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16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长江口典型湿地植被储碳、固碳功能研究——以崇明东滩芦苇带为例
2008, 16(2): 269-272. doi: 10.3724/SP.J.1011.2008.00269
摘要(1758) PDF(951)
摘要: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储碳、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长江口典型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储碳、固碳情况,通过实地调研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崇明东滩芦苇带湿地植被的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并测算了其碳储量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长江口典型芦苇带湿地植被的碳储量较大,为2.66~5.74 kg·m-2,平均4.02 kg·m-2,且地下部分的生物现存量大于地上部分,地下/地上生物量比率为2.33~3.64,平均2.96,碳储量是地上部分的近3倍;长江口典型芦苇带湿地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达1.11~2.41 kg·m-2·a-1,是全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2.3~4.9倍,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2.7~5.9倍.
气候变化对浙江省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2008, 16(2): 273-278. doi: 10.3724/SP.J.1011.2008.00273
摘要(1577) PDF(727)
摘要:
根据1961~2002年浙江省大致分布均匀的39个气象台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浙江省植物气候生产力,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长期变化趋势以及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的距平场变化,讨论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植物气候生产力在14 424~17 323 kg·hm-2·a-1之间,其空间分布由浙北地区向浙中南地区逐步增加.近42年来浙江省植物气候生产力的趋势系数为0.211~0.603,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1991~2002年),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加,浙江省植物气候生产力比平均值偏多1.7%~9.6%."暖湿型"气候变化情景有利于提高气候生产力,而"暖干型"气候使浙江省植物气候生产力下降.
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生态性状相关分析
2008, 16(2): 279-284. doi: 10.3724/SP.J.1011.2008.00279
摘要(1041) PDF(917)
摘要:
本研究在对27份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大田种植、常规考种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生态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和每株角果数主要受植株可遗传的生态性状的影响,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密切,而粒重的高低则主要受生态环境因子,特别是年均降水量的影响,但与植株可遗传的生态性状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对野生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影响最大的是分枝性状,分枝性状的好坏主要受制于主茎性状,而主茎性状的生长发育较产量性状、分枝性状与气候性状的关系更为密切;单株产量主要是由1级分枝长度、2级分枝数与2级分枝发生高度引起的。典型相关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相比,更能在众多的相关变量间抓住主要矛盾,有效揭示两组性状间相关的本质,这对研究油菜的杂交优势利用和遗传育种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农作物两组性状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本质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研究途径。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
2008, 16(2): 285-291. doi: 10.3724/SP.J.1011.2008.00285
摘要(2057) PDF(971)
摘要:
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以及生态位相似比例等指标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中15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主要种群绝大多数为狭生态位,除个别种群的生态位宽度(BL)大于0.54外(如马尾松、黄毛润楠),大多数种群的生态位宽度(BL)小于0.4。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均较高。
保护地土壤氮、磷积累及影响研究
2008, 16(2): 292-296. doi: 10.3724/SP.J.1011.2008.00292
摘要(1061) PDF(806)
摘要:
为评价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对蔬菜连作保护地土壤的影响,调查了2~5年、11~12年、15~17年棚龄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pH状况、硝酸盐、有效硫、土壤有机质、N、P含量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棚龄增加,土壤中N、P不断积累,其中总氮在12年棚龄达到最大(1.99 g·kg-1),而总磷则持续增加,在17年棚龄时达到4.22 g·kg-1,分别比小麦玉米轮作地高70%、298%.土壤有效态氮、磷在各棚龄段间差异较小.在小麦玉米轮作改为保护地蔬菜连作的头2~5年内,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别损失8.6%和14.0%,此后土壤有机质逐步积累,在11年棚龄时达到20.4 g·kg-1,此后变化很小.土壤硝酸盐、有效硫最大值均出现在2~5年棚龄段,此后含量下降.土壤pH比小麦玉米轮作地低0.35~0.59,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大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在短期内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氮、磷营养含量,并引起有机质损失;长期施用则导致土壤中N、P元素大量积累,而N、P的有效性则相对降低,随着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保护耕作土壤碳素转化及增产机理
2008, 16(2): 297-301. doi: 10.3724/SP.J.1011.2008.00297
摘要(1765) PDF(910)
摘要: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在豫西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小麦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增加较明显,深松覆盖有机碳(SOC)含量最高,为6.79g·kg-1,比传统耕作高13.8%;其次是免耕,较传统耕作高11.6%;而少耕降低了1.4%.随土层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对耕作敏感,其含量为免耕>深松>传统耕作>少耕,免耕、深松和少耕较传统耕作增加79.3%、19.9%和-2.5%.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都有坡下富集现象.免耕和深松的土壤微生物商(SMBC/SOC)较高,分别为3.11%和2.04%.深松覆盖在任何年型均能提高小麦产量,免耕覆盖在欠水年能提高小麦产量,但增产效果低于深松;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土壤含水量较高,小麦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能延缓小麦植株衰老.
