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7年  第5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生态农业模式设计
张壬午, 计文瑛, 徐静
1997, 5(3): 1-5.
摘要(2118) PDF(1203)
摘要: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及中国生态农业所遵循的原则与内涵,在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生态农业模式设计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原则与方法。
旱地作物群体生理生态几个问题的探讨
上官周平
1997, 5(3): 6-9.
摘要(1125) PDF(820)
摘要:
在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简述了作物群体生理生态研究方法、根系生理生态、群体自动调节机制、叶面积发育动态以及群体光合生理生态等方面的问题。
苏南地区农田养分循环特征及平衡调控途径
陈欣, 李萍萍, 章熙谷
1997, 5(3): 10-14.
摘要(995) PDF(919)
摘要:
从宏观计算和田间模拟试验两方面分析了江苏南部农田养分循环和平衡特征的变化趋势,农田养分投入结构由有机养分为主转向以无机养分为主,农田养分内循环变弱,农田养分平衡N素由亏损转为过剩,P由亏损转为持衡,但K素亏缺愈加严重。指出增加P、K肥投入,适当控制N肥投入,在机械化条件下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是合理调控该地区农田养分平衡的重要途径。
糙毛假地豆生态特性研究初报
陈兆平, 彭建宗, 程双奇, 莫熙穆
1997, 5(3): 15-18.
摘要(1064) PDF(781)
摘要:
糙毛假地豆(Dvsmodium heterocarpum DC var.strigosum Van Meeuwen)是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在广东省郁南县自然条件下零星分布,未形成大面积种群。研究表明,该植物适应光照能力强,适于荫蔽林下生长;其叶片冬季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及一定的净光合能力,且根部仍具有固N活性根瘤;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形成密实覆盖层,与其他杂草竞争能力强,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在开发利用当地生物资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角倍倍园主要生态因子对五倍子产量的影响
丘明生, 赵志模, 徐学勤, 勾阳
1997, 5(3): 19-23.
摘要(1282) PDF(917)
摘要:
树、藓、虫是五倍子生产中必不可少的3要素,倍园中树、藓、虫数量组配状况直接影响五倍子产量。首次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倍树密度、植藓面积和春迁蚜挂放量对五倍子产量的影响,对五倍子产量线性效应的大小顺序为挂虫量>倍树密度>植藓面积;3要素间亦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
气相色谱法研究春季桦树不同部分糖类组分变化
许国英, 谢明玲, 王云芳, 孙怡
1997, 5(3): 24-27.
摘要(943) PDF(850)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春季桦树(Betula pendula Roth)不同部分的单糖和低聚耱(14个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桦树液中主要成分是单糖,其中果糖为9.04mg/ml,葡萄糖为4.80mg/ml(9月4日),并有少量的二糖和三糖;桦树根和枝中糖类组分也以单糖为主,枝中单糖含量变化为15.96~13.1Omg/g,根中单糖含量变化为24.42~3.09mg/g(3月27日~5月l8日),掌握这一生理变化,对合理采集和利用桦封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张正斌, 山仑
1997, 5(3): 28-32.
摘要(661) PDF(730)
摘要:
介绍了小麦叶片冠层的水分利用效率估算模型,并阐述了小麦光合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为当前节水农业提供了大量信息。
小麦的库源关系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孟雨
1997, 5(3): 33-36.
摘要(912) PDF(729)
摘要:
以小麦雄性不育系和可育系为材料,通过人工授粉、去叶等处理,改变源和库的大小,对库、源变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源、穗粒数及叶片光合强度均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增大库容(穗粒教,粒重)及源的供应能力(灌浆期光合强度)均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不同谷子品种根系及其特性差异研究
张喜英, 籍贵苏
1997, 5(3): 37-39.
摘要(1479) PDF(889)
摘要:
要通过对10个不同谷子品种根系、气孔、叶水势等因子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根系及其特性的差异,为抗旱和酎旱品种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风沙化土地逆转过程中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
张小由, 段争虎
1997, 5(3): 40-44.
