167”和“HAU-E4”外其他菌株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且以“BEG168”和“BEG150”最有望成为适应酸性土壤的高效真菌。
黄瓜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
吕卫光, 余廷园, 诸海涛, 沈其荣, 张春兰
2006, 14(2): 119-121.
摘要(1812) PDF(1382)
摘要:
盆栽与田间试验研究黄瓜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连作后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P过剩,K则消耗过多,造成养分不平衡;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微生物由“细菌型”土壤向“真菌型”土壤转化,土传病虫害加重,线虫密度高达4.38条/g
人工合成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对番茄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秦嘉海, 陈广泉
2006, 14(2): 122-125.
摘要(1095) PDF(1136)
摘要:
试验研究几种人工合成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对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羊粪、玉米秸秆、糠醛渣、肥沃土壤按容积比0.20∶0.15∶0.15∶0.10∶0.40,并加入酵素菌速腐剂、番茄专用肥发酵处理后配制成人工合成土壤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与传统土壤栽培(对照)相比,其土壤容重降低0.31g/cm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空气孔隙度分别增加11.71%、6.12%和5.59%;自然含水量、容积含水量、水层厚度、蓄水量分别增加106.93g/kg、6.12%、12.24mm和122.46m3/hm2;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16.70g/kg、29.97mg/kg、11.37mg/kg、35.25mg/kg及5.73cmol/kg;番茄株高、茎粗、单果重、单株果重、产量、产值、利润分别增加36.16cm、0.50cm、33.30g、0.97kg/株、36.30t/hm2、2.18万元/hm2和1.07万元/hm2,并有明显减缓重金属元素Hg、Cd、Cr和Pb富集趋势。
土壤食物网及其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陈国康, 曹志平
2006, 14(2): 126-130.
摘要(1184) PDF(1882)
摘要:
土壤食物网可定义为不同功能土壤生物类群之间形成的消费者-资源关系网络,包括腐食食物链和捕食食物链。简述了土壤食物网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土壤食物网各结构成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
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转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周脚根, 黄道友
2006, 14(2): 131-134.
摘要(1211) PDF(1118)
摘要:
简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3种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改进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动力学测定方法及其应用前景,并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态环境、土壤质地和耕作管理制度等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的研究结果。
黄土区土壤CO2释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晓龙, 马润花
2006, 14(2): 135-137.
摘要(1157) PDF(780)
摘要:
研究表明黄土区土壤CO2释放具有一定特殊性。从当日清晨至次日晨土壤CO2释放量呈由高至低再变高的规律,其变化趋势大体与温度变化一致,但时间上有一定滞后性。土壤CO2释放量有明显季节变化,夏季日释放量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不同覆被土壤CO2释放量存在差异,裸地释放量较高。CO2释放量对土质变化敏感,致密土壤则释放量小。
阿灭净在菠萝与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李雪生, 卢植新, 林明珍
2006, 14(2): 138-140.
摘要(1932) PDF(1368)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GC-NPD) 分析技术测定除草剂阿灭净在菠萝与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GC-NPD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0.0232ng,菠萝及土壤的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mg/kg和0.005mg/kg,GC-NPD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7.23%~92.10%和88.80%~93.77%。喷施阿灭净80%WP4800g(a.i)/hm2,处理检测出菠萝与土壤中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1448~0.1646mg/kg和3.3318~3.5536mg/kg,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9.17~29.45d和25.75~30.68d,按阿灭净用量4800g(a.i)/hm2施药菠萝1次,间隔期为10d,菠萝果实残留量2年分别为0.1646mg/kg和0.1448mg/kg,参照欧共体的MRL值0.2mg/kg,按上述阿灭净剂量方法施用菠萝是安全的。
温室黄瓜病虫害化学防治现状及其无公害防治对策
陈志杰, 张淑莲, 张锋, 梁银丽, 徐福利
2006, 14(2): 141-143.
摘要(1194) PDF(1078)
摘要:
简析了温室黄瓜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化学防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黄瓜植株矿质营养水平、生态调控、黄瓜套袋、科学施用化学农药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抗气传病害鉴定研究
原宗英, 武英鹏, 李艳芳, 曾卫芳
2006, 14(2): 144-146.
摘要(1271) PDF(964)
摘要:
用山西省目前小麦气传病害(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主要优势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的混合菌,采用人工接菌方法,对1111份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对其中479份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条锈菌分小种鉴定,累计5357种次,为育种提供抗病信息、抗源材料,并为小麦品种审定提供抗、耐病依据。
冬小麦黄矮病预测模型研究
范绍强, 谢咸升, 李峰, 尹青云, 郑王义
2006, 14(2): 147-149.
摘要(1272) PDF(1153)
摘要:
简析了冬小麦黄矮病流行的预报因子及其对病害发生的显著影响、黄矮病流行趋势预测的研究动态,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冬小麦黄矮病预测模型(Y=-1.0944-0.0322X1+0.2604X2+0.1049X3-0.0062X4+0.0382X5),经回归检验其历史拟合率高达87.5%。
烟草病毒研究现状与展望
马国胜, 何博如
2006, 14(2): 150-153.
