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18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研究报告
稻鸭生态种养系统直播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营养特性研究
沈建凯, 黄璜, 傅志强, 张扬珠, 龙攀, 高文娟, 陈灿, 廖晓兰, 胡英, 谢伟, 郑华斌, 张亚
2010, 18(6): 1151-1156. doi: 10.3724/SP.J.1011.2010.01151
摘要(2246) PDF(1643)
摘要: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分析了直播方式下稻鸭生态种养系统和水稻单一种植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碳含量及pH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水稻单一种植系统相比, 稻鸭生态种养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pH分别升高4.41%、0.85%, 全氮含量分别降低0.11 g·kg-1、0.11 g·kg-1, 全磷和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水稻根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30.80 mg·kg-1、17.93 mg·kg-1, 速效磷含量降低8.66 mg·kg-1; 水稻根际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15.13 mg·kg-1、7.61 mg·kg-1, 速效磷增加9.66 mg·kg-1。稻鸭生态种养系统水稻根表活性有机碳和高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2.17 g·kg-1、0.56 g·kg-1, 全有机碳含量减少0.99 g·kg-1; 根际土壤全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减少2.39 g·kg-1、2.64 g·kg-1、0.72 g·kg-1。稻鸭生态种养改变了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碳在水稻根域土壤的相对富集部位, 即速效钾和活性有机碳富集部位主要在根表土壤, 速效磷则主要在根际土壤。表明稻鸭生态种养明显改善了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营养状况, 这可能对水稻根系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具有积极意义。
鄂西南烟区土壤供氮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赵书军, 袁家富, 张新然, 徐祥玉, 熊又升, 秦兴成
2010, 18(6): 1157-1162. doi: 10.3724/SP.J.1011.2010.01157
摘要(1779) PDF(1124)
摘要:
采用田间高频次取样方法, 以不种植烤烟和不施肥土壤为对照, 结合试验年份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城的气象资料, 研究了气候因子、栽培和施肥等措施对宣恩县椒园镇烤烟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碱解氮含量随气温上升而增加、随降雨量增加而降低, 但一般比降雨时间滞后5~10 d; 未覆膜条件下施肥可在短期内(45 d左右)明显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 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烟株对氮的吸收大于纯施化肥; 在烟叶生长的后期, 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土壤碱解氮含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有降低趋势, 因此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是调控烤烟后期氮素营养的有效措施。各因素对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大小的次序为: 栽培>施肥>气候, 作物吸收、地膜覆盖等栽培因素是影响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最主要因子之一。
氮磷用量对豫北地区小麦产量的交互效应研究
张焕军, 郁红艳, 项剑, 丁维新
2010, 18(6): 1163-1169. doi: 10.3724/SP.J.1011.2010.01163
摘要(1947) PDF(1330)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不同用量与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分析了产量与小麦不同生育期各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氮磷施用存在最佳配比, 当氮磷肥用量分别相当于220 kg(N)·hm-2和160 kg(P2O5)·hm-2时, 小麦产量最高。小麦产量与根系活力、开花期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拔节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密切相关, 根系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小麦吸收的氮磷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系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磷肥用量增加而提高, 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先提高后下降, 因此过多的氮肥施用通过降低小麦根系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等, 减少小麦对氮磷吸收, 进而降低产量。
水氮互作对温室黄瓜光合特征与产量的影响
李银坤, 武雪萍, 吴会军, 武其甫, 张彦才, 王丽英, 李若楠, 蔡典雄, 王小彬
2010, 18(6): 1170-1175. doi: 10.3724/SP.J.1011.2010.01170
摘要(1493) PDF(1125)
摘要:
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了水氮互作对黄瓜叶片不同生育期光合特征与产量的影响, 分析了各生育期黄瓜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在盛瓜期最高, 而水分利用效率则在初瓜期达最高。习惯灌水条件下, 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提高, 其中以灌水7 470 m3·hm-2、施氮1 200 kg·hm-2时(W1N1200)最高, 但与灌水5 190 m3·hm-2、施氮600 kg·hm-2时(W2N600)无显著差异;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以减量灌水、减施氮50%处理(W2N600)为最高, 是习惯水氮处理(W1N1200)的1.08倍, 对照(W1N0)的1.24倍。水氮互作对黄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以减量灌水30%左右、减施氮50%的处理组合(W2N600)最优, 黄瓜产量最高可达17.06×104 kg·hm-2。黄瓜的光合速率与产量、瓜条数、单果重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其中盛瓜期的拟合方程最好。
冬季覆盖作物对南方稻田水稻生理生化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唐海明, 汤文光, 肖小平, 罗尊长, 杨光立, 张帆
2010, 18(6): 1176-1182. doi: 10.3724/SP.J.1011.2010.01176
摘要(1834) PDF(1260)
摘要:
