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7年  第5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生态经济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石山
1997, 5(2): 1-6.
摘要(836) PDF(729)
摘要:
从15年变迁看西北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延安市生态农业建设为例
孙鸿良
1997, 5(2): 7-10.
摘要(1045) PDF(705)
摘要:
以1981年、1985年分别对西北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系统考察的若干对比数据及其巨变,证实了生态农业建设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分析了全国50个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市)这一延安市七大生态工程原理与效益,说明了生态农业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是适于我国国情、改善环境与农业生产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意义 II.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利用和分配
申建波, 张福锁, 毛达如
1997, 5(2): 11-14.
摘要(1581) PDF(1065)
摘要:
阐述了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植物相对生长率与奢侈吸收;养分的分配与利用效率;养分的储藏与损失方面的研究进展。
淡水渔业与水体气候的关系
刘乃壮, 刘建新, 朱乃海
1997, 5(2): 15-19.
摘要(1165) PDF(803)
摘要:
以生态观点简述了淡水渔业中水体气候的若干问题:研究鱼类的生长环境应以水体的生态气候因子为可靠依据;我国淡水鱼类依温度生态型的差异有不同适宜生长分布区;各地水体因光、热判别产生不同的浮游植物气候生产力;淡水鱼业气候区划主要应以水体气候资源特征及其对鱼类分布、生长和对水体初级和平力的影响为依据。
下垫面性质对食用菌高效生态栽培环境--空气中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
陈淑芬, 刘成海, 李汉昌, 崔启智
1997, 5(2): 20-24.
摘要(1680) PDF(763)
摘要:
对不同性质的6个位点进行的系统测定研究证明,下垫面性质和特点对近地表层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及区系组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周年微生物数量顺序为厩舍外>老菌园>办公室内>老菌场外>新菌园>林地。厩舍外空气微生物区系中细菌占明显优势,而食用菌老栽培地(老菌园)则以真菌占优势。建议在食用菌栽培选址和其他人类生活选址中,应将环境微生物特点作为预先考虑的环境生态因素之一。
生态农业区N循环特征
杨居荣, 薛兵, 陈海
1997, 5(2): 25-29.
摘要(1368) PDF(860)
摘要:
根据我国生态农业试点的成功经验,分析了生态农业区N循环的特征,从物质良性循环角度,阐明了生态农业的优越性。
沼气及其残留物综合利用途径、作用与效益
张无敌, 刘士清, 周斌, 邓岚, 彭谦
1997, 5(2): 30-32.
摘要(950) PDF(797)
摘要:
简述了沼气及其残留物综合利用途径、作用与效益,指出沼气发酵系统是生态农业的组成环节,在再生资源优化处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及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太行山中段典型低山丘陵区土壤营养元素丰缺评价
李继云, 童依平, 刘秀娣, 王建江, 高福存
1997, 5(2): 33-36.
摘要(1201) PDF(820)
摘要:
对河北省元氏县前仙乡微地域环境内不同地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评价,查明有效态N含量低、P含量较低,6种微量营养元素亦严重缺乏。其中有90%以上的土壤缺Zn、Mn,80%以上的土壤缺Mo、B,60%以上的土壤缺Cu、Fe。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有效态元素含量低与有机质含量低呈显著相关,不同地形影响的土壤类型差异亦是造成土壤肥力不同的重要因素。
开封沙地试验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分析
武继承, 寇长林, 孔祥旋, 任素坤, 王秋杰
1997, 5(2): 37-41.
摘要(1236) PDF(888)
摘要:
通过分析开封沙地试验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基础资源、发展特点、组成与结构特征,论述了其生物生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三大功能。结果表明,生物生产性能不断提高,能量流动日趋优化。物质投入、产出比例尚待进一步调差,K素亏缺现象仍然严重。
太行山前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的研究
陈素英, 胡春胜
1997, 5(2): 42-46.
摘要(826) PDF(929)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呈明显的季节节律变化,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农艺措施对土壤呼吸速率有明显影响,深耕十深松处理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大于少耕+深松和深耕+不深松处理。秸秆还田量大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高。该区年土壤呼吸总量深耕+深松为1788g/m2,少耕+深松为1667g/m2,深耕+不深松为1629g/m2
福州菜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研究
任祖淦, 邱孝煊, 蔡元呈, 李贞合, 王琳
1997, 5(2): 47-50.