苗期不同化感潜力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分析
2008, 16(2): 302-306.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02
摘要(1223) PDF(934)
摘要:
为揭示化感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与水稻化感潜力的关系,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化感水稻“P1312777”、“IAC47”、“Iguape”和非化感水稻“Lemont”为材料,测定了苗期旱作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化感水稻抑制了根际土壤的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脲酶活性、纤维素分解酶活性,提高了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水稻化感潜力呈显著负相关,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与水稻化感潜力呈显著正相关,蛋白酶、脱氢酶活性与其他土壤酶、土壤微生物区系、水稻化感潜力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化感水稻降低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有利于根际化感物质的积累,提高了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促进土壤磷、碳循环,为实现水稻化感效应奠定基础。
连作怀牛膝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2008, 16(2): 307-311.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07
摘要(1563) PDF(879)
摘要:
本文从适宜连作的作物研究角度,以连作两年和多年的怀牛膝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连作两年和多年的怀牛膝根际土壤中细菌总数占绝对优势,其平均占有率分别为62.27%和89.46%;放线菌次之,平均占有率分别为37.59%和10.45%;真菌最少,分别占总菌数的0.15%和0.09%。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细菌数量和比例明显增加;其中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硫化细菌的数量均明显增加。同时,种植牛膝能够显著增加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的活性,但长期种植会使这3种酶活性呈不同程度减弱,多酚氧化酶活性却明显增强。最后对牛膝耐连作的可能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
黑土中镉、铅的化学形态分布及其植物效应研究
2008, 16(2): 312-317.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12
摘要(1135) PDF(860)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和连续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黑土中Cd、Pb的化学形态特征及其与油菜生长及吸收Cd、Pb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土壤Cd、Pb含量的增加,Cd交换态含量增幅较大,而Pb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增幅较大,交换态Pb含量相对较低。随土壤Cd、Pb含量的增加,油菜地上、地下部分的Cd、Pb含量呈递增趋势,但增加速度随土壤Cd、Pb含量的升高而递减。地下部分Cd、Pb含量远高于地上部分的含量。与Pb相比,Cd向地上部分的迁移率较大,其毒害作用更强。土壤中Cd、Pb各形态含量与油菜地下、地上部分吸收的Cd、Pb量均显著相关,碳酸盐结合态对油菜吸收Cd、Pb的贡献最大。
精准农业中土壤养分分析的适宜取样数量的确定
2008, 16(2): 318-322.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18
摘要(1298) PDF(965)
摘要:
为研究适合丘陵地区的土壤养分取样数量,减少采样分析成本,本文采用Cochran(1977)公式对丘陵地区土壤特性的取样点数量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在1km。研究区域内,利用Cochran公式对土壤养分进行预估,其取样数目比网格取样法明显减少,土壤中的N以15%的相对误差为宜,在置信度分别为90%和95%条件下,分别只采集2个和3个样本就能反映其含量水平;P以15%的均值误差为宜,在置信度分别为90%和95%条件下,分别采集17个和25个样本就足够反映其基本情况;Mg以5%的均值误差为宜,在置信度分别为90%和95%下,取样数量分别为11个和15个。
西北内陆高台盐池孢粉组合与古气候变化
2008, 16(2): 323-326.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23
摘要(1663) PDF(775)
摘要:
通过甘肃盐池盐矿地层剖面早更新世~全新世孢粉分析,将更新世以来的孢粉划分为4个组合带。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探讨了盐池矿区近1.6万年由荒漠草原-疏林草原-灌丛荒漠草原的古植被演替与冷干-暖湿-冷干的古气候演变特征,揭示了该地区湖泊趋于干涸,浅层地下水成化,向干旱化发展的气候因素,这对西北内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稻田化肥减量施用的环境效应
2008, 16(2): 327-330.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27
摘要(1243) PDF(931)
摘要:
在太湖地区宜兴市水稻田采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适当减少化肥用量(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田面水与渗漏液中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与常规两种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优化施肥节省22%氮肥,减少30%~40%氮素径流损失,减少32.3%氮素渗漏损失.田面水与渗漏液中溶解性总氮(TDN)浓度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在施肥后的1~2 d内达到峰值,不同施氮处理TDN浓度在一周内差异显著,以后渐趋一致.施肥后田面水中溶解性总磷(TDP)浓度高达15.7 mg·L-1,整个稻季均高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临界值,存在着污染附近水体的风险;稻田对灌水中的磷有净化作用.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加强稻田水肥管理,是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
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耕层有机磷含量与组分的变化研究
2008, 16(2): 331-334.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31
摘要(1431) PDF(922)
摘要:
以15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Bowman-Cole有机磷分组方法,研究长期施肥对潮土耕层有机磷组分及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有机磷含量相对较低,有机磷总量为22.35~66.95 mg·kg-1,占土壤全磷的4.47%~9.86%.各组分中以中度活性有机磷为主要部分,占有机磷58.93%~82.40%.长期施肥对土壤各组分有机磷含量产生明显影响,与对照CK相比,PK处理活性有机磷和中度活性有机磷增加,NP处理活性有机磷和中度活性有机磷减少,两处理间差异显著.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耕层土壤中度稳定性有机磷含量.耕层土壤碱性磷酸酶与中稳定性有机磷呈显著正相关.
