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第1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原则及其应用研究——中国生态农业景观分析
王锐, 王仰麟, 景娟
2004, 12(2): 1-4.
摘要(2200) PDF(2466)
摘要:
中国生态农业是典型的持续农业。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经验,探求中国生态农业景观特征及其景观生态学意义,进而针对农业景观的生物生产、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持续4大功能,提出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5项原则,即提高异质性原则、继承自然原则、关键因子调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社会满意原则,并提出干热河谷区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目标以及选择相应的持续农业技术体系。
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概念及其功能分类研究
张红旗, 王立新, 贾宝全
2004, 12(2): 5-8.
摘要(1256) PDF(1353)
摘要:
阐明了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概念与定义,并依据功能将其划分为人工型与自然型两大类。其中人工型生态用地包括农业绿洲型和城镇绿洲型,自然型生态用地包括自然保护区型、山区水源涵养林型、天然绿洲型、湿地型、荒漠植被型和夹荒地型,分析了每种类型生态用地服务于主体生态系统的功能。并指出该区近期生态用地的研究重点应集中于生态用地资源评价,掌握其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确定生态用地在西北干旱区以及区内不同流域中所占合理比例;定量化研究生态用地与生态用水间的关系。
新疆山盆系统绿洲经济生物圈保护区模式探讨
李建新
2004, 12(2): 9-11.
摘要(1089) PDF(995)
摘要:
研究指出新疆“三山夹两盆”山盆系统景观带谱决定其荒漠绿洲生物圈保护区的逆序组织模式,人工绿洲必须实施岛国经济外向发展模式,其发展途径为内部生态经济优化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并提出建立阿尔泰山、天山与昆仑山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保护区以及退耕还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建议。
我国西部地区水土资源匹配模式与政策研究
张军连, 周灵霞, 谢俊奇, 李宪文
2004, 12(2): 12-14.
摘要(1237) PDF(1088)
摘要:
研究分析我国西部地区水土资源时空分布及其利用结构等现状与问题,指出西部水土资源利用的根本问题不是资源匮乏,而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时空分布不均和利用效率低等原因造成匹配不当。并提出西部水土资源合理匹配主要模式和政策措施。
西部大开发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发展对策
赵英伟, 刘黎明, 白晓飞
2004, 12(2): 15-18.
摘要(1414) PDF(982)
摘要:
阐述了我国西部地区草地资源特点、现状及其重要作用,构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并结合西藏自治区丁青县案例分析,提出改革草地使用制度,实施草地生态建设和草地法制化管理,建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和草地资源信息系统等对策。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研究进展
杜丽, 戈峰
2004, 12(2): 19-22.
摘要(1803) PDF(1243)
摘要:
在国内外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影响因子,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展望
张壬午, 高怀友
2004, 12(2): 23-25.
摘要(1580) PDF(1362)
摘要:
探讨了21世纪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内涵及其相应技术体系,指出中国的可持续农业应建立在生态合理的基础上,在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发展新思路
武兰芳, 欧阳竹, 唐登银, 程维新, 张兴权
2004, 12(2): 26-28.
摘要(1057) PDF(1382)
摘要:
研究指出进一步把生态农业扩展到区域水平及更大范围是一种新的探索,其发展总体思路是根据地域特点及其资源状况,应用生态学原理与技术和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建设生态农业园、绿色生物园和观光农业园3个子系统建立健康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以获取优质高效安全的绿色食品和休闲旅游的美好环境,扩大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提出黄淮海平原黄河故道和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生态农业开发典型模式。
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基础上进行西部大开发
王松霈
2004, 12(2): 29-31.
摘要(1434) PDF(955)
摘要:
研究提出西部大开发必须建立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基础上,并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指出生态破坏是西部经济落后的根源;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应树立生态与经济并存、生态与经济协调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实行“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的资源利用新方针;西部大开发要进行生态经济改革。
黑龙江省农业资源环境分区预警研究
刘志强, 张平宇, 祝彦杰
2004, 12(2): 32-35.
摘要(1598) PDF(1051)
摘要:
在评价区域农业资源环境基础上预测分析了资源环境变化趋势,建立了区域农业资源预警系统,给出区域农业资源环境的不良状况预警、负向演化预警和恶化速度预警,并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
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的拟合研究
廖成章, 徐永兴, 柳江, 闫淑君, 毕晓丽
2004, 12(2): 36-39.
