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6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全面开创生态农业建设新局面
路明
1998, 6(2): 1-5.
摘要(827) PDF(862)
摘要:
浅谈儒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郭书田
1998, 6(2): 6-7.
摘要:
关于建设生态经济市的建议
石山, 郭书田, 沈亨理, 张象枢, 陈克明, 林发棠
1998, 6(2): 8-9.
摘要(1477) PDF(874)
摘要: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尚宾
1998, 6(2): 10-14.
摘要(1118) PDF(853)
摘要:
简介了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生态农业的概念,论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我国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农业-粮食-环境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基本主题
陶战
1998, 6(2): 15-19.
摘要(976) PDF(976)
摘要:
分析了近代全球两次农业技术革命的日标和得失,指出新的第三次农业技术革命的全球性质和基本主题,并提出了我国迎接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的主要对策。
水资源农田可持续利用价值核算方法研究
张壬午, 计文瑛, 成为民, 孟中
1998, 6(2): 20-24.
摘要(1085) PDF(947)
摘要:
探讨了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农田可持续利用的价值核算方法。通过对节水农业冬小麦实验及稻田不同生产方式的案例应用与分析,对不同生产方式及节水农业技术进行定量化比较研究,表明节水农业技术及生态农业型种植模式的水资簿利用不但效率最高,经济上合算;也有益于它的可持续利用。证明该方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及可行性。
我国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土地永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王克强, 韩桐魁, 刘红梅
1998, 6(2): 25-29.
摘要(1501) PDF(1120)
摘要:
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是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的评价有利于指导这一战略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包括农业土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农业土地永续利用两个方面。研究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农业土地永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具有动态性、地域性、服务又服从于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环境胁迫与植物体内膊氨酸的关系
邢少辰, 蔡玉红
1998, 6(2): 30-33.
摘要(1418) PDF(828)
摘要:
阐述了不同环境胁迫条件下不同植物体内脯氧酸的变化情况及其生理功能,并讨论了脯氧酸作为生理生化指标的可能性。
根系分泌物
刘素萍, 杨之为
1998, 6(2): 34-36.
摘要(1232) PDF(942)
摘要:
概述了根系分泌物的产生、收集与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和根系分泌物组分。闸明了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关系。
化感物质对小麦幼苗吸收氮的影响
袁光林, 马瑞霞, 刘秀芬, 孙思恩
1998, 6(2): 37-39.
摘要(1354) PDF(957)
摘要:
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浓度化感物质阿魏酸(FA)、苯甲醛(BH)、4-对叔丁基苯甲酸(4-BA)对小麦幼苗吸收NO3-N和NH4-N的影响 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对NO3-N和NH4-N吸收随化感物质浓度增大而逐渐降低。15d时在高浓度(0.5g/L)化感物质下小麦幼苗对NO3-N吸收,FA、BH、4-BA处理分别为对照的58%、5O%、53%;对NH4-N的吸收分别为对照的42%、19%、33%。对NH4-N 吸收的抑制作用太于对NO3-N吸收的抑制。化感物质对小麦幼苗吸收氮(N)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小麦幼苗生长的前15d,30d时各浓度化感作用强度均大为减弱。
NOAA卫星AVHRR资料在调查淮北平原低产田中的应用研究
张爱民
1998, 6(2): 40-43.
摘要(861) PDF(792)
摘要:
利用1988~1992年多时次NOAA卫星AVHRR资料分析了淮北平原夏、秋季作物长势,结合粮食实际产量及下垫面条件等确定了淮北平原低产田遥感判别阈值,实现了淮北平原低产田区划。
坡地清带造林技术评价研究
包维楷, 乔永康, 钱能斌
1998, 6(2): 44-47.
摘要(1060) PDF(877)
摘要:
实验研究表明,清带造林技术是将山地植被自然恢复和目的树种人工重建有机结合的有效的森林重建技术措施。它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先,改善林地的光、温、有机质分解条件,促进林木生长,维持物种多样性,利于形成乔-灌-草-地被物多层次立体结构。
柑桔园套种及其效益分析
吴建军, 李全胜, 严力蛟
1998, 6(2): 48-50.
