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3年  第1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中国的生态农业及其发展
陶思明
1993, 1(2): 1-5.
摘要(1194) PDF(703)
摘要: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理论思维,提出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四性”,即综合性、适应性、高效性、持续性;将其技术内涵概括为“三体系”,即突出第一性生产体系,优化物质循环转化体系和改善人为调节体系,并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十种”生态农业主要技术类型。我国生态农业试点建设成就已初步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找到了农业持续发展重要途径,生态农业正在实现由部门性科研活动向社会性产业实践的转变;预言九十年代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必将经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会出现“十个方面”的新突破。
建设生态农业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马元彪
1993, 1(2): 6-9.
摘要(900) PDF(898)
摘要:
浙江省生态农业建设的特点
薛玉中, 李慧敏, 张建荣
1993, 1(2): 10-14.
摘要(1297) PDF(872)
摘要:
浙江省经过十多年的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从规划、研究、建设、管理、推广等角度,总结出十大特点。实践表明,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生态农业,只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群众积极参与,认真实施总体规划,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功能和配套技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能建立起一个整体协调,持续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和推广生态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经验。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发展阶段的生态经济分析
沈享理, 康晓光, 张伟东
1993, 1(2): 15-26.
摘要(1164) PDF(827)
摘要:
本文从“落后”的本质是由于结构不合理造成可利用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提出发展是结构、功能是对应变换过程,是对限制因子的克服与更换过程。文章将农业概括为生态、产品产量、技术与经济四个过程的集合体,四个过程的不同组合成为形形色色的农业并归结为三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农业、发展阶段农业和发达阶段农业。每个阶段的农业各具结构、功能、生产函数特点,各有其发展目标和制约因素。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证实发展阶段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三个阶段联接构成农业现代化过程。探讨一个区域、一个县(或乡)的农业发展时,应该明确自己属于什么生态经济类型,目前处于那个阶段,才能正确选择目标,有效调整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调控要以数据(或图解)分析为基础建立模型。
市场经济调节下生态经济理论框架构想
姜学民, 张安录
1993, 1(2): 27-30.
摘要(1359) PDF(961)
摘要:
本文提出了在市场经济调控下,应以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经济供求为主轴,对生态经济学理论作深入探讨,并对未来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作了初步探讨。
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规律、对策
王宏广
1993, 1(2): 31-39.
摘要(1082) PDF(859)
摘要:
本文在对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与含义及我国农业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自然、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的障碍因素;在对国内外农业现代化进程、规律、技术进步与名称替代规律与现象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组合理论是我国农业实现高产高效持续发展的的重要规律之一。要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建设好农业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技术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中国北方的沙漠化问题及其防治战略
董玉祥, 朱震达
1993, 1(2): 40-45.
摘要(1528) PDF(1165)
摘要:
沙漠化是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作为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危及我国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沙漠化土地的整治一直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生态建设项目。本文通过对近期我国土地沙漠化危害的分析,讨论了我国沙漠化问题的基本态势,分析了沙漠化的成因并进行了趋势预测,提出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防治的战略目标、步骤及基本对策。
丘陵地区水环境保护的生态农业规划方法--以山东省文登市为例
牟海省, 陈建
1993, 1(2): 46-50.
摘要(954) PDF(915)
摘要:
结合文登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作者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对文登水环境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文登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文登市区域水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生态农业建设方案与策略。
海河流域低平原缺水盐渍区生态农业模式
田魁祥
1993, 1(2): 51-57.
摘要(1264) PDF(848)
摘要:
海河流域低平原缺水盐渍区包括石德线以北、滏阳河以东1.2万平方公里,该区水资源缺乏,土壤盐碱,农业生产力低。南皮农业综合试验区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的结果表明,以“水肥盐综合调控,粮棉草适水种植,林果枣生态配置,牛羊鸡适度规模”为核心内容的适水型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是该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可行模式,本文利用区域生态学原理,总结了该区的生态因素特点,结构功能,及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技术。
一个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模式的配置结构
吕富保, 王绍仁
1993, 1(2): 58-62.
摘要(1270) PDF(979)
摘要:
本文阐述了生态农业系统与生态农业模式的概念,进而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循环再生,开放系统,优化结构。并结合太行山前平原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出了一个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模式的配置结构。
华北平原农村能源综合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以河间县为例
罗振涛, 娄炳刚, 崔建伟
1993, 1(2): 63-69.
摘要(1030) PDF(927)
摘要:
河北省河间县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2个农村能源综合试点”之一。是华北平原区的代表性县。本文详述了该县的农村能源综合开发模式及效益,并用关联分析方法,分析计算出农村能源综合开发与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在商品能源的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情况下,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已成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国优质梨分布区域及其适宜生态指标的研究
胡国谦, 陈凯, 周维灼, 李玉泉, 朱友泉, 李晴, 许成跃
1993, 1(2): 70-73.
摘要(1167) PDF(1086)
摘要:
根据农业部在80年代两次组织评选出的全国24个优质梨产地的生态资料,用微型电子计算机系统和汉字dBASE III 建立数据库,统计出我国优势梨的品种构成比例,产地分布区域及其适宜的生态指标,并分析了这些优质梨主栽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能,为我国今后大力推广优质梨品种,实现良种区域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荒地开发--河北省南皮县荒地开发的启示
陈宏恩
1993, 1(2): 74-80.
摘要(1244) PDF(941)
摘要:
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耕地面积锐减、环境质量下降的大趋势下,如何开发、利用荒地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是当今农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为此,我们在对河北省南皮县的荒地农业开发中,吸取以往的教训,运用农业规模经营、尤其是土地规模(适度)经营的方法进行实践,初获成功。并发现,荒地开发既可充分发掘农村资源优势、又可减轻农村社会就业压力。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大气CO2倍增对水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付凯, 曹建中, 白克智
1993, 1(2): 81-83.
摘要(920) PDF(917)
摘要:
矮香糯水稻(Oryza sativa L, )插身后生长在大气(350ppm CO2)和CO2倍增(700 ppm CO2)的开顶式培养室中,结果显示,在CO2倍增的条件下,矮香糯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根系干重增加23%,株高增加12%,每穗结实率增加29%,每株籽粒干重增加41%。本文对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
试管苗气培生根法的研究及其在工厂化育苗中的应用
陈文龙, 冯学赞, 刘立秋
1993, 1(2): 84-88.
摘要(1164) PDF(953)
摘要:
本文提出毛白杨试管苗不需用培养基仅以饱和湿度空气为介质进行生根的新方法,即:气培生根法,从而命名传统的组培生根程序得以简化。气培生根无需严格灭菌并能在试管之外完成,生根苗适应外环境能力增强,移栽成活率高。气培生根用于工厂化微繁育苗能显著地提高繁殖系数和生产效率,并能使试管苗的成本下降35%以上。庶糖溶液和CO2对茎段生根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保水剂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
史兰波, 李云荫
1993, 1(2): 89-93.
摘要(1297) PDF(849)
摘要:
本文研究了保水剂包膜涂层对大豆、小麦、绿豆等作物种子萌发成苗及保水剂蘸根对葡萄苗、山茱萸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水剂包膜涂层可促进大豆、绿豆等豆类种子出苗率,使其出苗早,苗齐苗壮,抗旱能力增强,而对小麦玉米等淀粉种子的出苗无明显作用;低浓度的保水剂蘸根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增强抗旱能力,而高浓度的保水剂蘸根则降低苗木成活率,生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