应用^15N研究烤烟对饼肥氮素的吸收利用规律
2008, 16(2): 335-339.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35
摘要(1441) PDF(809)
摘要:
利用^15N示踪法标记的油菜籽榨油后所得到的菜籽饼肥,研究了烤烟对饼肥氮素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不同时期烟株各部位来自^15N饼肥氮素的百分数(NDFF)、土壤的氮素百分数(NDFS)和^15N饼肥氮素利用率(^15NUE)均有明显差异,NDFF、NDFS和^15NUE值分别为19.90%~70.99%、29.01%~82.10%和20.62%~45.25%,100%^15N饼肥处理烟株吸收的氮素主要来源于饼肥氮素。从烤烟氮素利用率、氮素回收率、产量和产值角度看,25%饼肥基施+75%硝酸铵基追各1/2处理最好,并且随着配施饼肥用量的增加,烟株各部位吸收土壤氮素的百分数、饼肥氮素利用率、氮素回收率、产量和产值呈递减趋势。当饼肥用量相同时,所配施的硝酸铵基施、追施各1/2处理的烟株各部位吸收土壤氮素的百分数、^15N饼肥氮素利用率、饼肥氮素回收率、产量和产值均较硝酸铵完全基施处理高。
镁、钾相互作用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2008, 16(2): 340-344.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40
摘要(1091) PDF(777)
摘要: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Mg、K相互作用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以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Mg浓度条件下,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随K浓度增加而减少;在高Mg条件下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随K浓度增加而相应增加。在低Mg条件下,高浓度K显著抑制植株对Mg、K、N和P的吸收;在高Mg浓度下,植株对Mg、K、N和P的吸收有促进作用。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低Mg条件下随K浓度增加而减少,在高Mg条件下K浓度增加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Mg浓度增加而增加,而K浓度增加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高Mg条件下的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明显高于低Mg处理,并随K浓度增加而提高。Mg、K营养拈抗作用主要表现在低Mg高K浓度条件下抑制Mg的吸收。
连续施用鸽粪对菜心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2008, 16(2): 345-350.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45
摘要(1356) PDF(854)
摘要:
为提高饲料报酬,养殖业普遍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致使禽畜粪中重金属残留较高。根据养殖场鸽粪含氮量计算其用量,进行连续4茬菜心施用鸽粪田间试验,探讨其对菜心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鸽粪单施或与无机肥配施处理均降低第1茬和第3茬菜心产量,显著提高第2茬产量,对第4茬产量则影响不大。各施用鸽粪处理4茬菜心总产量比单施无机肥处理提高4.5%~17.4%。同时,施用鸽粪对菜心不同重金属含量影响不一。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施用鸽粪处理提高了菜心As、Cu和Zn含量,降低了Pb、Cr和Cd含量。且菜心As和Pb含量随鸽粪施用茬数的增加而提高,Cd含量则显著下降,不同茬别间Cr、Cu、Zn平均含量则未表现出明显规律。建议在无公害或绿色农产品生产中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或连续施用养殖场禽畜粪肥。
沙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2008, 16(2): 351-358.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51
摘要(1725) PDF(706)
摘要:
为探索滨海沙地木麻黄水肥耦合效应规律,以有机肥作为水的载体,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开展了木麻黄水、N、P、K 4因素水肥耦合试验.结果表明:水和P肥是影响木麻黄生长的主导因素.随着木麻黄生长以及水肥因素间的互促、互竞以及拮抗作用,各因素效应表现为:施N没有增产效果;不论N、P、水在何水平,施K效应不显著甚至有明显的负效应;不论水、N、K在何水平,在低P情况下,耦合效应都随P的增加而减小,而在高P情况下其耦合效应值却随P的增加而增加;不论N、P、K在何水平,耦合效应均随水的增加而增加.综合效应分析结果,提出N、P、K、水各因素的最优组合为每株树水用量3.0 kg即有机肥1.0 kg 过磷酸钙0.6 kg,该条件下,水肥耦合效应最大,理论上,实施后20月幼树生物量可增加42.54 kg ·株-1.
甘蔗对不同基质肥源氮、磷、钾的吸收和利用
莫云川, 李杨瑞, 张敏, 王一丁, 王威豪, 叶燕萍
2008, 16(2): 359-362.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59
摘要(1221) PDF(954)
摘要:
营养胁迫下邻羟基苯甲酸对杉木幼苗保护酶的影响
2008, 16(2): 363-366.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63
摘要(1241) PDF(952)
摘要:
通过水培方法研究了营养胁迫下不同浓度杉木自毒物质邻羟基苯甲酸(Salicylic Acid,SA)对杉木幼苗SOD和PO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营养胁迫(完全营养液、缺钙营养液、缺磷营养液)下,随浓度变化,SA对1年生杉木幼苗具有不同程度毒害作用.与3个对照(不含SA的3个梯度营养胁迫)相比,缺钙或缺磷胁迫下,低浓度SA(50 mg·L-1)处理1年生杉木幼苗的SOD、POD等指标总体上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趋势;较高浓度(100 mg·L-1)和高浓度(200 mg·L-1)SA处理的1年生杉木幼苗SOD、POD总体上表现为递减趋势.