摘要(1098) PDF(972)
摘要:
红壤丘陵区柑桔圈套种黑麦草和紫云英的研究表明,套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柑桔产量和改善品质等;使春季土壤升温减慢,影响幼柑桔树春夏季生长。推广套种技术时应加强对套种柑桔园的栽培管理,处理好牧草利用、水土保持、土壤培肥与柑桔生产的关系,以提高生态及经济效益。
栾城县种植业结构演替的功能效应分析
胡春胜, 曾江海
1998, 6(2): 51-54.
摘要(1148) PDF(1006)
摘要:
分析了河北省栾城县4O年种植业结构演替特征及其功能效应,结果表明, 产量为主目标的结构演替能较充分发挥光、热生产潜力,但环境压力相应增加,营养平衡不协调及结构稳定性下降等。改善种植业系统的持久度,应开拓新的生态位,加强第一性生产力的多级转化利用,并以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进行结构调整。
沙地试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分析--以开封市沙地试区为例
武继承, 王生厚, 任素坤, 李新端, 王永岐
1998, 6(2): 55-57.
摘要(731) PDF(785)
摘要:
分析了沙地试区农田林网种植模式和农果、农条间作等不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建设对沙地试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及生产潜力,为黄淮海平原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施肥对小麦的效应研究—I.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刘孟雨, 但野利秋, 刘会灵
1998, 6(2): 58-60.
摘要(889) PDF(848)
摘要:
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仍以施N肥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明显,盆栽小麦可增产61.2%,相对叶重增加16.2%,穗粒教增加37.36%,穗粒重增加10.3 %;施P肥小麦增产l6.78%,穗粒重增加8.39%,怛对穗粒教影响较小;施K肥效果不明显;NP结台施用小麦增产74.76%.大田试验拖N肥小麦可增产60%;NP结合施用小麦增产73.5%.施N补P是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作物增产的关键,也是该类地区的共性问题。
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综合节水技术效应分析
陈素英, 王绍仁
1998, 6(2): 61-63.
摘要(1389) PDF(837)
摘要:
在河北省鹿泉市南铜冶村试区实施了工程、农艺等综合节水技术,冬小麦全生育期浇2次水,使小麦产量达7500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18kg/hm2.mm。若种植节水品种、实施秸秆覆盖节水措施,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可达24.3kg/hm2·mm,为太行山前平原实施节水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河西走廊灌漠土定位连施氯化铵氯离子行为的研究
索东让
1998, 6(2): 64-67.
摘要(972) PDF(842)
摘要:
定位连施氯化铵试验表明,施入土壤的氯离子15.88%~26.92%破作物吸收,47.O%~59.4%淋失至地下深层,24.7% ~26.1% 残留于O~]50cm土层;由于作物吸收和灌水淋洗作用,0~40cm作物根群集中层残留率仅占3.0%~6.6%,其中0~20cm耕作层残留率0.71%~2.4%,对作物品质与发育无不良影响,土壤性质未变。氯离子残留量与连施年限呈负相关;淋失量与连施年限呈正相关;残留量、淋失量均与施入量呈正比。指出含氯化肥应与无氯化肥搭配或间歇性施用。
城郊农田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以河北省晋州市李家庄村为例
刘夜月, 曹健
1998, 6(2): 68-71.
摘要(1388) PDF(990)
摘要:
以河北省晋州市李家庄村为侧,用生态污染因子筛选法界定了典型区域农田水分、土壤与大气环境质量,分析了工业废物对大田作物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小区附近农田生态环境状况不良;以氟化物为主的废气污染危害小麦等农作物。
宝坻县洼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分析
杨家恭, 孙文德, 吴永生, 张福华
1998, 6(2): 72-75.
摘要(1211) PDF(889)
摘要:
论述了天津市宝坻县低洼盐碱地治理和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充分发挥土地和生物资源优势提高系统产出水平。通过改善洼地农田生态环境,使昔日荒芜的低洼盐碱地变成渔牧果粮商品生产基地,促进了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吉林市果树场玉米深加工生态农业工程建设
隋志恒, 吴君, 刘岸
1998, 6(2): 76-79.
摘要(1382) PDF(925)
摘要:
分析了吉林市果树场玉米深加工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模式、配套工程技术及综合效益,指出多层次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种养加良性循环及3个效益的统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