摘要(1646) PDF(1608)
摘要:
简述了烟草病毒主要种类、最新分类地位、鉴定与检测技术、抗病毒基因工程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烟草病毒病检测技术、抗病毒制剂研制与开发以及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研究发展趋势。指出应加强用于烟草病毒诊断与检测的试剂盒研究及开发。
云杉天然林分多因素数量化生境质量评价研究
马明东, 罗承德, 张健, 胡庭兴, 刘跃建
2006, 14(2): 154-158.
摘要(1564) PDF(1001)
摘要:
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研究建立了云杉天然林分多因素数量化生境质量评价模型,模型复相关系数Rym为0.6888,Rym t值为11.0804,用Rym t检验,t0.05=1.98,t0.05t实值。并研制出云杉多因素数量化生境质量评定表和云杉多因素数量化生境质量等级评定表,可直接预测无林地生境生产力及更新后林木生长效果。
云杉天然林分生境条件数量分类研究
马明东, 罗承德, 张健, 胡庭兴, 刘跃建
2006, 14(2): 159-163.
摘要(1823) PDF(1245)
摘要: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数量化理论(Ⅰ)等数学方法筛选出对云杉生产力影响极为显著的生境因子,并依据这些因子采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云杉分布区天然林分生境条件进行数量分类,提出云杉分布区产区→地貌→生境区→植被型→生境组→局部地形→生境型→土壤→生境类型级5级分类系统,将川西北高山产区划分为2个生境区、5个生境组、11个生境型和17个生境类型级。
气候变化下我国小麦产量变化区域模拟研究
熊伟, 居辉, 许吟隆, 林而达
2006, 14(2): 164-167.
摘要(1940) PDF(1468)
摘要:
利用最新温室气体和SO2排放方案,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区域气候模式和区域作物模型模拟未来2080s(2071~2100)我国小麦产量变化结果表明,2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2080s我国雨养小麦均表现显著减产趋势,灌溉可缓解小麦减产趋势,但不能阻止产量下降;若考虑CO2的直接肥效作用,雨养和灌溉小麦均表现明显增产趋势。
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人工增雨时机与部位选择探析
连志鸾, 段英
2006, 14(2): 168-172.
摘要(1478) PDF(1090)
摘要:
应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及卫星云图资料,研究分析了2004年2月20日出现在华北久旱之后的一次大范围较强降雨过程。并探讨了常规探空资料与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相结合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
三河市40年来温度和降水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孙宏勇, 胡春胜, 张喜英, 陈素英, 裴冬
2006, 14(2): 173-176.
摘要(1497) PDF(1206)
摘要:
对三河市1960~2002年气温和降水等气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气温以每年0.04℃的速度上升,且不同季节的变化亦不同,冬季增温最明显,夏季最小,春秋季居中;积温也呈增加趋势,增加趋势总积温>0℃以上年积温>10℃以上年积温。降水年季变化有一定的减少,5年时段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减少了150mm,且降水减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玉米生长季节,同时降水的变化对冬小麦的种植和生长有一定影响。
河流故道区砂质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及灌溉制度初探
王红, 周大迈, 张爱军, 张月辰, 任士魁
2006, 14(2): 177-179.
摘要(1700) PDF(982)
摘要:
对河流故道区砂质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处理灌水后7d内土壤蒸发量差异较小。7年生梨树地灌溉试验表明,增大灌水定额,减少灌水次数可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在灌水定额为1200m3/hm2时,仍未突破梨树的主要根系范围;而目前群众普遍采用的灌水定额600m3/hm2,生育期内灌水6次的灌溉制度尚不能满足梨树根系对水分的要求。并提出采用梨树地灌水定额为900m3/hm2,生育期内灌水4次的定额足灌制度进行灌溉。
井灌区节水农业技术集成综合示范节水效益评价——以河北省三河试区为例
裴冬, 王振华, 张喜英, 陈素英, 胡春胜
2006, 14(2): 180-184.
摘要(1239) PDF(990)
摘要:
运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河北省三河试区不同节水技术节水效益结果表明,从直接节水效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认知程度以及适合当地情况方面综合评价,豌豆+春玉米得分最高,其次为春玉米和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两年三熟制,综合节水模式Ⅲ和综合节水模式Ⅳ节水效益显著。适当调整结构能产生明显的直接节水效益,亦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简便易行,易为农民所接受。且应用综合节水措施(小畦灌溉+调亏灌溉制度+少免耕秸秆覆盖)效果优于单项节水措施。
豫西雨水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探析
陈维杰, 李重新, 李战
2006, 14(2): 185-188.
摘要(1106) PDF(816)
摘要:
简析了豫西山丘区雨水资源利用现状,并提出该区雨水资源利用模式与开发途径。
黄土高原设施农业种植制度探析
梁银丽, 徐福利, 杜社妮, 戚建华, 陈志杰
2006, 14(2): 189-190.