东江干流河水的来源、水质及水资源保护
2008, 16(2): 367-372.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67
摘要(1192) PDF(921)
摘要:
为了解东江河水的来源和水质状况,沿东江干流采集河水样品,分析河水中的主要离子浓度以及氢和氧的同位素比。结果表明,河水氢同位素比(6D)为一48.9‰~-39.8‰,氧同位素比(δ^18O)为-6.3‰~-5.7‰。根据氢氧同位素的相关关系,以河源市和汝湖镇为界,将研究范围内的东江干流分为Ⅰ、Ⅱ和Ⅲ段。Ⅰ段和Ⅱ段河水主要来自流域内的大气降水,由于河水与含有较高氧同位素比的岩石发生氧元素交换,使Ⅱ段河水呈现氧同位素漂移。Ⅲ段河水主要来自象头山和罗浮山山区的降雨并通过地下水补给。由于河水本身的稀释作用,东江河水中各离子浓度很低。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东江下游的离子总量远大干上游和中游地区,说明人类活动对东江河水存在着潜在的影响。东江河水的污染来源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针对这两种污染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另外,香港饮用水与北部山区的地下水有密切关系,为保持香港水源的良好水质,应把保护北部山区的地下水列为战略重点。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2008, 16(2): 373-379.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73
摘要(1804) PDF(794)
摘要:
试验研究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头季生育期间,超高产栽培模式稻株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分别高出20.60%~38.65%、5.16%~23.26%、18.91%~63.29%、18.22%~76.76%、34.88%~48.35%、1.25%~17.94%和4.09%~17.87%,有效分蘖期缩短5d,低节位分蘖多51.61%;不同生育期超高产栽培模式氮素累积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1.43~2.44倍,磷素累积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1.21~1.48倍,孕穗期后的钾素累积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1.55—2.21倍,为优化群体质量,提高后期群体光合效率,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
早稻秸秆还田对次年早稻土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2008, 16(2): 380-386.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80
摘要(1162) PDF(764)
摘要: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次年早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稻草腐解酶活性、氨化作用强度及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次年早稻生长期内,土壤好气性和嫌气性细菌数量呈现前期迅速提高,中后期快速下降的趋势,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现前期迅速下降,中后期缓慢上升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呈前期上升,中期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后期又有所回升的趋势.土壤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以分蘖盛期为界点,表现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土壤脲酶呈现先缓慢下降,再迅速下降,最后再缓慢上升的趋势;而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早稻各个生育期的变化不大.土壤氨化作用强度的变化特点是先下降后上升,在齐穗期达到高峰后又迅速下降;而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则呈现前期快速下降、中期缓慢增加、后期再急剧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分析评价发现,在双季稻栽培时,配合水稻专用复混肥一次性施用,以早稻秸秆2 500~5 000 kg·hm-2翻耕还田较为适宜.
罗汉果园覆盖方式的生态效应及其对果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08, 16(2): 387-390.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87
摘要(1601) PDF(978)
摘要:
试验研究稻草和地膜覆盖罗汉果园后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空气温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罗汉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表明,稻草覆盖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温度变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生长,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在高温季节,稻草覆盖能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降低0.3~5.7℃,棚内空气温度降低1.2℃,提高土壤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值得在罗汉果园中运用的栽培措施;在地膜覆盖条件下,7月份棚下空气温度为34.2℃,7月、8月地表土壤温度分别达到35.2℃和34.3℃,超过罗汉果生长的温度适应范围.地膜覆盖不适于在高温季节使用。
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的除草剂植物筛选
2008, 16(2): 391-395.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91
摘要(1470) PDF(956)
摘要:
本文报道了具有化感作用或潜在抑草活性的17种植物叶片水浸液对华南地区入侵杂草五爪金龙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以期获得对五爪金龙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植物种类,为植物源除草剂的开发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7种供体植物中有12种能够抑制五爪金龙幼苗生长,抑制强度依次为假臭草〉飞机草〉黄帚橐吾〉艾蒿〉披针叶黄华〉微甘菊〉马缨丹〉鸡矢藤〉牧荆〉南美蟛蜞菊〉胜红蓟〉隆缘桉。且假臭草、艾蒿、飞机草、黄帚橐吾和披针叶黄华5种供体植物对五爪金龙的4项生长指标均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中假臭草、飞机草、黄帚橐吾作用浓度较低,且资源丰富,可成为天然除草剂主要的资源植物。
籼稻2个杂种F1种子活力和劣变处理后生化性状的比较
2008, 16(2): 396-400. doi: 10.3724/SP.J.1011.2008.00396
摘要(1267) PDF(892)
摘要:
为明确杂交稻种子在储藏过程中品种间抗老化能力的差异,采用人工老化方法研究了杂交籼稻“汕优63”F1;和“特优559”F1种子活力,比较了2品种劣变后9个生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活力,SOD、POD、CAT、脱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种子老化而降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种子老化增加。劣变后“特优559”的SOD、POD、CAT、脱氢酶活性降低程度及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增加程度比“汕优63”低,说明“特优559”抗老化能力比“汕优63”强。SOD、POD、CAT、脱氢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子活力极显著正相关,电导率、可溶性糖、MDA含量与种子活力极显著负相关。