2004~2009年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 对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马铃薯-双季稻4种不同冬季覆盖作物稻田水稻植株的生理生化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种稻田冬季覆盖作物处理均能提高双季稻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而丙二醛(MDA)含量除早稻的苗期和分蘖期外, 其他生育时期均低于对照; 各处理早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18.08 万穗·hm-2、21.25 万穗·hm-2、12.75 万穗·hm-2和17.26 万穗·hm-2, 结实率分别增加4.98%、8.50%、13.62%和6.99%, 千粒重分别增加0.24 g、0.10 g、0.14 g和0.43 g, 产量分别增加324.44 kg·hm-2、381.17 kg·hm-2、91.04 kg·hm-2和303.46 kg·hm-2; 各处理晚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9.81 万穗·hm-2、11.48 万穗·hm-2、5.06 万穗·hm-2和14.91 万穗·hm-2, 结实率分别增加6.29%、8.81%、15.11%和8.50%, 千粒重分别增加0.93 g、0.88 g、0.10 g和0.90 g, 产量分别增加302.28 kg·hm-2、316.03 kg·hm-2、110.13 kg·hm-2和468.17 kg·hm-2。该研究显示, 在南方双季稻田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可增强水稻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 促进其生长发育, 从而改善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蔗糖代谢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覃鸿妮, 蔡一林, 孙海燕, 王久光, 王国强, 刘志斋
2010, 18(6): 1183-1188. doi: 10.3724/SP.J.1011.2010.01183
摘要(2909) PDF(1849)
摘要:
试验选取平展型玉米“长玉13”、半紧凑型玉米“东单60”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为材料, 分别在2 600株·667m-2、3 200株·667m-2、3 800株·667m-2 3种密度下种植, 探讨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灌浆过程中功能叶蔗糖代谢和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种植密度对功能叶片蔗糖含量、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影响较大, 高密度不利于功能叶片中蔗糖的合成,低密度有利于蔗糖积累; 而籽粒中的淀粉合成相关酶——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小; 平展型“长玉13”和紧凑型“郑单958”是源端限制型品种, 而半紧凑型“东单60”是库端限制型品种;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影响程度有差异, 对平展型“长玉13”影响最大, 而对紧凑型“郑单958”影响最小。
土壤消毒措施对土壤物理特性及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英梅, 曹红梅, 徐福利, 任武婷, 刘建利, 张淑莲, 张锋, 陈志杰
2010, 18(6): 1189-1193. doi: 10.3724/SP.J.1011.2010.01189
摘要(1875) PDF(1343)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了垄沟式太阳能消毒、石灰氮麦秸、垄鑫3种土壤消毒方法对日光温室土壤物理特性及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垄沟式太阳能消毒处理对土壤物理特性未产生较大影响, 处理后粗粉粒含量较对照降低9.5%, 砂粒两个粒径(0.1~0.5 mm、0.5~1.0 mm)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9.4%、117.7%, 其余组分无明显变化; 石灰氮麦秸处理后黏粒含量增加163%, 细粉粒两粒径(0.001~0.005 mm、0.005~0.01 mm)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52.1%和116.8%; 施用垄鑫处理后土壤黏粒含量较对照降低65.8%, 细粉粒两个粒径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33.0%、32.2%。不同处理对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均有一定阻碍作用, 其中石灰氮麦秸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影响最大, 其次是垄鑫处理, 垄沟式太阳能消毒处理影响最小。3个土壤消毒处理都能提高黄瓜平均叶片数、平均株高、叶绿素含量和黄瓜产量, 其中垄沟式太阳能消毒处理能显著提高黄瓜生物学指标, 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根际通气对盆栽玉米生长与根系活力的影响
郭超, 牛文全
2010, 18(6): 1194-1198. doi: 10.3724/SP.J.1011.2010.01194
摘要(1662) PDF(1567)
摘要:
针对盆栽作物生长空间有限且通气不良的生长环境问题, 为改善根际气体环境, 试验设每隔2 d通气1次(T1)、每隔4 d通气1次(T2)两个通气处理, 以不通气(CK)为对照, 研究根际通气对盆栽玉米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T1和T2处理均能提高玉米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 促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T1、T2处理有利于提高玉米根冠比和根系活力, 拔节期T1和T2处理的根冠比分别是CK的1.27倍、1.18倍, 根系活力分别为CK的1.26倍和1.54倍; 抽穗期根冠比分别为CK的1.18倍、1.09倍, 根系活力分别为CK的1.22倍和1.40倍。同时, 通气处理能够促进作物吸收土壤内的养分。研究结果表明, 根际通气能够增强盆栽玉米的根系活力, 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连续亏缺灌溉与根系分区灌溉对苹果幼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刘贤赵, 刘德林
2010, 18(6): 1199-1205. doi: 10.3724/SP.J.1011.2010.01199
摘要(1901) PDF(1210)
摘要:
利用传统盆栽方法, 于2007年5~10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实验果园进行了常规灌溉[Conventional irrigation, CI, 在树盘两侧按100%的蒸发量(直径为120 mm的蒸发皿测定)进行灌溉]、根系分区灌溉(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PRI, 灌溉水量为CI的50%, 树盘两侧交替灌溉)和连续亏缺灌溉(Continuous deficit irrigation, CDI, 灌溉水量为CI的50%, 树盘两侧均匀灌溉)试验, 研究了3种灌溉模式对2龄苹果幼树(品种为“长富2号”)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PRI处理的根长比CI和CDI处理长, CDI处理最短; PRI处理显著促进了直径<2 mm的吸收根的生长, 但吸收根对增加总根干物质量贡献不显著。3种灌溉处理的苹果幼树根系生物量积累近似“S”形曲线。由于PR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适宜, 土壤通气性较好, 其根系活力、生长速度和最终根干物质量都明显大于其他处理; CI处理土壤水分过于充足, 根系生长出现避水性, 因而根系生长相对缓慢, 根系活力下降, 根生物量介于CDI和PRI之间; CDI处理因土壤持续干旱, 根系活力和根干物质量最小。3种灌溉处理的根冠比随灌溉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CI的下降幅度大于CDI和PRI, PRI的根冠比最大(处理90 d时以CDI处理的根冠比最大), CI的根冠比最小, CDI介于二者之间。说明在供水量减少50%的情况下, PRI灌水方式可促进苹果幼树根系的生长, 而持续湿润或干燥均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PEG-6000模拟干旱对水稻幼苗期根系的影响