摘要(1292) PDF(884)
摘要:
参照有关标准及背景值分析了福州菜区四大水系、渠沟灌溉水、菜园土、城镇农用垃圾的硝酸盐和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四大水系水质晋安河为轻污染,白马河和闽江下游福州水段为微污染,八一水库存为清洁,均可灌溉;渠沟灌溉水污染分布不均,东片的岳峰、鹤龄2个点Hg含量临界超标值,西片的长汀点Pb含量严重超标。菜园土除Cd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污染。城镇农用垃圾重金属含量虽符合国家标准,但Cr、Pb、Hg、As4种元素含量高于一般菜园土,这是造成福州菜区菜园土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
麦套春棉对环境因子和棉株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孙本普, 李秀云, 王勇, 张宝民, 史维泽
1997, 5(2): 51-56.
摘要(1155) PDF(928)
摘要:
麦套春棉和纯作春棉覆膜栽培与纯怍春棉露地栽培比较结果表明,三者在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棉苗冠层光照强度、地面蒸发量、田间湿度和生育期、单株性状及经济性状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麦棉共生期是影响棉苗生长直至中、后期发育的主要时期,热量是影响棉苗生长发育的首要环境因子。
塑料温室生态环境调控技术的研究
齐志广
1997, 5(2): 57-60.
摘要(834) PDF(775)
摘要:
研究了塑料温室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光照强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合理调控温室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可改善温室生态环境,促进冬季和早春蔬菜的生长发育,抑制病虫害发生和蔓延。
烯效唑抑制小麦黑胚病及促进黑胚粒发芽作用的研究
安调过, 王志国, 李俊明
1997, 5(2): 61-64.
摘要(1321) PDF(989)
摘要:
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对小麦黑胚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低浓度(5~15mg/kg)烯效唑可抑制黑胚病对黑胚粒发芽、出苗的影响,促进黑胚粒的发芽和出苗;高浓度(20mg/kg)烯效唑则抑制黑胚粒发芽和出苗;用10~15mg/kg烯效唑浸种可预防和防治小麦黑胚病发生,而且幼苗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目前河北省推广的小麦品种黑胚率为11.1%,严重者高达42.8%。链格孢菌(Atternaria tenuis)是导致小麦黑胚病发生的主要病原菌,占病原分离物的91.4%。
水稻栽后施绿肥对其生长发育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徐存才
1997, 5(2): 65-67.
摘要(1205) PDF(897)
摘要:
水稻栽后在行间施绿肥,既保持了深施绿肥培肥土壤的作用,又克服了栽前常规施绿肥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当季减产的弊端。
持续农业概念、特性、研究对象与解决的问题
马忠玉, 王颖芬
1997, 5(2): 68-71.
摘要(1420) PDF(721)
摘要:
论述了持续农业的概念及其特性,明确了持续农业的研究对象是农业新技术和在环境上安全与健康的农业生产开发管理战略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我国持续农业研究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国可持续发展对策
曲福田, 黄贤金
1997, 5(2): 72-74.
摘要(1637) PDF(889)
摘要:
在剖析导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持续性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基础止,提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调整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推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加强产权制度建立,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实现资源尤其是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加速科技进步步伐,促进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强化高等农业院校生态教育
孙立群
1997, 5(2): 75-78.
摘要(911) PDF(720)
摘要:
从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农业转折的新战略出发,提出了生态教育不仅局限于职业教育范围,而应扩展到其他教育领域--高等农业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农业要求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生态教育,为此提出了生态教育系统观以及建立不间断生态教育的具体思路与措施,即教学内容综合化和教学过程一体化及实施生态教育的保障措施。只有对学生进行序列化生态教育,才能使学生在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与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农业持续发展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生态学复合型人才。
迁安县治山改沙生态效益分析
张建平, 石建兵
1997, 5(2): 79-83.
摘要(1187) PDF(803)
摘要:
研究和分析了半山半沙地区建设生态农业、实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取得的成效,阐明了山区修建“围山转”水平沟和沙区营造速生丰产林、护岸林及农田防护林等配套生态工程建设是治山改沙的有效途径,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建阳市生态农业区域建设与发展对策
翁伯奇, 黄勤楼, 应朝阳, 黄权, 陈晓明
1997, 5(2): 84-88.
摘要(1338) PDF(975)
摘要:
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依据,分析了建阳市生态农业区域有利条件与存在的问题,切实评价该市生态农业15项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闽北山区生态农业区域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及建立与其相配套的五大工程体系,阐述了确保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与监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