第一复叶期喷施农达41%水剂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
2008, 16(2): 401-404.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01
摘要(1125) PDF(942)
摘要: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第一复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农达41%水剂,研究了其对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指数、莽草酸含量和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农达41%水剂可以抑制抗草甘膦大豆"RR1"、"RR2"和普通大豆"晋大75"、"晋豆27"叶片的叶绿素合成,"RR1"、"RR2"在最高剂量(1.85 kg·hm-2) 时受抑制不明显,而"晋大75"和"晋豆27"在较低剂量(0.46 kg·hm-2 )时即明显受害."RR1"和"RR2"在高剂量(1.85 kg·hm-2)农达41%水剂下,莽草酸仍积累较少,而"晋大75"和"晋豆27"在较低剂量(0.46 kg·hm-2 )时体内莽草酸就大量积累.随农达41%水剂剂量增加,"RR1"和"RR2"体内的SOD活性增加,"晋大75"和"晋豆27"在较低剂量0.46 kg·hm-2时诱发了体内SOD活性,但随着剂量的增加,体内SOD活性受到抑制.总的来说,抗草甘膦大豆对农达41%水剂的抗性大于普通大豆,"RR1"的抗性大于"RR2","晋豆27"(晚熟)大于"晋大75"(早熟).
多环芳烃胁迫下稻田土壤细菌及分支杆菌种群多样性研究
2008, 16(2): 405-410.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05
摘要(1165) PDF(826)
摘要:
多环芳烃(PAHs)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别是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从群落和功能群多样性两个角度,分析了PAHs胁迫条件下稻田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及与PAHs降解有密切关系的分支杆菌种群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PAHs污染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但造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改变,重度PAHs造成一些对污染敏感的细菌种类消失,而使一些与PAHs降解有关的细菌种类丰度增加。而对与多环芳烃降解有密切关系的分支杆菌而言,中度PAHs污染稻田土壤分支杆菌种群多样性指数较重度和轻度PAHs污染土壤的略高,不同PAHs污染程度稻田土壤的优势分支杆菌种类不尽相同,PAHs污染造成稻田土壤1种或几种分支杆菌得到富集。长期PAHs污染造成土壤细菌群落和分支杆菌种群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间接改变土壤质量。
镉、铅及其复合污染对萝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2008, 16(2): 411-414.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11
摘要(1633) PDF(784)
摘要:
通过土培与水培试验,研究了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萝卜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Pb处理浓度升高,萝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显著下降,且生长前期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后期。Cd、Pb处理使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以及根系活力显著下降,叶片细胞膜透性(CMP)显著升高。Cd对萝卜生理生化特征的毒害作用强于Pb,Cd、Pb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强于单一污染,表现为协同作用。
几种经济植物水培净化城市河水的研究
2008, 16(2): 415-419.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15
摘要(1564) PDF(851)
摘要:
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h的静态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空心莱(lpomoea aquatica Forsskal)、油麦菜(Lactua sativa L.)、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串叶松香草(Silphiam perfoliatumLinn)水培对河水中TN、TP、NH4^+-N、CODMn的净化效果,同时以水力停留时间为24h的未种植植物的静置城市河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以上4种植物对城市河水中的TN、TP、NH4^+-N、CODMn去除率分别为15.81%-24.71%、13.83%~20.45%、22.54%-40.38%、21.23%-28.20%。试验至25d后,各种植物水培液中均出现TP、TN、CODMn值反而大于对照水样的现象。此外,植物干重与TP平均去除率相关性最大,植物根长与TN平均去除率相关性最大。研究表明,利用经济作物水培净化城市河水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需要在培养条件的优化、经济作物品种的选择、经济价值最大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包被硒对西门塔尔母牛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2008, 16(2): 420-425.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20
摘要(973) PDF(756)
摘要:
选用16头18月龄、体况良好、体重380±16 kg的西门塔尔牛育成母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以包被硒为硒源研究日粮添加硒(0 mg·kg-1、0.3 mg·kg-1、0.6 mg·kg-1和0.9 mg·kg-1)对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分泌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0.3 mg·kg-1和0.6 mg·kg-1处理组牛发情周期促黄体素平均值显著高于0.9 mg·kg-1和对照组,0.9 mg·kg-1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情后12 h、第10 d、第16 d出现3个高峰,0.3 mg·kg-1和0.6 mg·kg-1组的峰值均显著高于0.9 mg·kg-1和对照组.0.3 mg·kg-1和0.6 mg·kg-1组发情周期促卵泡素平均值显著高于0.9 mg·kg-1和对照组,0.9 mg·kg-1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8 d、第12 d、第15 d出现3个峰值,0.3 mg·kg-1和0.6 mg·kg-1组的峰值显著高于0.9 mg·kg-1和对照组(P<0.05).0.3 mg·kg-1和0.6 mg·kg-1组发情周期孕酮平均值显著高于0.9 mg·kg-1和对照组,0.9 mg·kg-1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情周期1~7 d平均较低,8~15 d 含量增加,形成台状峰,0.3 mg·kg-1和0.6 mg·kg-1组的峰值显著高于0.9 mg·kg-1和对照组.0.3 mg·kg-1和0.6 mg·kg-1组发情周期雌二醇平均值显著高于0.9 mg·kg-1和对照组,0.9 mg·kg-1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情后12 h、发情周期第5~8 d出现高峰,0.3 mg·kg-1和0.6 mg·kg-1组的峰值显著高于0.9 mg·kg-1和对照组,0.9 mg·kg-1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包被硒为硒源时添加硒0.3~0.6 mg·kg-1对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分泌有显著促进作用,以0.6 mg·kg-1为佳,兼顾基础日粮含硒量,建议以包被硒为硒源时日粮硒水平为0.67 mg·kg-1.
