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7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
安晓宁
1999, 7(2): 1-5.
摘要(990) PDF(761)
摘要:
分析了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现状及其开发状况,阐述了海洋资源环境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原则及其主要任务与对策。
我国“清洁能源计划”浅析
朱国伟, 曲福田
1999, 7(2): 6-8.
摘要(1289) PDF(814)
摘要: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部门产出。简述了我国能源利用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能源利用存在的差距,结合我国目前能源投资战略的要点,阐明了我国制定“清洁能源计划”的紧迫性及其重要性。
农户层次土壤侵蚀成本理论分析
诸培新, 曲福田
1999, 7(2): 9-13.
摘要(1230) PDF(757)
摘要:
分析了土壤侵蚀的农户成本、农户机会成本产生与变化过程以及在科技进步和增施化肥条件下土壤侵蚀农户成本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出土壤侵蚀产生经济刺激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内在机制,为从农户层次出发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诱导农户主动进行土壤保持、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理论依据。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综合管理基础研究刍论
刘书楷, 陈利根
1999, 7(2): 14-17.
摘要(1389) PDF(715)
摘要:
阐述了资源、农业资源的概念与价值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原理,探讨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及其实现途径。
土壤源CH4氧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与减排措施
徐星凯, 周礼恺
1999, 7(2): 18-22.
摘要(889) PDF(648)
摘要:
土壤源CH4氧化主要受土壤理化性状、温度、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作物品种及其生长状况、重金属离子种类与浓度等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主要通过影响CH4氧化细菌群、种类、数量、活性及其分布模式产生作用。合理施用有机肥、调节田间水分、配施矿质肥料以及培养根系活力较强的高产水稻品种是减少土壤源 CH4排放量的主要措施。
农作物N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及其机理
童依平, 李继云, 李振声
1999, 7(2): 23-27.
摘要(1127) PDF(1018)
摘要:
不同农作物N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主要与N素吸收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有关。根系N的吸收动力学、根系形态、吸收时间是影响N素吸收效率的重要因素;N素生理利用效率与N的同化、转运及光合作用、C转运效率等生理过程有关。分析农作物N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机理对提高N肥利用效率,降低N肥损失,充分发挥N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施肥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党廷辉
1999, 7(2): 28-31.
摘要(952) PDF(843)
摘要:
据陕西省长武县旱塬冬小麦肥料实验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的水肥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底墒利用率与产量关系密切;施肥方式、种类和数量均直接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和底墒利用率;注重肥料配合施用,适当增施有机肥、N肥和P2O5能明显改善水分利用效率和底墒利用率。N、P2O5比例对土壤水分利用表明,N肥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2O5则有利于提高底墒利用率和增加对土壤深层水的利用.
东北黑土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孟凯, 张兴义
1999, 7(2): 32-35.
摘要(1024) PDF(1032)
摘要:
研究了不同作物栽培模式、耕作措施及养分水平对东北黑土区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耕作措施的小麦-玉米-大豆农田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深松耕作水分利用效率高达1.42kg/hm2·mm;自然降水条件下高肥区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适宜水分条件下高肥区、中肥区与有机肥区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大,充足水分条件下中肥区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地膜穴播栽培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黄明镜, 晋凡生, 池宝亮, 陈奇恩
1999, 7(2): 36-38.
摘要(1020) PDF(864)
摘要:
旱地冬小麦采用地膜穴播栽培,有利于冬前形成壮苗,从出苗至抽穗各生育期明显提前,延长了穗分化时间,使小麦穗粒数比CK增加2.1个。灌浆期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千粒重比CK增加0.4g,与CK相比增产24.8%,达极显著水平,有效地提高了小麦的增产潜力。
蔬菜有机与无机生产系统能流、经济流的比较研究
席运官, 李正方, 邰崇妹, 王秋华, 丁维
1999, 7(2): 39-42.
摘要(831) PDF(709)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了莴苣、洋葱有机与无机生产系统的能流、经济流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系统蔬菜的长势、产量、经济效益均高于无机系统;能量产投比有机系统受施肥种类影响很大;土壤微生物量有机系统高于无机系统。
春小麦穗发芽的化学控制初探
刘晓冰, 王光华, 杨恕平, 张秋英, 金剑
1999, 7(2): 43-45.