摘要(1311) PDF(1171)
摘要:
应用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模型对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而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模型则不适于描述该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多度/频度”图解可较好地反映对数级数分布模型拟合效果,丘陵山地鸟类群落物种相对多度不遵从对数级数分布,各生境群落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说明各生境群落百分率相似性较低。
不同寄主植物与斜纹夜蛾喜食程度、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关系研究
秦厚国, 叶正襄, 黄水金, 丁建, 罗任华
2004, 12(2): 40-42.
摘要(1695) PDF(1526)
摘要:
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与斜纹夜蛾喜食程度、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喜食植物依次为槟榔芋>莲藕>甘蓝>青菜>水蕹菜>黄牙白>棉花>大豆>萝卜>豇豆>木耳某;较喜食植物依次为花生>芝麻>酸模叶蓼>四叶萍>甘薯>绿豆>黄瓜;其余为次要寄主植物。斜纹夜蛾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其发育历期、蛹重、蛹羽化出成虫比率均有显著差异,取食芋头、水蕹某、青菜、甘蓝、豇豆和莲藕等作物叶片的幼虫发育历期较短,蛹较重,蛹羽化率较高,而取食棉花、大豆和向日葵叶片的幼虫历期相对较长,蛹较小,蛹羽化率相对较低。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水分传输规律研究
党宏忠, 赵雨森, 陈祥伟
2004, 12(2): 43-46.
摘要(1389) PDF(1124)
摘要:
调研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不同界面层水分传输的作用形式及其贡献值大小结果表明,大气降水通过林冠层、地被物层和土壤层时受各界面层不同形式作用而发生质量和能量的变化,最终稳定到达林地蓄存。森林植被各界面层的调理可显著减少水分无效损耗,改变水分能态使之趋于更稳定和更有序化。复层异龄混交结构的林分水分传输能力较强。地表径流特征可综合反映系统水分传输能力,祁连山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产流趋势依次为高山灌木林<灌木云杉林< 苔藓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
特大暴雨作用下土壤盐分运移特征研究
张妙仙, 杨劲松, 李冬顺
2004, 12(2): 47-49.
摘要(1288) PDF(965)
摘要:
利用粉砂壤土柱研究特大暴雨过程中土壤盐分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当地下水埋深为1.5m 时特大暴雨作用下0~30cm 土层土壤盐分下移至30~105cm 土层段,属浅位脱盐,雨后土壤盐分极易再次升至耕作层;地下水埋深为2.5m 时0~83cm 土层土壤盐分下移至83~200cm 土层段,其淋洗效果最佳;地下水埋深为3.0m 时100~200cm 土层土壤盐分下移至205~255cm 土层段,属深部脱盐。
海河低平原盐渍涝洼区表层土壤积盐影响因素通径分析
毛任钊, 张妙仙, 张玉铭
2004, 12(2): 50-53.
摘要(1218) PDF(1159)
摘要: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海河低平原盐渍涝洼区表层土壤积盐因素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2~3m、表层土壤全盐量≤50g/kg、地表高差≤66cm 地段,表层土壤盐渍度主要受心土层盐分状况和微地形因素支配,而6个间接作用中亚表土层全盐量通过心土层全盐量对表层土壤盐分累积的作用最大。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郭子武, 李宪利, 高东升, 段成国
2004, 12(2): 54-57.
摘要(1446) PDF(1819)
摘要:
综述了植物对低温孙迫响直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即低温信号激活某些抗冻基因的表达,产生特异蛋白和渗透调节物质,使植物抗氧化孙迫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提高,保护了植物细胞。而植物抗寒性的提高决定于抗冻基因的表达,如何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提高植物抗冻基因表达的效应是培育植物抗寒品系的关键。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亚比棉茎叶茸毛性状研究
李毳, 柴宝峰
2004, 12(2): 58-60.
摘要(1027) PDF(1023)
摘要:
实验研究人工合成异源4倍体亚比棉茸毛性状、形态、密度和性状遗传结果表明,亚比棉茎、叶茸毛主要着生于其脉上,中脉、侧脉至小支脉茸毛密度依次呈递减趋势,且其茸毛茎>叶>花器官。分布密度茎部为12.30根/mm2 ,叶部为10.38根/mm2 。茸毛复毛数量远大干单毛,分枝一般6~7根,多者达15根以上,最长可达620um。亚比棉茸毛优良性状系其父本野生比克氏棉多毛抗虫优良性状的转育和表达。
锯缘青蟹等位酶的生化遗传研究
黎中宝, 李少菁, 王桂忠, 孔祥会
2004, 12(2): 61-64.