马廷臣, 余蓉蓉, 陈荣军, 曾汉来, 张端品
2010, 18(6): 1206-1211.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06
摘要(2374) PDF(2890)
摘要:
试验研究了不同PEG-6000浓度(0 g·L-1、50 g·L-1、125 g·L-1和200 g·L-1)对“湘丰早119”(耐旱)和“爱华5号”(干旱敏感)2个水稻品种的根体积、根粗、最长根长、侧根长、不定根长、根总长度、根数量、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和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耐旱水稻品种和敏感水稻品种根部的形态指标除根数量外都受严重干旱(200 g·L-1 PEG-6000)抑制, 敏感品种更为明显; 形态指标在各浓度PEG-6000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且这些指标一般在不同浓度PEG处理3~4 d后产生明显差异; 根系POD活性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大, 随处理时间延长, 耐旱品种POD活性的上升速度大于敏感品种; 根系质膜相对透性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 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大, 敏感品种的质膜相对透性高于耐旱品种; 耐旱品种的根系较敏感品种更粗、更长, 根系茁壮程度优于敏感品种。根数量和根系质膜相对透性不应作为耐旱选择指标。
马铃薯连作栽培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张庆霞, 宋乃平, 王磊, 陈林
2010, 18(6): 1212-1217.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12
摘要(1530) PDF(1050)
摘要:
以宁南山区连作1年、3年、6年、10年的马铃薯地块为研究对象,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 对不同连作年限下马铃薯生长特性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马铃薯植株高度、叶面积和日净光合速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开花前后是马铃薯需水的高峰期, 各连作年限马铃薯地块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 但连作6年、10年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连作1年、3年; 开花期不同连作年限土壤水分均在40~60 cm层出现水分含量较低的干土层, 干化程度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加重; 连作6年的马铃薯地块在40~60 cm处土壤水分含量降至11.63%, 开始出现轻度干层迹象, 连作10年40~60 cm处土壤含水量为10.54%, 逐步向中度干层过渡; 且连作年限超过3年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由于宁南山区土层深厚, 土壤表层水分可通过降雨得到恢复, 而连作超过3年深层土壤水分难以恢复, 并对土壤水分环境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
耕作方式对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杨荣, 苏永中
2010, 18(6): 1218-1222. doi: DOI:10.3724/SP.J.1011.year_id].01218
摘要(1608) PDF(1136)
摘要:
通过田间调查的方式, 研究了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新垦沙地农田杂草分布状况, 并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记录杂草16种, 隶属10科。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群落基本组成为藜(Chenopodium album)+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与当地传统的地膜覆盖、秋耕和玉米连作耕作方式相比, 秸秆覆盖、减少秋耕和玉米-大豆轮作均可增加农田杂草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群落优势度(P<0.05)。与当地传统耕作方式相比, 秸秆覆盖可增加杂草群落中牛筋草优势度比, 降低藜和反枝苋优势度比; 减少秋耕可增加狗尾草、反枝苋、灰绿藜(C. glaucum)和米瓦罐(Silene conoidea)优势度比, 降低牛筋草优势度比; 玉米-大豆轮作可增加米瓦罐优势度比。不同耕作方式对偶见种杂草在田间的分布和组成影响不明显。可以看出, 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物种较少, 群落组成单一; 不同耕作方式对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有明显影响, 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沙地农田杂草合理防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桂西北喀斯特坡地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差异
谭巍, 陈洪松, 王克林, 聂云鹏, 邓彭艳
2010, 18(6): 1223-1227. doi: DOI:10.3724/SP.J.1011.year_id].01223
摘要(1777) PDF(1620)
摘要:
通过测定9种典型植物的叶片δ13C值, 比较了桂西北喀斯特坡地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灌草丛、灌丛、次生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雨季(2009年7月)3个演替阶段间整体植物叶片δ13C值无显著差异; 旱季(2009年11月)灌丛植物叶片δ13C值显著高于次生林(P<0.05), 且高于灌草丛, 但差异不显著; 灌草丛与次生林植物叶片δ13C值相近。以生活型分类分析, 旱季乔木植物叶片δ13C值在3个演替阶段差异不显著, 灌木和草本叶片δ13C值为灌丛高于次生林, 且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分别为0.063和0.074)。旱季和雨季对比中, 灌丛植物叶片δ13C值旱季显著高于雨季(P<0.05), 灌草丛、次生林的旱季和雨季对比差异不显著。3个演替阶段的乔木叶片δ13C值旱季与雨季差异均不显著, 灌丛阶段的草本植物和灌草丛阶段的灌木植物叶片δ13C值旱季显著高于雨季。说明季节性降雨变化对灌丛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对灌草地和次生林的影响, 这主要是通过影响灌木和草本植物叶片δ13C值实现的。
早籼稻品种遗传改良进程中群体质量的演变特征
袁江, 王丹英, 徐春梅, 章秀福
2010, 18(6): 1228-1232.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28
摘要(1702) PDF(1036)
摘要:
以1934~2006年育成, 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16个代表性早籼稻品种为材料, 参照生产实践及品种演变阶段, 按育成时间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种类型, 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群体质量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早籼稻品种改良进程中, 花后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增强, 干物质积累增加, 齐穗期总颖花量增加, 高效叶面积率与颖花根流量略有下降, 有效叶面积率与成穗率变化不大, 单茎茎鞘重呈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的趋势。早籼稻群体进一步改良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根系活力, 促进根系水分与矿物质的吸收及根系物质向籽粒的转运; 提高高效叶面积率, 增加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总颖花量, 进而提高粒叶比, 达到源库协调。