摘要(1031) PDF(921)
摘要:
于春小麦各生育期(起身期、孕穗期、开花后10d、开花后18d、开花后25d)选用不同浓度6种植物生长调节化学药剂研究了化学控制穗发芽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保留现有春小麦品种的前提下,可采用化学药剂控制穗发芽,其中顺丁烯二酸马来酰肼(MH)效果最好,低浓度的α-萘乙酸(α-IAA)亦可抑制穗发芽,NaHSO3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穗发芽损失。
黄淮海平原盐碱土改良技术——以山东省鲁西北平原开发试区为例
董振国, 鲁全国
1999, 7(2): 46-49.
摘要(988) PDF(691)
摘要:
山东省鲁西北平原开发试验区重盐碱荒地实施引淡水淋盐降低耕层土壤全盐量、增施有机肥减轻盐害、农田覆盖减少蒸发、种衣剂和“开大沟、留大背、浇大水,沟内集中施用有机肥、NP肥”植棉法等10项农业综合技术,使耕层土壤全盐量明显下降,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增大,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4.5%提高到21.0%,粮食单产由治理前的6345kg/hm2增加到1.253万kg/hm2,粮食总产量由785万kg增加到1816万kg,人均收入由628元增加到1425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珠美海棠组培苗繁殖技术的研究
王玉珍, 冯学赞, 罗景兰, 陈文龙
1999, 7(2): 50-52.
摘要(990) PDF(1000)
摘要:
以珠美海棠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配比、苗龄、琼脂等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光照条件和培养容器对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良型培养基MS+6-BA0.5mg/L+IAA0.2mg/L用于分化培养、1/2MS+IAA0.5mg/L或1/2MS+IBA0.5mg/L用于生根培养,苗龄30~40d,使用接近国际标准的琼脂、光照强度1500~2000lx条件下生产的组培苗繁殖系数最大、有效苗最多、生根率高及生长速度最快,移栽成活率>90%;苗圃移栽成活率>85%,1年生苗株高均>1.5m。并建立了珠美海棠工厂化生产工艺及组培苗培养标准,为其他植物组培苗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小麦高留茬覆盖的生态农业意义
由懋正, 张喜英
1999, 7(2): 53-54.
摘要(1591) PDF(886)
摘要:
小麦高留茬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培肥地力,减少作物棵间蒸发和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贮水量,抑制杂草生长,提高产量,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功效,应大力推广应用。
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地区高效多熟种植制度研究
杜华章, 张圣旺
1999, 7(2): 55-57.
摘要(747) PDF(787)
摘要:
分析了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地区主要高效多熟制种植模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指出高效多熟种植制度是实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建立高效多熟种植制度的对策。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若干矛盾及其对策
赵文焕, 单志芬
1999, 7(2): 58-62.
摘要(685) PDF(702)
摘要:
阐述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若干矛盾,如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粮食、能源、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基础和社会状况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基本对策。
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劣势分析及其建设途径
田魁祥, 李惠英, 王容
1999, 7(2): 63-65.
摘要(927) PDF(719)
摘要:
河北省是环京津、环渤海的农业大省,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及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建设生态农业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注重农业原则与可操作性的统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抓好主导生态工程。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农业建设浅析
包维楷, 陈建中, 乔永康
1999, 7(2): 66-68.
摘要(801) PDF(785)
摘要:
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山地农业环境特点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该区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方向,提出了优化调控农业生产结构、建设生态农业的对策。
晋西黄土丘陵区王家沟流域生态农业建设及趋向研究
赵艺学
1999, 7(2): 69-72.
摘要(557) PDF(549)
摘要:
分析了晋西黄土丘陵区王家沟流域两个不同性质、联系密切的地域系统。选择了13个决策变量,运用线性规划方程,合理量化了庭院内外系统生态农业建设的地域格局,简述了该流域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成效,并运用灰色关联系统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该流域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向。
重庆市三峡库区建设新型山地生态农业的思考
叶谦吉, 于法稳
1999, 7(2): 73-75.
摘要(1002) PDF(818)
摘要:
简述了重庆市三峡库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基本概况以及移民、生态环境和脱贫三者的关系,指出建设新型山地生态农业模式是实现该区域移民开发、脱贫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浅谈城郊型生态农业基本特征——以北京市大兴县为例
杨文会, 张春红
1999, 7(2): 76-78.
摘要(986) PDF(771)
摘要:
以北京市大兴县为例,简述了城郊型生态农业的3个基本特征,即系统功能定位特征、系统的生态经济技术基础特征和城郊型生态农业的结构与模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