摘要(1330) PDF(1035)
摘要: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锯缘青蟹6个自然群体进行l1种等位酶电泳检测和谱带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锯缘青蟹22个等位酶位点和30个等位基因中有l5个单态位点,即Ldh-l、Sod-2、Aat-l、Aat-2、Skd-1、Skd-2,Idh-1、Sdh-l、Adh-1、Me-l、Me-3,Mdh-l、Amy-1、Amy-2和Amy-3.而这些位点仅有1个等位基因;有7个移态位点,即Est-l、Est-2(此位点厦门锯缘青蟹为单态位点),Est-3、Sod-l,Me-2、Mdh-2(此位点厦门锯缘青蟹为多态位点)和Mdl-3,而这些位点有2~3个等位基因。6个锯缘青蟹自然群体所有位点中共享大多数常见等位基因,其生化遗传非常相似.
中国茶树品种多样性探析
黄苹, 陈能武, 谭和平, 蒋光藻
2004, 12(2): 65-67.
摘要(1279) PDF(1035)
摘要: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对我国367个茶树品种特征特性,特别是树型和叶片典型特征研究分析表明,中国茶树品种呈多样性结构,以灌木和小乔木树型中叶品种为主,其次依次为大叶品种、乔木大叶品种和灌木小叶品种。按树型其氧基酸含量为乔木<小乔木<灌木,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均为乔木>小乔木>灌木。
模拟酸雨对龙眼落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邱栋梁, 刘星辉
2004, 12(2): 68-69.
摘要(1103) PDF(994)
摘要:
试验研究模拟酸雨对8年生龙眼落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H≤3.5的酸雨处理显著增加落果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糖酸比显著下降:pH 为2.5的酸雨处理果实出现伤斑,单果重和可食率显著降低。
集雨补灌冬小麦套作玉米复合群体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柴强, 黄高宝
2004, 12(2): 70-72.
摘要(1088) PDF(1016)
摘要:
试验研究表明补充灌溉可加大复合群体冠层一大气温差。冬小麦和玉米套作全生育期叶片平均光合速率较单作分别提高2.77%和24.85%,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键期补充灌溉可提高复合群体内相对湿度,进而提高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实施适量分次补灌技术可挖掘组分潜力。
保水剂与水分控制对辣椒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方锋, 黄占斌, 俞满源
2004, 12(2): 73-76.
摘要(923) PDF(1026)
摘要:
盆裁辣椒应用保水利和实拖3种水分控制处理结果表明,施用锞水剂对辣椒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促进作用,辣椒叶面积、叶数、株高、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水分控制对辣椒的影响表现为充分供水促进辣椒生长,永分胁迫延缓辣椒生长速度。灰色关联分析发现是否施用保水荆对辣椒生物量、叶面积、叶数、蛛高、干物质含量、煨冠比与耗水量相关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施用保水剂处理耗水量与各性状关联度顺序依次为生物量>茎叶干物质量>根干物质量>叶数>株高> 叶面积>根冠比>干物质含量,而未施用保水剂处理耗水量与各性状关联度顺序依次为生物量>叶数> 茎叶干物质量>根干物质量>株高> 叶面积> 干物质含量>根冠比。
伤根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董桂菊, 刘文兆
2004, 12(2): 77-79.
摘要(988) PDF(904)
摘要:
盆栽春小麦伤根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苗期春小麦伤根适度处理可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增加春小麦产量。拔节期春小麦伤根处理则抑制春小麦生长,降低其产量。
黄淮冬麦区早、晚熟冬小麦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张志诚, 欧阳华, 孙江华, 陈阜, 许强
2004, 12(2): 80-83.