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郭洪海, 杨丽萍, 李新华, 杨萍, 万书波
2010, 18(6): 1233-1238.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33
摘要(1709) PDF(1504)
摘要:
为了引导和深化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的区域分工、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提升花生产品质量, 基于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 对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花生生产技术先进, 单产水平高, 出口基础好, 加工业已见雏形, 种植规模与产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稳定我国植物油市场的重要区域; 受生态条件所致, 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是普通型花生, 属食用中蛋白、油用高脂肪品质类型, 且油亚比值(O/L)普遍偏低, 黄曲霉毒素、丁酰肼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已成为花生出口的主要障碍; 在空间分布上, 花生蛋白质含量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丘陵区高于平原区, 脂肪含量北高南低、丘陵区高于平原区, O/L比值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气候与土壤肥力条件是影响花生蛋白质、脂肪含量及O/L比值高低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甜高粱耐盐材料的筛选及芽苗期耐盐性相关分析
王秀玲, 程序, 李桂英
2010, 18(6): 1239-1244. doi: DOI:10.3724/SP.J.1011.year_id].01239
摘要(3346) PDF(2376)
摘要:
在0、200 mmol·L-1 NaCl盐浓度下对39个甜高粱材料进行了耐盐性鉴定, 并探讨了甜高粱耐盐指标的相关性, 以初步筛选的耐盐级别不同的10个甜高粱材料为对象, 研究了0、70 mmol·L-1、140 mmol·L-1、210 mmol·L-1 NaCl盐浓度对甜高粱芽苗期形态指标及其盐害率的影响, 最后利用盐害率的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了10个甜高粱材料的耐盐性。结果发现, “丽欧”、“泰斯”耐盐性最强, “BJK236”、“Mer-72-2”对盐胁迫较敏感。盐胁迫下甜高粱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活力指数、芽长、根长、芽鲜重、根鲜重8个指标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浓度增加, 这8项指标的盐害率增大, 且与盐浓度均极显著相关(P<0.01); 其中随着盐浓度的增大, 发芽相对盐害率与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盐害率的相关性越来越大, 由显著相关(P<0.05)到极显著相关(P<0.01)。综合评价10个甜高粱材料耐盐强弱顺序为:“泰斯”>“甜132”>“BJK19”>“BJK156”>“考利”>“吉甜3”>“威利”>“凯勒”>“戴尔”>“吉甜2”
苹果树冠不同部位叶片结构、内含物和模拟光合能力的比较
高照全, 冯社章, 李天红, 张显川
2010, 18(6): 1245-1250.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45
摘要(1883) PDF(1312)
摘要:
以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 ‘Fuji’)树冠不同部位叶片为试材, 对其解剖结构、内含物和光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苹果叶片光合速率对小气候因子的响应是根据C3植物光合机理模型模拟, 其中气孔导度由气孔的半机理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树冠中、上部叶片比下部叶片分别厚31.8%和37.0%, 栅栏组织分别厚44.8%和62.7%; 中、上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下部叶分别高18.0%和20.6%, 可溶性糖分别高25.2%和38.8%, 脯氨酸分别高11.7%和29.0%。树冠不同部位叶片光合能力差异和叶片结构及叶绿素等内含物差异一致。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由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引起, 同时对CO2浓度的变化也非常敏感。模拟显示, 从树冠上部到下部, 叶片净光合总量晴天从约400 mmol·m-2·d-1减少到130 mmol·m-2·d-1, 减少67%, 阴天从约170 mmol·m-2·d-1减少到22 mmol·m-2·d-1, 减少87%, 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相应减少67%。
冰核细菌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郑国华, 潘东明, 牛先前, 方树民
2010, 18(6): 1251-1255.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51
摘要(1796) PDF(1156)
摘要:
冻害是影响和限制枇杷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 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 测定接种冰核细菌后, 枇杷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显示: 冰核细菌的存在能显著降低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的PnFmFvFv/FoFv/Fm和水分利用效率, 说明冰核细菌加重了低温对枇杷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性, 加重冻害发生。在接种冰核细菌条件下, -3 ℃比-1 ℃ PnFmFoFvFv/FoFv/Fm降低更显著且时间提前, 说明温度愈低, 冰核细菌对光合系统的破坏愈重且冻害发生时间提前。另外, Tr与冰核细菌的存在无显著相关性。
抗氧化水平对小麦幼苗耐缺铁及铁累积能力的影响
于洋, 张玉秀, 殷恒霞, 李霞
2010, 18(6): 1256-1260.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56
摘要(1847) PDF(1862)
摘要:
以小麦品种“石4185”和“沧6001”为试验材料, 采用水培方法, 分析了抗氧化水平对小麦幼苗耐缺Fe和Fe累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Fe缺乏引起小麦根部活性氧(ROS)累积, 导致根部产生过氧化伤害, 同时降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石4185”相比, “沧6001”具有相对较低的ROS水平和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缺Fe条件下, “沧6001”比“石4185”诱导出更多的根毛和侧根, 并具有较高Fe累积。抗氧化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 缺Fe条件下, “沧6001”比“石4185”具有更高的SOD、CAT和APX活性。在缺Fe条件下添加抗氧化剂NAC或AsA提高了幼苗中的Fe含量, 表明抗氧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小麦幼苗对Fe的吸收和累积。本研究对于理解小麦对缺Fe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及筛选耐Fe缺乏和高Fe累积的小麦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茄子植株中α-茄碱释放途径研究