桉树的次生代谢及其对焦枯病抗性的关系
2008, 16(2): 426-430.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26
摘要(1179) PDF(797)
摘要:
为筛选桉树抗病性早期鉴定生化指标,了解桉树抗焦枯病(Clindrocladium quinqueseptatum Moran)的次生代谢特征,对福建省11个桉树主栽种系对焦枯病的抗性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桉树不同种系自然条件下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将11个种系分为抗病种系、中抗种系、中感种系和感病种系。对接种焦枯病菌后桉树不同种系次生代谢的研究表明,无论健叶还是接种后的病叶,多酚类物质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均表现为抗病种系〉中抗种系〉中感种系〉感病种系,呈规律性变化。接种前抗病种系、中抗种系同工酶谱带活性明显强于中感种系和感病种系;接种后,除感病种系外,其余种系均新增1~2条同工酶谱带。因此,多酚类物质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水平及同工酶谱均可作为衡量桉树对焦枯病抗性的重要生化指标。
菜田蜘蛛群落结构特征及优势种时空动态分析
2008, 16(2): 431-435.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31
摘要(1590) PDF(928)
摘要:
2006年5月下旬到8月下旬对番茄、茄子、豆角、甜椒、辣椒及油菜6种蔬菜田蜘蛛种类及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在6种菜田内共采集蜘蛛1992头,隶属9科19属27种。蜘蛛种数依次为:油菜〉甜椒〉番茄、辣椒〉茄子〉豆角;个体数量依次为:油菜〉甜椒〉茄子〉豆角〉辣椒〉番茄。从6种蔬菜生长期蜘蛛群落发展趋势来看,菜田蜘蛛群落的科数、丰富度和个体数量呈从少到多再到少,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由高到低,优势度指数呈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动趋势。根据蔬菜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结合蔬菜生长季节情况,对群落采用最优三分割划分阶段,将调查期间整个群落的时序变化划分为5月20日~7月3日、7月9日~8月1日、8月4日~8月23日,即菜田蜘蛛群落建立、发展和瓦解3个阶段。
番茄抗性砧木对土壤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和自由生活线虫的影响
2008, 16(2): 436-440.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36
摘要(1275) PDF(870)
摘要:
研究了引自意大利的3种番茄抗性砧木对温室土壤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控制作用以及对土壤自由生活线虫的影响。供试温室土壤共鉴定12科26属自由生活线虫,分属食细菌性线虫、食真菌性线虫、植食性线虫和杂食性线虫4种营养种群。试验结果表明,3种抗性砧木均显著地降低了嫁接苗植株根际土壤中根结线虫工龄幼虫(J2)的密度,从而控制了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不种植番茄的空白对照相比,种植番茄促进了根际自由生活线虫的繁殖,但抗性砧木根际自由生活线虫的密度小于感病对照“FA189”。所有处理根际自由生活线虫优势种群为食细菌性线虫。
番茄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2008, 16(2): 441-445.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41
摘要(1146) PDF(666)
摘要:
针对番茄生产上灰霉病和叶霉病两大瘸害,为寻找安全、高效无污染的生防菌株及其最佳培养条件,本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番茄植株中分离出642个内生细菌菌株,并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拮抗作用强且稳定的两个菌株Thyy1和Jcxy8。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初步鉴定Jcxy8属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菌株Thhy1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内生拮抗细菌在以豆饼粉为原料的6号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发酵滤液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强。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温度、通气量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影响。以豆饼粉培养基、初始pH6.7、培养时问48h、温度30qc、并尽量增大培养通气量为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
多粘类芽孢杆菌BRF-1和枯草芽孢杆菌BRF-2对黄瓜和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2008, 16(2): 446-450.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46
摘要(1229) PDF(819)
摘要: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生防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BRF-1和枯草芽孢杆菌BRF-2不同稀释倍数的代谢产物抑制黄瓜尖孢镰刀菌、番茄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当两菌株代谢产物稀释5倍时,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两菌株代谢产物在稀释2倍和5倍时,对2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40%-80%之间,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盆栽试验表明,BRF-1和BRF-2生防细菌菌悬液及其无菌代谢物对黄瓜和番茄枯萎病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
兔角蛋白基因转化棉花及其纤维品质的改良
2008, 16(2): 451-454.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51
摘要(1205) PDF(49)
摘要:
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棉纤维特异表达启动子GAE6-3A驱动的兔角蛋白基因(MP)转入常规棉花“冀合713”中。PCR及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兔角蛋白基因已整合进棉花基因组。6个转基因株系中,4个为单拷贝插入,转基因后代的分离符合孟德尔3:1的1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外源基因在这些转基因后代中能稳定遗传。对这4个转基因株系T3代纤维检测结果表明,兔角蛋白基因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主要是纤维强度的提高,其中3个株系纤维强度提高率达10%以上。
荧光定量PCR检测淹涝胁迫下水稻Adh2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2008, 16(2): 455-458.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55
摘要(1194) PDF(1226)
