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7年  第5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生态农业与山川秀美
石山
1997, 5(4): 7-10.
摘要(643) PDF(873)
摘要:
总结经验提高生态农业县建设水平
郭书田
1997, 5(4): 11-13.
摘要(1093) PDF(813)
摘要:
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县建设的特点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如何继续提高生态农业县建设水平提出了发展对策,并指出目前生态农业建设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应用系统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建设
张象枢
1997, 5(4): 14-17.
摘要(1094) PDF(770)
摘要:
论证了应用系统工程,增强生态农业建设目的性、整体性、开放性和预见性,对于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如何从全面认识生态农业系统的功能,正确处理系统内部总体协调关系,妥善解决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适应关系以及系统发展各阶段彼此连接关系等方面改进工作,发展生态农业建设。
对当前生态农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赵文焕
1997, 5(4): 18-19.
摘要(1032) PDF(907)
摘要:
结合工作实践,对当前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工作重点、着力点、结合点和落脚点的建议。
晋南黄土高原丘陵旱地小麦不同降水年型土壤水分动态的模拟研究
周乃健, 苗果园, 尹钧, 卢布
1997, 5(4): 20-23.
摘要(848) PDF(858)
摘要:
用回归等值线法对晋南黄土高原丘陵旱地小麦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干旱年、常年、丰水年3个降水年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回归等值线所形成的各年型土壤水分的“峰”、“脊”、 坡”、“鞍”各具特点,调萎值区域大小、等值线数值等也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年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和产量差异。
不同硫甙背景油菜苗期需硫量的研究
王庆仁, 李继云, 林葆
1997, 5(4): 24-28.
摘要(1305) PDF(946)
摘要:
利用温室砂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甙背景油菜苗期的需硫(S)量特性、植株硫甙含量及不同供S水平植株与根系的含S量差异。结果表明,对最高产量(生物量)的获得,低硫甙油菜对S素的需求量反而明显大于高硫甙油菜;植株S浓度与供S水平间呈极显著的指教相关,且品种(系)间无显著差异;根系S浓度与供S水平呈极显著相关的二次曲线型,并反映了油菜硫甙背景间的差异;植株硫甙含量与供S量呈二次回归型相关,在一定范围内高琉甙油菜植株硫甙的合成积累相对较高,而低硫甙油菜植株对硫甙的合成积累具有一定的阻抑怍用。因此,对双低油菜偏施、重施S肥,是满足其较高生理需求,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物质流的研究
向成华
1997, 5(4): 29-32.
摘要(1002) PDF(943)
摘要:
对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物质流研究的结果表明,林农复合系统比对照农地系统营养元素积累效应明显且营养元素利用率高。林农复合系统NP盈余,而K亏缺。由此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制度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马大敏, 王秀, 宁吉洲, 孙海国
1997, 5(4): 33-35.
摘要(1326) PDF(884)
摘要:
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制度的生态及经济效益,连续3年耕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年2熟地区实行机械化作业时,小麦少耕和玉米免耕是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机械化作业模式。该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目前农村自然和经济资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3种农作物气象受灾程度分级与灾害损失率分区的研究
刘濂, 王卫, 刘东都, 郭迎春, 闫宜玲
1997, 5(4): 36-39.
摘要(1682) PDF(971)
摘要:
灾害损失率计算是农作物保险费率确定的基础。研究设计以大系统理论的“分解-协调”技术为指导,对河北省冬小麦、玉米、棉花气象受灾程度分级和灾害损失率分区。多年平均灾害损失率分区为基础控制层,采用类型区划分体系,且以单元归并法划分分区;多年平均灾害损失率为基础控制层,采用多年平均灾害损失率指标计算.反映灾害损失率的宏观分布规律和微观空间分布差异,使区域费率确定更加准确、合理。
近30年气候变化对西藏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
杜军
1997, 5(4): 40-44.
摘要(1054) PDF(975)
摘要:
分析了西藏主要农区近3O年气候资源的动恋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主要在冬季和夏季,尤以6月增温明显;积温增高,无霜期缩短;沿雅鲁藏布江一线、昌都年降水量每10年减少4~30mm,东南部年降水量呈递增趋势。8O年代各农区光温生产潜力均高于6O年代和7O年代,3O年平均每年上升11~62kg/hm2。30年气候生产潜力最高的1O年为7O年代,最低的1O年为8O年代。
淤泥质海岸微地貌土壤盐分与植物群落分异机制初探
胡春胜, 王智平
1997, 5(4): 45-49.
摘要(1184) PDF(929)
摘要:
对滨渤海几种微地貌的土壤盐分与植物群落分布及其相关性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微地貌是造成非地带性土壤盐分颁的关键因子,微地貌造成的雨水聚集区可有效淡化土壤。通过创造微地貌集雨体系,进行生态工程设计建设,可为土壤改良与植被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海岸带水环境质量调查及污染物动态分析——以河北省海兴县为例
李惠英, 刘国胜, 曹健
1997, 5(4): 50-53.
摘要(1262) PDF(1085)
摘要:
阐述了河北省海兴县海岸带河流、近海污染现状及演变趋势。调查分析表明,80年代以来,海岸带河流和近海水质污染日趋加重,污染物主要源自陆源输入,输入渠道包括漳卫新河、宣惠河及大口河,因此需严格控制其水质及输入量;海水中重金属在晒盐过程中逐级富集,并沉积于盐体内。并对扬埕水库水质进行了调查研究。
淤泥质海岸带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规律初探
张玉铭, 刘金铜, 韩庆华
1997, 5(4): 54-57.
摘要(1361) PDF(990)
摘要:
阐述了淤泥质海岸带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离子组成特征;海岸带土壤盐分分布呈由近岸到陆地经向递减梯度;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海岸带土壤盐分纬向呈现斑状分布格局;滨渤海地区土壤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属氯化物盐渍土。
滨渤海平原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初探
陈素英, 冯学赞
1997, 5(4): 58-61.
摘要(1042) PDF(933)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滨渤海平原的主要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盐分是影响植被类型、结构、空间分布和演替的主导因子。
红壤丘陵综合开发经营管理体制的研究——以江西省千烟洲试区为例
楼惠新
1997, 5(4): 62-64.
摘要(1171) PDF(929)
摘要:
简述了红壤丘陵区综合开发经营管理体制系统构成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千烟洲试区农村经济及典型生态农户经济效益,并对发展生态农户提出了几点建议。
鲁北地区生态农业优化模式的研究——以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乡试区为例
张建锋, 李秀芬
1997, 5(4): 65-67.
摘要(1196) PDF(1015)
摘要: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乡生态农业优化模式建设的实践表明,农林水相结合,全面规划,配套实施,建立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鲁北地区改造中低产田、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
昌图县高产农田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及其配套工程技术
刘昌玉, 孙延飞
1997, 5(4): 68-74.
摘要(1774) PDF(878)
摘要:
阐述了辽宁省昌图县以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建立了以玉米为中心的高产农田农林牧加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初步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于北方平原丘陵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走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结合之路
柳彦, 商海燕, 邹德臣, 闫忠武
1997, 5(4): 75-78.
摘要(2308) PDF(1291)
摘要:
简述了黑龙江省拜泉县建设生态农业取得的成效,指出农村经济产业化、县域经济工业化是强县富民,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战略升级,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搞好生态农业建设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隋国文
1997, 5(4): 79-81.
摘要(1068) PDF(920)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证明,在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区狠抓农牧结合,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强化加工企业基地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使生态系统趋向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