李志文, 周宝利, 刘翔, 张平
2010, 18(6): 1261-1266.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61
摘要(1288) PDF(1134)
摘要:
本文模拟了茄子在根系分泌、残体分解、雨水淋溶以及种子萌发情况下向环境中释放α-茄碱的过程, 利用HPLC测定了茄子通过不同途径向周围环境释放的α-茄碱含量。结果表明, 茄子可通过根系分泌、残体分解和种子萌发途径向环境中释放α-茄碱, 其中残体分解和种子萌发是主要途径, 根系只能主动分泌极少量的α-茄碱。茄子生长期不同, 根系主动分泌α-茄碱的量不同, 从茄苗现蕾到四面斗果实成熟是根系分泌α-茄碱的主要时期, 门茄坐果后至对茄成熟, 茄子根际土壤中α-茄碱含量增加最显著。植株不同部位残茬腐解后释放出的α-茄碱量不同, 大小顺序为: 叶>根>茎, 随着残株分解时间的延长, 土壤中α-茄碱含量显著增高。茄子种子萌发过程释放的α-茄碱含量与种子萌发密切相关, 该生物碱可抑制茄子种子萌发。紫茄“辽茄7号”和“超九叶茄”通过不同途径释放的α-茄碱量显著高于绿茄“通杂2号”和“西安绿茄”。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化感效应
曹光球, 杨梅, 林思祖, 黄燕华
2010, 18(6): 1267-1271.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67
摘要(1888) PDF(1437)
摘要:
自毒作用是导致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邻羟基苯甲酸是杉木主要自毒物质之一。以筛选的自毒物质忍耐型杉木无性系(01号)和自毒物质敏感型杉木无性系(02号)组培苗为试验材料, 分析邻羟基苯甲酸对2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化感效应, 以期为解决杉木连栽障碍提供一条新的生物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邻羟基苯甲酸各胁迫浓度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SOD活性的化感效应在胁迫10 d、20 d表现为促进效应, 胁迫30 d转变为抑制效应; 2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SOD活性化感效应的差异主要从胁迫20 d开始, 01号在胁迫20 d促进效应大于02号, 30 d的抑制效应明显小于02号。各胁迫浓度对2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叶片POD及AsA-POD活性的化感效应均表现为促进效应; 胁迫第10 d、20 d时, 各胁迫浓度对01号无性系POD活性的促进效应明显大于02号; 01号无性系在受到胁迫后AsA-POD活性迅速增强, 并在长时间胁迫后仍维持比02号无性系更高的活性; 01号无性系PPO活性在各胁迫浓度下均表现为促进效应, 而02号无性系则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为抑制-促进-抑制的变化特点。
生态管理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庞冬辉, 肖润林, 侯柏华, 单武雄, 陈佩
2010, 18(6): 1272-1276.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72
摘要(1949) PDF(1325)
摘要:
以广西融水县红水乡元宝山茶业公司茶园为试验基地, 研究了生态管理对茶树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管理茶园比较, 生态管理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增加15科、84种; 害虫类群的个体数量减少55.9%, 天敌类群的个体数量增加188.4%; 生态管理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茶园, 优势指数和群落相似性指数等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茶园。生态管理方式能够提高和恢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有助于实现对茶树害虫的生态控制。
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对稻田叶冠层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蒋显斌, 肖国樱
2010, 18(6): 1277-1283.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77
摘要(1846) PDF(1352)
摘要:
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可能对稻田节肢动物产生影响。对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籼稻“Bar68-1”和非转基因对照“D68”稻田叶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进行调查、比较。结果显示, 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对照水稻间的冠层节肢动物各亚群落中相对丰盛度高的物种(科)具有较大相似性, 但在相对丰盛度低的科上有所差别; 除2007年不喷药处理区天敌亚群落的Simpson指数(D)有差异外,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对照稻田之间叶冠层节肢动物群落、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差异不显著; 在水稻分蘖中期、分蘖末期、齐穗期和乳熟期等4个生育期, 95.3%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参数时间动态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转Bar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对稻田叶冠层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对绵羊采食量、日增重、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王聪, 刘强, 董宽虎, 赵祥, 刘生强, 贺婷婷, 刘壮宇
2010, 18(6): 1284-1288.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84
摘要(2005) PDF(1246)
摘要:
试验选用24只3月龄、体重23.1±0.62 kg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绵羊, 随机分为4组, 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玉米青贮, 处理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对照日粮基础上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替代1/3、2/3和3/3玉米青贮, 研究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对绵羊采食量、日增重、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日粮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比例增加, 各组绵羊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Ⅲ组饲料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处理Ⅱ和处理Ⅲ组绵羊饲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日粮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线性降低(P<0.05), 日粮可消化氮、沉积氮和沉积氮/可消化氮均随着日粮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比例升高而线性下降(P<0.05), 处理Ⅰ和处理Ⅱ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处理Ⅲ组和对照组(P<0.05), 处理Ⅰ和处理Ⅱ组肉骨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处理组眼肌面积差异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饲喂不同比例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不影响绵羊日增重, 但降低了饲料消化率和氮的利用率, 而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和玉米青贮混合饲喂提高了绵羊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