摘要: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淹涝胁迫下水稻叶片中低丰度表达的乙醇脱氢酶基因Adh2(Alcohol dehydrogene2)进行转录水平上的定量分析。实验得到一组基线平整、斜率大、指数区明显的S形荧光曲线。结果显示,在淹涝胁迫前期,Adh2基因表达持续增加,在水淹后8h表达量最大,随后下降。淹涝胁迫能诱导叶片中Adh2基因大量表达,且呈低一高一低的变化趋势。
孜然套种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2008, 16(2): 459-463.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59
摘要(1257) PDF(913)
摘要:
试验研究了河西走廊孜然套种玉米的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结果表明:4种套种方式T1、T2、T3、T4对孜然、玉米的株高、根系活力、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其产量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T3、T4套种模式最优,即孜然密度在12万株· hm-2(播量22.5 kg·hm-2),玉米密度控制在5.25万~6.00万株· hm-2,相应的株行距在20 cm×(85~95) cm范围内,孜然、玉米生长协调,群体结构合理,田间通气透光良好,植株生长健壮,农艺性状优良,可获得孜然、玉米高产高效.
元谋干热河谷旱坡地双链型罗望子-牧草-羊生态农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研究
2008, 16(2): 464-468.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64
摘要(1440) PDF(1149)
摘要:
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严重、光热资源充足是元谋干热河谷的突出特点,双链型罗望子-牧草-羊生态农业模式是针对该区脆弱的环境条件,为保护和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区域经济提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式。本文总结了在该区建立双链型罗望子-牧草-羊生态农业模式的高效配套技术,并分析了该模式的综合效益。
北京都市农业种植制度的发展方向——春玉米-熟制
2008, 16(2): 469-474.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69
摘要(1373) PDF(746)
摘要:
选择合理的种植制度,可使北京市种植业既能克服水资源限制,又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抑制扬尘的生态服务功能,兼顾农民兼业增收的要求,从而满足北京市种植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试验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种植制度调整的必要性和不同种植制度的效益进行探讨。对春玉米-熟制和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多种效益的比较表明,春玉米-熟制虽比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经济效益略低,但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较低的水资源消耗,且有利于农民兼业增收,是更符合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要求的种植制度。
GIS支持下的福建省春花生用地适宜性评价
2008, 16(2): 475-481.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75
摘要(1644) PDF(860)
摘要:
以福建省耕地为评价对象,以250 m×250 m栅格为评价单元,根据春花生生长的立地要求,建立由气候条件、立地环境、土壤理化性状、社会经济条件等组成的18项评价因子体系,借助GIS与修正的加权指数和、动态聚类等模型评价福建省春花生适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结果表明,福建省宜春花生用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4.74%,全省宜春花生用地质量总体良好.春花生最适宜区用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平、三明、漳州、福州和泉州5市,合计面积23.39万hm2,占最适宜区总面积的80.93%.针对福建省春花生用地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春花生用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能值评价的实证研究
2008, 16(2): 482-487.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82
摘要(1283) PDF(740)
摘要:
本文将能值理论与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相结合,提出一套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指标体系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能值评价方法,并以吉林省西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4年期间,吉林省西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及有效能值的转化率明显提高,种植业与畜牧业耦合程度有所增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得到明显加强,2004年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是1985年的1.257倍;但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仍是吉林省西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2008, 16(2): 488-494.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88
摘要(1455) PDF(917)
摘要:
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对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2004年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中,总能值用量为2.23×1023sej,其中可更新资源能值为3.52×1022sej,不可更新资源产品的能值为2.08×1023sej;货币流能值6.21×1023sej,其中进口能值为1.07×1022sej,出口能值为3.09×1022sej;废弃物能值为4.11×1021sej,占全省总能值用量的1.84%;能值自给率达95.20%,净能值产出率为23.72,净出口能值2.02×1022sej,人均能值使用量达3.32×1015sej ·人-1,能值使用密度1.05×1012sej·m-2,能值货币比率为3.33×1012sej ·$-1,能值投资率为4.36%,电力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的12.60%,环境负荷率为5.34,可更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为1 056.90×104人,资源的总人口承载为8 455.18×104人.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该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2008, 16(2): 495-501. doi: 10.3724/SP.J.1011.2008.00495