摘要(1383) PDF(1043)
摘要:
对黄淮海冬麦区早熟小麦品种(系)“8901-11-14”和日本国 种晚熟品种“黑小麦1号”[Triticum aestivum L.(He.xiaomai No.1]与当地普通小麦品种“4185”大田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晚熟品种“黑小麦1号”不适宜在黄淮海平原(河北省藁城试区)麦玉两熟套作种植,早熟小麦品种(系)“8901-11-14”播期、生育期和收获期与普通小麦品种“4185”基本相似,且其分蘖特性强、灌浆强度集中和株高适中,在该地种植有良好生态适应性;根据不同冬小麦品种分蘖特性大田栽培时应采取适宜对应措施,冬小麦品种“8901-l1-14”应适当降低其种植密度,并采用合理促控措施以提高其分蘖成穗率。
延长通风时问与增施C02对温室生态因子及黄瓜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崔庆法, 王静
2004, 12(2): 84-85.
摘要(1140) PDF(924)
摘要:
研究延长通风时间(4h/d)并增施C()2对温室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延长通风时间使通风时段内平均CO2浓度升高43.80uL/L,平均温度和湿度分别降低2.40℃和350Pa,黄瓜叶片露时约缩短2.5h/d;延长通风时间与增施CO2使黄瓜平均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63>umol/m2·s和3.33>umol/m2·s,浞进光合产物积累。
日光温室作物复种热量潜力的研究
郜庆炉
2004, 12(2): 86-87.
摘要(1033) PDF(787)
摘要:
对日光温室增温效果和作物复种热量潜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比室外≥ 10℃年活动积温增加2205.3℃ ,日光温室喜凉和喜温作物套作复种或喜凉作物接茬复种均可实现1年四熟,喜温作物接茬复种可实现1年三熟。日光温室采用育苗移栽其作物复种热量潜力更大。
大型玻璃自控温室逐时温度影响因子研究
吴元中, 杨秋珍, 贺芳芳, 李军
2004, 12(2): 88-91.
摘要(1023) PDF(853)
摘要: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试验研究影响大型玻璃自控温室温度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秋、春季节影响大型玻璃自控温室温度主导因子白天为室内温度和换气量,夜间开窗条件下为室外温度和换气量,夜间关窗下为室外温度;而冬季温度主导因子白天为室外七强、室外温度和管道温度,夜间为室内温度和管道温度,且夜间温度变化较白天平稳。
低丘红壤南酸枣一花生复合系统物种问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Ⅱ.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光能分析
高国治, 王明珠, 张斌
2004, 12(2): 92-94.
摘要(914) PDF(916)
摘要: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丘红壤南酸枣遮荫使复合系统花生光合有效辐射减弱以及花生产量和生物量明显下降,与单怍花生相比间作各行花生相对屯台有效辐射值日变化主要与距南酸枣树行远近育关,与复合系统花生产量和生物量中间行高而两侧行低的趋势相一致,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杉木萌芽林冠下营造细柄阿丁枫对土壤腐殖质及结构性状的影响
李振问
2004, 12(2): 95-97.
摘要(920) PDF(990)
摘要:
对杉木萌芽林冠下营造细柄阿丁枫后形成的杉阔混交林土壤腐殖质及土壤结构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土壤有机喷和腐殖质含量增加,腐殖质中HA/HF 值和E4值升高,E4 /E4 值变小,土壤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比值增加,土壤庸殖质活化度增强,土壤结构和水分性状得以改善。
冬小麦施用控释氮肥增产效应研究初报
王新民, 侯彦林, 介晓磊, 谭金芳
2004, 12(2): 98-101.
摘要(1703) PDF(1141)
摘要:
冬小麦施用2种控释N 肥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等N量下冬小麦施用乐喜施控释N肥(F2)和众品控释N 肥(F3)均比鲍用普通尿素(F1)显著提高产量,产量结构明显改善,N 素刊用效率分别提高3%~5%(W1)和2%~6%(W2),经济效益F3,处理增收1082元/hm2:,而F3处理平均减收632.7元/hm2,收获期耕层土壤所保持的N量较多。
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孔令聪, 曹承富, 汪芝寿, 陈爱萍, 张存岭
2004, 12(2): 102-104.
摘要(1352) PDF(1166)
摘要: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不同肥料组合间差异较大,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但同时必须重视K 素的投入),土壤速效钾仅全部施用有机肥处理有所增加,单施N、P化肥处理下降最多,至15年后下降25.8%。长期来施肥处理(对照)碱解氮变化最大,较试验前下降26.5% ,其他养分指标变化较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产量前期不及单施化肥处理,中后期则反之。砂姜黑土基本生产力随种植时间延长而渐降,土壤对秋粮大豆或玉米的供肥能力高于小麦。
集成型化肥增效剂对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的研究
朱新开, 钱晓晴, 盛海君, 王娟娟, 郭文善
2004, 12(2): 105-107.