雨季白洋淀地区散养鸭粪中氮素去向研究
王惠惠, 胡正义, 王淑平, 时鹏, 施毅超
2010, 18(6): 1289-1294.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89
摘要(1918) PDF(1383)
摘要:
散养是白洋淀地区养鸭的主要方式, 散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鸭粪因不够集中、难以收集而残留于土壤表面。借助小区模拟试验, 研究了白洋淀雨季(6~9月份)残留在土壤表面的鸭粪中氮素动态变化及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鸭粪中部分氮素以NH3的形式挥发, 挥发期为45 d左右, 挥发量约为8.72 kg·hm-2; NH3挥发主要集中在鸭粪排出后的7 d内, 挥发初期随温度降低、湿度增加和光照减弱逐渐降低, 随着挥发的减弱其与环境因素相关性不明显。模拟小区地表径流中总氮(TN)流失负荷为10.05 kg·hm-2, 以颗粒态氮(PN)为主; 可溶态氮(TDN)中, 以无机氮为主。淋溶水中总氮淋失负荷为19.30 kg·hm-2, 以NO3--N为主。自然状态下, 鸭粪中约10%氮素以NH3挥发、地表径流和淋溶流失; 部分氮素残留于土壤中, 另有部分未矿化鸭粪存在于土壤表面, 约占鸭粪总量的45.09%。残留于土壤中的氮素一旦达到土壤临界值, 将威胁当地水环境安全,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养鸭带来的过量氮素累积造成的环境污染。
宁夏引黄灌区水体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解析
张爱平, 杨世琦, 易军, 杨正礼
2010, 18(6): 1295-1301.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95
摘要(2308) PDF(1464)
摘要: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 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正在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子。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农业的高投入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2002~2007年黄河宁夏段监测断面和引黄灌区典型排水沟的水质情况, 发现黄河宁夏段水质受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影响较大, 境内沿程断面水质污染逐渐加剧, 水质出境断面比入境断面平均降低1个等级, 说明黄河流经宁夏后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宁夏引黄灌区水体主要污染物是挥发酚、NH4+-N、CODMn和BOD5, 2002~2007年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综合污染指数也呈总体下降趋势, 但污染形势仍然严重。2007年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排水沟水质为劣Ⅴ类污染水质, 断面超标率100%, 主要污染物为NH4+-N、CODCr、BOD5。针对黄河宁夏段水体污染状况, 对宁夏引黄灌区水体农业非点源污染源进行解析, 结果显示, TN、NH4+-N污染主要来自种植业, 其次是养殖业和黄河取水; TP污染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与养殖业, COD主要来自养殖业。农田退水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是导致灌区水体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乙草胺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荆瑞勇, 王丽艳, 王彦杰, 谭焕波, 穆贵强, 王伟东
2010, 18(6): 1302-1305.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02
摘要(1959) PDF(1216)
摘要:
采用室内瓶培养试验, 研究了乙草胺施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施用初期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明显刺激作用, 但施用30 d时高施用量处理(30 mg·kg-1)呈明显抑制作用, 之 后各处理放线菌恢复到对照水平, 而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一直持续到60 d; 乙草胺对土壤真菌数量呈“抑制-恢复-刺激”的作用趋势。乙草胺施用初期对土壤脱氢酶产生一定刺激作用, 45 d后高施用量处理呈明显抑制作用, 一直持续到60 d; 土壤过氧化氢酶对乙草胺不敏感, 而转化酶和脲酶对乙草胺施入初期较敏感; 低施用量处理对转化酶有抑制作用, 高施用量处理对转化酶有刺激作用, 各处理对脲酶都有抑制作用。
TBHQ对阿维菌素光解的影响及对灰飞虱的增效作用
徐广春, 顾中言, 徐德进, 许小龙, 范鹏
2010, 18(6): 1306-1310.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06
摘要(1389) PDF(1332)
摘要:
为延缓阿维菌素的光解, 研究了不同浓度抗氧化剂TBHQ对阿维菌素光解的影响, 并通过稻茎浸渍法测定其与阿维菌素混用后对灰飞虱的毒力。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的光解行为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 阿维菌素在太阳光下的光解速率小于紫外光下的光解速率; 在TBHQ抑制阿维菌素光解试验中, 其与阿维菌素比值为1︰1时, 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最小, 光解半衰期为11.81 h, 比不添加TBHQ在紫外光下的光解半衰期延长167.19%。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TBHQ与阿维菌素混用后对灰飞虱表现为增效作用; 经太阳光和紫外光光照3 h后, 加入TBHQ的阿维菌素对灰飞虱的毒力均显著高于未添加TBHQ的处理, 增效比分别为2.00和2.63。
非寄主蔬菜及其提取物对菜粉蝶的驱避作用
吴利民, 吕文彦, 原国辉, 徐艳聆, 郭线茹, 罗梅浩
2010, 18(6): 1311-1316.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11
摘要(2073) PDF(1340)
摘要:
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番茄、茴香、荆芥、莴苣、香菜和丝瓜6种非寄主蔬菜对菜粉蝶的驱避作用。室内测定结果表明, 用非寄主蔬菜粗提物处理甘蓝后, 菜粉蝶成虫对甘蓝的选择反应率降低, 尤其是交配雌蝶对荆芥、茴香、番茄和莴苣提取物处理的甘蓝的选择反应率最低, 分别仅为3.67%、4.30%、5.27%和8.26%。在非寄主蔬菜粗提物处理过的甘蓝苗上, 成虫的产卵量明显减少, 其中以番茄、茴香和荆芥粗提物的驱避活性最强, 处理后1 d的非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为91.04%、75.54%和71.67%, 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为94.64%、79.66%和78.9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甘蓝田套种番茄、茴香和荆芥后, 可使田间落卵量分别减少68.80%、62.62%和55.09%, 这3种非寄主蔬菜对菜粉蝶的有效驱避距离分别为4 m、2 m和2 m左右。因此, 可以通过在甘蓝田套种非寄主蔬菜或喷洒其粗提物驱避菜粉蝶, 减少幼虫发生为害。