摘要(1014) PDF(924)
摘要:
通过对山东省禹城市沙河洼风沙化土地逆转过程中中小气候、风沙流结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物理性状及植被群落等观测,研究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指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是改善脆弱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气候变化对河北省棉花生产及病虫害的可能影响
王勤英
1997, 5(3): 45-48.
摘要(1062) PDF(959)
摘要:
根据1989年赵宗慈用美国大气环流模式输出结果计算出的当CO2倍增时我国地面温度和降水量变化情况[2],得出CO2倍增时河北省温度和降水的输出结果,分析了CO2倍增时河北省棉花生长季内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棉花分布、种植结构、产量、品质和对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倍增后河北省棉花种植区域扩大,复种指数增加,产量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些病虫害的发生将趋于严重,而有些病虫害则可能趋于缓解。
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增产节水效益评估
杨永辉, 毕绪岱, 陈立标
1997, 5(3): 49-53.
摘要(1400) PDF(942)
摘要:
通过对现有资料分析,计算出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平均可使粮食作物增产14.9%、棉花4.6%,可减少农田水分蒸散16.0%。通过不同计算方法得出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有效控制表田面积为农田总面积的34.7%,从而得出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对农田的增产效益为11.09亿元/a,水文教益为2.86~3.27亿元/a, 总生态经济效益为13.95~14.36亿元/a。
森林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侯元凯, 徐荣耀
1997, 5(3): 54-58.
摘要(826) PDF(816)
摘要:
对建立森林生态资源补偿机制所涉及的森林生态资源补偿依据、对象和范围,补偿目的、途径、数额及估算方法,实现生态补偿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障碍进行了论述。认为现行有关商品价值理论不适于估算森林生恋资源价值,并从心理评价角度提出了确定生态林与商品林的分类原则及生态林的功能目标,以估算森林生态资源价值的补偿数额。
持续农业目标和保证体系
靳乐山, 张法瑞
1997, 5(3): 59-62.
摘要(1187) PDF(777)
摘要:
持续农业的目标界定了持续农业的内涵,即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和农村社会可持续性,实现这些目标的保证体系主要由法律、技术、教育和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等手段构成。
生态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曹凑贵, 张光远, 王运华
1997, 5(3): 63-66.
摘要(1169) PDF(852)
摘要:
根据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生态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对生态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设计思想、内容构成、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分析。
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动态监测研究
黄贤金, 曲福田
1997, 5(3): 67-70.
摘要(1091) PDF(802)
摘要:
在分析中国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波动性、结构的复杂性、“体质”的脆弱性和调控的滞后性4个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开展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监测,可使耕地管理由静态、被动状态走向动态、主动状态,实现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的超前性,切实有效地保护耕地。并阐述了耕地生态经济动态监测预警系统所包含的警义、警源、警兆和警度4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以及构建中国耕地生态经济动态监测机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村级生态工程发展规划与建设--以马庄村为例
李季, 林元哲, 韩建会
1997, 5(3): 71-73.
摘要(1484) PDF(1067)
摘要:
以河北省辛集市马庄村发展村级生态经济模式为例,阐述了在河北平原区切实制定农村生态工程发展规划,实施以设施以设施园艺为核心、林果草畜相配套的村级生态工程,是建设集约高效设施农业、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山西省农牧结构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郭常莲, 聂宏声
1997, 5(3): 74-77.
摘要(974) PDF(827)
摘要:
在对山西省农牧结构发展变化及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牧协调发展为前提,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3套山西省种植业及畜牧业结构调整方案,并对调整后的农牧协调性作了系统分析。
干旱区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与耗散结构理论
严以绥, 肖焰恒
1997, 5(3): 78-80.
摘要(922) PDF(859)
摘要: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并结合持续发展理论对干旱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剖析,提出建立和开发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实施持续发展战略是干旱区生态系统由荒漠向耗散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