摘要(1305) PDF(1159)
摘要:
对黄土高原日光温室黄瓜与其他作物建立的不同种植制度研究表明,冬春茬黄瓜收获后采用不同轮作体系可显著减少土壤微生物数量;休闲降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效果最佳,其次为种植豇豆或与其他豆科作物轮作。翻青玉米、翻青黑豆和种植豇豆处理黄瓜产量较高,其次为夏季休闲,而种植番茄和小白菜处理黄瓜产量较低。并提出黄瓜与翻青玉米、豇豆、翻青黑豆轮作是有效预防和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的较佳种植制度。
有机、无公害与常规蔬菜生产模式土壤及植株性状比较研究初报
刘畅, 李季, 杨合法
2006, 14(2): 191-194.
摘要(1147) PDF(1015)
摘要: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促进蔬菜植株生长和增产,且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有机、无公害生产模式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常规生产模式高48.5%、25.4%、130.1%和5.1%、4.3%、81.6%;有机生产模式西红柿维生素C、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常规生产模式高11.9%、14.1%和3.9%,芹菜维生素C、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分别较常规生产模式高11.2%、12.5%和43.8%。有机、无公害生产模式芹菜NO-3含量分别较常规模式低30.6%和25.9%。
生态型高效稻鸭共作技术应用与评价
郭九林
2006, 14(2): 195-197.
摘要(858) PDF(822)
摘要:
简析了生态型高效稻鸭共作种养技术效果及综合经济效益,并提出推广应用主要措施。
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区茶-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探析
董成森, 肖润林, 彭晚霞, 彭佩钦
2006, 14(2): 198-202.
摘要(1166) PDF(901)
摘要: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比单一茶园多118.75%,而其害虫数量仅为单一茶园的45.4%,且茶叶产量提高,其品质亦明显改善。
山东省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郑军, 史建民
2006, 14(2): 203-206.
摘要(1456) PDF(1353)
摘要:
研究确立了适合山东不同区域发展的生态农业主导产业,并提出符合各区域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主攻方向。
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潘弘图, 康文杰, 林卿
2006, 14(2): 207-209.
摘要(1241) PDF(1166)
摘要:
简析了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重点建设“四大工程”以及增加投入、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县、加强闽台与国际生态农业技术合作和建设三大保障体系发展对策。
区域土地生态适宜性可拓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徐保根, 薛继斌
2006, 14(2): 210-212.
摘要(1565) PDF(985)
摘要:
简析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意义及其研究动态,重点探讨了为农业主导产业选择与布局服务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其可拓评价模型方法和步骤,并将其应用于山西省隰县试区取得满意效果。
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及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探析
于勇, 周大迈, 王红, 张爱军
2006, 14(2): 213-215.
摘要(2110) PDF(2446)
摘要:
综述了目前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评价系数权重的确定研究成果,评价了主观赋权法(德尔菲、AHP法)和客观赋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和熵值法)的优、缺点,并认为运用主观赋权法掺杂了决策者的主观随意性,而运用客观赋权法却缺乏决策者的意愿。指出主、客观信息综合集成的新方法是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及评价因素权重确定的新途径。
江苏省海安县耕地环境质量调查与分析
丁华萍, 陈斌, 季应明, 仲崇平, 吉训凤
2006, 14(2): 216-219.
摘要(1431) PDF(989)
摘要:
对江苏省海安县耕地环境质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海安县9667%的耕地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要求,2/3耕地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且水稻灌溉水达清洁水平。
GIS支持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预警系统研究——以黑龙江省庆安县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例
臧淑英, 毕雪梅
2006, 14(2): 220-223.
摘要(1262) PDF(990)
摘要:
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未来5年环境质量状态发生概率,对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进行环境质量负向演化和恶化速度预警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内巨宝村、东阳村和泥河农场环境质量发出负向演化预警信号,而金星村、红星村、建业村、建民村、双利村和东阳村环境质量恶化速度最快。并提出排警对策。
RS与GIS支持的洪湖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王茜, 任宪友, 肖飞, 李涛
2006, 14(2): 224-226.
摘要(1596) PDF(1197)
摘要:
利用3S技术对洪湖湿地结构类型进行监测及对洪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洪湖湿地景观类型所占比例有一定差异,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景观为少数湿地类型所控制,破碎度指数较小,且景观受人为干扰程度不十分严重,但也不容乐观。
粤西低山丘陵区景观生态及景观优化研究——以高州市新垌镇为例
钟来元, 郝晋珉
2006, 14(2): 227-229.
摘要(1279) PDF(1557)
摘要: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粤西低山丘陵区景观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主要景观组分内部、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3方面提出景观优化对策。
省级农业气象灾害测评专家系统的研究
杨太明, 李龙澍, 张爱民
2006, 14(2): 230-232.
摘要(935) PDF(1067)
摘要:
简介了安徽省级农业气象灾害测评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知识库构建、推理机制及系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