石榴园5种主要食叶类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之间的关系
禹坤, 邹运鼎, 毕守东, 赵鹏, 赵学娟, 党凤花, 郁晓蓓
2010, 18(6): 1317-1323.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17
摘要(1908) PDF(1962)
摘要:
为统筹利用自然天敌和通过化学措施全年综合防治石榴园害虫, 对石榴园害虫及其天敌进行了系统调查, 明确了江淮丘陵区石榴园主要食叶类害虫为棉蚜、小绿叶蝉、黄刺蛾、扁刺蛾和小袋蛾。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生态位分析法和空间格局聚集强度指数分析法分析了主要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时、空方面的关系, 综合排序得出: 棉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八斑球腹蛛, 小绿叶蝉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粽管巢蛛、三突花蟹蛛和草间小黑蛛, 黄刺蛾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粽管巢蛛、锥腹肖蛸和八斑球腹蛛, 扁刺蛾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锥腹肖蛸、八斑球腹蛛和粽管巢蛛, 小袋蛾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三突花蟹蛛、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棉蚜种群的聚集均数l值大于2, 其聚集是本身原因引起的; 而小绿叶蝉、黄刺蛾、扁刺蛾和小袋蛾及其捕食性天敌的l值小于2, 其聚集是环境中某些因子引起的。
基于灾变链式理论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警源追溯模型研究
李明, 孙传恒, 钱建平, 吉增涛, 杨信廷
2010, 18(6): 1324-1329.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24
摘要(1595) PDF(1241)
摘要:
追溯警源是日光温室蔬菜病害预警中提供排警措施的依据。结合灾变链式理论和植物病害流行学, 对日光温室黄瓜病害警源追溯问题及孕源断链减灾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考虑到日光温室作物病害预警对象多警源的特点及其对预警解释推理方式的影响, 采用数字化方法, 构建了易于系统实现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警源追溯模型。对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实例进行追溯分析,结果表明, 外界出现的阴雨雪雾天气是导致该实例中霜霉病发生的警源。并可用方差分析来检测日光温室环境的时空突变, 以验证警源信息。该模型能够为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排警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新疆三工河流域土壤类型复杂性研究
禹朴家, 徐海量, 张青青, 刘世薇, 周彩霞, 安红燕
2010, 18(6): 1330-1334.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30
摘要(1966) PDF(1216)
摘要:
运用分形理论, 选取斑块形状指数, 在对三工河流域土壤斑块的标度-频度分形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土壤斑块面积-周长分维数, 讨论了流域内土壤斑块空间分布的复杂性。结果表明: 三工河流域内土壤斑块标度-频度分形关系及土壤类型斑块面积-周长分形关系客观存在; 流域内土壤类型分维值具有一定差异, 其中潮土的分维数最大, 硫酸盐草甸盐土最小。复杂性指数与分维数和形状指数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能较客观地反映土壤类型斑块在空间分布上的复杂性; 流域内高山寒漠土的复杂性指数最大, 空间分布最复杂(K=2.403), 半固定风沙土的复杂性指数最小, 空间分布最简单(K=1.259)。
基于NIR和GIS的甘蔗含糖量与种植条件关系研究
杜建红, 孙丽娅, 张永康, 上野正实, 川满芳信
2010, 18(6): 1335-1339.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35
摘要(1873) PDF(1088)
摘要:
为监测较大区域内甘蔗产量及含糖量的时间、空间变化情况, 了解地区、环境及土壤成分与甘蔗含糖量的关系, 为甘蔗栽培提供指导, 以日本琉球群岛南大东岛甘蔗栽培区为对象, 用NIR方法测定甘蔗含糖量及其他成分含量, 采用GIS技术建立地块位置、甘蔗产量、含糖量及P、K含量和土壤K含量数据库。在此基础上, 建立3个栽培年度甘蔗含糖量、单产与甘蔗汁P、K含量的空间分布图, 发现甘蔗含糖量与降水量及种植区水环境密切相关。对甘蔗含糖量及P、K含量和土壤K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 甘蔗含糖量与甘蔗汁P含量呈正相关, 而与甘蔗汁和土壤K含量均呈负相关。
数字图像技术在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张立周, 王殿武, 张玉铭, 程一松, 李红军, 胡春胜
2010, 18(6): 1340-1344.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40
摘要(1842) PDF(1230)
摘要:
基于6个不同水平的氮肥田间试验, 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夏玉米6叶期和10叶期的冠层图像, 分析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与施氮量、叶片SPAD值、植株硝酸盐浓度、植株全氮含量、0~9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6叶期, 玉米冠层数字图像色彩参数指标B/(R+G+B)、G/B、R/B、B/L均与施氮量、叶片SPAD值、植株硝酸盐浓度、植株全氮含量、0~9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其中B/(R+G+B)与各营养参数的相关关系最好, 其次是B/L。因此, 运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玉米的氮素营养诊断是可行的。夏玉米6叶期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与上述营养参数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10叶期, 可作为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的关键时期, 而蓝光标准化值[B/(R+G+B)]是进行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
气候波动对海伦市粮食产量影响的风险分析
张海萍, 陈利顶, 王晓燕, 马岩, 赵新峰, 杨丽蓉
2010, 18(6): 1345-1350.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45
摘要(1390) PDF(1120)
摘要:
粮食生产具有不确定性特征, 气候波动是影响粮食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风险分析方法, 基于海伦市22个乡镇1978~2007年大豆和玉米产量的统计资料, 以相对气象产量作为农作物受气候波动影响程度的指标, 采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方法中正态扩散模型, 对各乡镇大豆和玉米产量不同减产程度出现的概率进行了计算, 进而获得各乡镇大豆、玉米单产受气候波动影响的风险度。在此基础上, 基于海伦市气象站逐日降雨量和气温资料, 按照气候干燥度将所有年份分为偏干旱年份、正常年份和偏湿润年份, 分别计算不同水热耦合年份下各乡镇粮食产量受气候波动影响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 大豆和玉米极端减产年出现的概率高于极端高产年; 北部大豆减产风险小于南部, 玉米在总体上呈现出和大豆减产概率空间分布相反的趋势; 在不同水热耦合年份中, 海伦市旱田农作物生产风险具有空间差异性, 其中大豆生产风险空间分布与河网相关性较玉米高。
塔里木河干流区人工绿洲系统发展水平研究
韩春鲜, 罗辉, 李霞