摘要(1699) PDF(1081)
摘要:
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典型特征,建立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3个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方法主要基于灰色评估法。以此方法为基础,初步评价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1990~2004年一直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跨入发展阶段,且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势一致。
西安市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预测
2008, 16(2): 502-505. doi: 10.3724/SP.J.1011.2008.00502
摘要(1537) PDF(900)
摘要:
本文改进了生态足迹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1991—2003年西安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1年西安市的生态安全分为3类,即生态安全区域,生态压力指数为Ⅰ级,包括周至县和蓝田县;生态预警区域,生态压力指数为Ⅱ级,包括户县、长安、临潼和高陵县;生态不安全区域,生态压力指数为Ⅲ级,包括西安市区和阎良区。1991后西安市各县区的生态环境演进态势可分为3种情况:一是生态压力指数下降,生态好转的区域,如周至、蓝田、户县、高陵县;二是生态压力指数上升,生态恶化的区域,如长安和临潼;三是生态压力指数稳定,生态基本没有变化的区域,如西安市区、阉良区。到2003年,周至县、蓝田县依旧属于生态安全区;户县和高陵县由生态预警区变为生态安全区,长安区和临潼区却由生态预警区变为生态不安全区;西安市区和阎良区依旧为生态不安全区。因此,2003年西安市的生态安全分为2种类型,生态安全区和生态不安全区,生态预警区消失。
农田边界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2008, 16(2): 506-510. doi: 10.3724/SP.J.1011.2008.00506
摘要(1165) PDF(891)
摘要:
本文综述了农田边界内涵和不同类型农田边界的特点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并依据对生物的保护功能和管理方法,可以把农田边界分成昆虫栖息地、保育边行、作物边界、休耕边界、无植被边界、开花植被边界及无作物野生生物边界。同时根据我国耕地资源和农田特点,提出研究农田边界生态学功能的必要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即:边界生态系统与其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关系,边界的植被结构与有害生物的关系,边界杂草种群和群落与节肢动物的关系,边界内生物的食物链关系,边界的管理措施。
作物模型与气候模型的连接研究进展
2008, 16(2): 511-514. doi: 10.3724/SP.J.1011.2008.00511
摘要(1533) PDF(993)
摘要:
针对目前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大气模型与作物模型尺度差异问题,介绍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中气候模型与作物模型相连接的方法,即大气模型的降尺度和作物模型的升尺度连接,指出目前这些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方法中常用方式如天气发生器、作物模型区域校正等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
2008, 16(2): 515-522. doi: 10.3724/SP.J.1011.2008.00515
摘要(2083) PDF(838)
摘要:
转基因植物的应用在对农业生产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其安全性风险备受关注。本文重点论述了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即转基因植物的使用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影响,包括:目标害虫对转基因植物的抗性,转基因植物对非目标害虫的毒性及其对寄主嗜好性、有益生物及天敌的安全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基因漂移及杂草化问题及应用转基因作物后植保费用的变更等。针对这些关键问题,定量风险评估和制定风险预防与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生态效应及生物修复
2008, 16(2): 523-528. doi: 10.3724/SP.J.1011.2008.00523
摘要(1335) PDF(971)
摘要:
放射元素半衰期长,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土壤会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本文介绍了土壤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及环境生态效应,阐述了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生物修复途径、修复方法、修复机理和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指出生物修复土壤放射性污染的关键,即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筛选核素积累植物和超积累植物,通过构建基因工程技术筛选、改造对放射性核素具有高度亲和力且对环境友好的微生物。
稀土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进展
2008, 16(2): 529-533. doi: 10.3724/SP.J.1011.2008.00529
摘要(1241) PDF(661)
摘要:
稀土元素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适量稀土浓度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种子萌发能力,还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并对一些植物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文从稀土元素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影响萌发的机理两方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对植物萌发阶段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稀土元素对植物发芽率(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以及稀土元素对酶合成、呼吸作用、吸水、物质分解和激素变化的影响机理,为稀土农用技术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混种密度比例对小麦品种竞争系数的影响
2008, 16(2): 534-536. doi: 10.3724/SP.J.1011.2008.00534
摘要(1522) PDF(764)
摘要:
在生态学中,竞争是生物个体利用共享的有限资源发生的相互作用,并导致竞争个体适合度降低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物种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物种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