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第2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关于加强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几点意见
边疆
1994, 2(1): 1-5.
摘要(945) PDF(1070)
摘要:
有关生态农业建设的若干问题
郭书田
1994, 2(1): 6-8.
摘要(1117) PDF(1141)
摘要:
山区建设的新形势新思路
石山
1994, 2(1): 9-11.
摘要(930) PDF(836)
摘要:
边缘效应应用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张哂哂
1994, 2(1): 12-15.
摘要(1228) PDF(1048)
摘要:
本文在总结边缘效应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情况及其产生效果的基础上,诊断继续拓广边缘效应的应用范围,将对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指出了应用边缘效应时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植物自身潜力提高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
刘建中, 李振声, 李继云
1994, 2(1): 16-23.
摘要(2549) PDF(2016)
摘要:
土壤缺磷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严重限制了作物的产量及分布。随着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能源危机,这种趋势还将会不断加重。因此,如何通过发掘植物自身潜力,减少土壤对磷酸盐的固定、吸附以提高植物对磷肥的利用效率及活化被土壤固定的磷,这对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提高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综述了植物磷素营养特性差异的机理及遗传研究进展,旨在为培育磷肥利用效率高,活化土壤磷能力强的耐低磷作物新品种提供有关信息及理论依据。
生态脆弱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以四川攀西地区为例
王小广
1994, 2(1): 24-30.
摘要(1254) PDF(845)
摘要:
攀西地区矿产资源贮量之多、组合之丰是我国绝无仅有的,水能资源也名列前茅,且有独具特色的立体气候资源,这一切使攀西成为大西南开发的首位区域。但其农业长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对未来重工业基地建设无疑是一大限制。作者认为,攀西经济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对资源劣势--干旱缺水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忽视。本文在对资源优劣势评估基础上,提出生态经济多目标发展模式,即将生态、粮食、致富等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同步加以结构转换,形成一种结构功能协调的区域发展系统。
我国近40年降水的变化及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潘亚茹, 高素华, 郭建平
1994, 2(1): 31-36.
摘要(1078) PDF(909)
摘要:
本文采用1950--1990年全国大体分布均匀的350个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0年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年代降水量对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培志, 黄璜
1994, 2(1): 37-42.
摘要(1264) PDF(1024)
摘要:
农业技术创新和进步是中国未来农业生产增长的原动力。农业技术创新受技术市场需求、资源配置偏向、农业科研水准和农业比较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制度因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增强。
吉林省生态农业建设10年探索
李恩泽, 张玉芬, 刘海凤
1994, 2(1): 43-48.
摘要(1050) PDF(1111)
摘要:
本文在总结吉林省生态农业建设1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省在不同生态地域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及其发展对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了系统能流和物流的转换效率,发展多层次、多梯级、多功能的互补型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土壤--泡桐体系中的养分含量及其在丛枝病发生中的作用
丁维新
1994, 2(1): 49-55.
摘要(1106) PDF(844)
摘要:
本文用对经和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与泡桐叶中养分含量、相互关系及其在丛枝病发生中的作用。土壤中磷、铜、锌、铁和钾的比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18**),表明土壤养分含量的多寡对泡桐丛枝病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壤低的磷和高的铜含量以及磷钾、磷铜、磷锌、铜锌、铁铜和铁锰等元素间的拮抗作用,使得泡桐树体内钾和铜的含量过高,磷和锰的含量偏低,树体正常生长所需的磷钾、铜锰、铁锰比遭到破坏,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泡桐树的抗病能力下降而患上丛枝病。
沼气发酵系统在生态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无敌, 宗德彬, 宋洪川
1994, 2(1): 56-61.
摘要(1376) PDF(895)
摘要:
沼气发酵系统是生态农业系统能量和物质转化运行中起着一定枢纽作用的环节,它能够有效地回收农业废弃物的能量和物质。开展沼气综合利用,能够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
淀粉凝胶与植物组织培养I.玉米淀粉凝胶培养基对苹果砧木组培分化和生长的影响
焦顺兴, 陈文龙
1994, 2(1): 62-67.
摘要(1247) PDF(1037)
摘要:
本文报告了玉米淀粉凝胶取代琼脂凝胶组培苹果砧木珠美海棠和M26的研究结果,发现玉米淀粉凝胶培养基不但使组培成本降低30%以上,而且能提高两种植物的生根率达34%和生根诱导的同步性,生根培养时间明显缩短。在增殖培养中玉米淀粉凝胶培养基能明显促进M26砧木的芽分化和生长,叶片宽度增加和叶色加深,但株美海棠增殖培养初期芽苗高生长受到抑制,茎粗显著增加,绿色加深。
麦田潜在光热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开发利用
史宏志, 王同朝
1994, 2(1): 68-72.
摘要(986) PDF(1021)
摘要:
黄淮平原麦田群体结构单一,前期和后期绿色覆盖度较小,潜在光热资源丰富。据估算,河南省各地一般麦田潜在光、热资源量分别为30.39-32.23千卡/平方厘米和>0C 积温819.6-1135.4C,生产潜力达950.7-1226.6公斤/亩。适当改变小麦种植方式,于秋季同作和套种适宜作物,可以显著提高麦田光能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比较几种冬麦品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早期根系生长发育特点
张喜英, 王绍仁
1994, 2(1): 73-76.
摘要(1242) PDF(866)
摘要:
本文阐述了用盆栽试验对比研究8个冬麦品种在苗期根系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单株次生根数、单株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各品种单株性状,可得出有发达根系系统的品种抗逆性较强。
张掖市熟地水稻产量模型的研究
徐存才, 王海峰, 潘金生
1994, 2(1): 77-80.
摘要(1036) PDF(824)
摘要:
本文对张掖市的熟地采用了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氮、磷二因子对熟地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因子间的配合关系。根据试验资料。建立了二元二次回归产量模型,与实际资料拟合较好,达到了极显著水准。并通过对产量模型的分析,明确了在当前条件下以高产为目标时,各因子的适宜用量,明确了二因子在增产中的作用是磷肥大于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