2010, 18(6): 1351-1356.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51
摘要(2103) PDF(1102)
摘要:
人口、耕地系统是干旱地区人工绿洲系统的两个关键子系统, 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人工绿洲的发展水平。塔里木河干流区人工绿洲系统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塔里木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地均产值(由地均粮食产值、地均棉花产值及地均其他经济作物产值组成)为反映耕地生产力的指标, 测度影响塔里木河干流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耕地生产力的因素; 以粮食人口承载力和耕地压力指数为指标, 分析该地区人工绿洲系统发展水平。研究认为: 1988~2007年,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人类不合理活动, 对干流区绿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 表现在人口和耕地增加过快、种植结构不合理、粮食安全问题、耕地压力不断增加等方面。因此, 塔里木河干流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上游和中游地区耕地开发利用的问题, 更要关注与调控下游地区人口、耕地系统的合理发展。严格控制下游的人口和耕地面积扩张是塔里木河干流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以粮食生产满足自给需求为前提, 建立以棉花生产为主, 兼顾粮食安全的种植业结构, 是塔里木河干流区耕地系统持续产出的优良模式。
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研究
张青峰, 吴发启, 王力
2010, 18(6): 1357-1365.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57
摘要(1829) PDF(1174)
摘要:
在以往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的基础上, 定义了生态经济功能定位的概念, 确定了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主导性资源, 并对其主导性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论述; 运用区位商分析法评价了黄土高原18个生态经济区的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 系统归纳总结了黄土高原生态功能极重要的区域及其分布格局; 根据生态经济功能定位依据, 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归纳法, 对各生态经济区进行特征描述和功能定位, 为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市场失灵与耕地非农化过程中耕地生态价值损失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许恒周
2010, 18(6): 1366-1371.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66
摘要(1816) PDF(1094)
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中, 大量耕地资源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但在此过程中, 耕地的正外部性在评价时却往往被忽略, 因而, 有必要对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详尽的分类研究及价值估算。为此, 以江苏省为例,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将耕地生态服务功能分为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大类, 运用价值量评价法评估各生态服务价值, 并估算在非农化过程中损失的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 江苏省耕地生态价值为213 859.9元·hm-2, 1997~2004年期间, 因耕地非农化导致的耕地生态服务总价值损失量达3 370 404.85万元。同时, 由于各区域条件差异, 其耕地生态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总体趋势为从苏南到苏北逐次递减。最后, 从实施生态补偿机制、重新认识耕地价值、规范政府行为和价值评估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耕地保护和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的相关建议。
综合评述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薛峰, 颜廷梅, 杨林章, 乔俊
2010, 18(6): 1372-1377.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72
摘要(2236) PDF(2301)
摘要:
施肥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因土壤生物特性如土壤酶活力、微生物量、呼吸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对外来扰动的灵敏性优于理化特性而在近几年受到了广泛关注。长期配施有机肥能显著调节土壤营养环境,提高微生物碳氮含量, 降低代谢呼吸商值并提高多种土壤酶的活力和土壤生物多样性, 为作物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而化肥施用的效果恰相反。土壤生物特性的变动关系到土壤质量、农业生产的产量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生物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
环境中的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王莹, 胡春胜
2010, 18(6): 1378-1384.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78
摘要(2104) PDF(3127)
摘要:
反硝化作用是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地下水硝酸盐累积和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种类繁多的细菌、真菌和古菌参与反硝化过程, 并在调控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气体产物比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反硝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是一系列环境影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反硝化微生物种群对温度、水分、pH、O2含量、资源可利用性和植被类型等因素产生不同的响应。环境因素通过对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来调控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酶的生成。分子技术的应用为自然环境中反硝化微生物的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 并为进一步认识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总结了关于环境中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的研究结果, 并为进一步研究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联系提供了总体框架。
研究简报
黄土高原果园土壤pH变化分析
杨世琦, 张爱平, 杨正礼, 刘国强
2010, 18(6): 1385-1387. doi: 10.3724/SP.J.1011.2010.01385
摘要(1817) PDF(152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