摘要(1679) PDF(890)
摘要:
试验研究集成型化肥增效剂(IFC)对小麦N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不同土壤基施集成型化肥增效荆均有一定增立作用,且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叶片七舍功能,增强植株吸N能力,提高N 素吸收效率,而N素产量利用效率有所下降。
水稻应用沼肥效果研究
黄勤楼, 翁伯奇, 汤祖华, 黄顺富, 邵乃金
2004, 12(2): 108-110.
摘要(2049) PDF(998)
摘要:
稻田施用沼肥+少量化肥处理水稻前期生长较慢,其分蘖数和株高低于单施普通化肥或水稻专用肥处理,但后期转色好,且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优于单施普通化肥或水稻专用肥处理,而稻谷产量与单施普通化肥相比无明显增产效果,比单施水稻专用肥处理减产4.6%。施用沼肥比单施普通化肥和水稻专用肥处理成本分别降低19.0%和42.5%,且提高土壤有机质和 N、P、K等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
施肥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研究
邱孝煊, 黄东风, 蔡顺香, 陈锋, 蔡元呈
2004, 12(2): 111-114.
摘要(1660) PDF(1558)
摘要:
试验研究施肥对福州市多种蔬菜硝酸盐含量影响结果表明,农户传统施肥方式蔬菜硝酸盐含量为59.5~3743.1mg/kg,平均硝酸盐含量为绿叶菜类> 白菜类>葱蒜类>根茎类>瓜类>豆类>茄果类,且同类不同品种蔬菜硝酸盐含量也存在差异。以WHO/FAO规定的允许值为标准评价绿叶菜类超标最重,其次为白菜类和葱蒜类,其他4类未超标。化肥纯N施用量为450kg/hm2时,化学N 肥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贡献率>85% ,其中不同品种N肥贡献率依次为NH4NO3>NH4HCO3>CO(NH2)2>(NH4) SO4>NH4C1。N肥施用量与蔬菜硝酸盐累积量呈正相关,双氰胺施用量与蔬菜硝酸盐累积量呈负相关。等N量下蔬菜硝酸盐累积量随基肥所占比例减少、追肥所占比例增大而增大,且随追肥后时间推移呈直线下降。配施有机氮可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降幅施厩肥>土杂肥。调整与优化蔬菜品种及施肥结构,采用“重头、稳中、控尾”施N 方式,根据蔬菜食用卫生要求选择N 肥用量及其使用安全期与双氰胺用量,可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
氮肥施用量对大白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研究
高艳明, 孙权, 李建设
2004, 12(2): 115-117.
摘要(1323) PDF(1008)
摘要:
田问试验研究不同施N量对灌淤土农田大白菜产量及白菜和土壤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灌区复种大白菜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净菜率提高,复种大白菜最佳产量施N量为427.5kg/hm2;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外叶高于内叶,内叶硝酸盐含量基本随施N 量的增加而增加,低N 时外叶硝酸盐含量维持一定水平,高N时总体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施用N肥明显增加土体中NO3-N残留量,高施N 量传统种植非但不能获得高产,净菜率低,成熟期推迟,且造成土壤剖面尤其是耕层NO3-N大量累积,N 素利用效率低。
施肥对黑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作用研究
王晶, 解宏图, 张旭东, 朱平, 王陆玲
2004, 12(2): 118-120.
摘要(1196) PDF(1188)
摘要:
长期施肥对黑土耕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NPK 化肥配施可保持休闲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至1.6g/kg水平;高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可比休闲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1.96~2.75倍;长期耕种与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产生衰减影响;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增加依次为M2+NPK(+141.25%,1990年始处理)>M4+NPK(+126.88%)>M2+NPK(+101.25%,1980年始处理)>M +CK(+80.63%)>(M4+NPK)×1.5(+13.13%)>NPK(+8.12%),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减少依次为M +NPK(-3.75%)>M0M1+NPK(-17.50%)>M2+CK(-30.63%)>CK(-47.50%)>M0+CK(-61.88%)。
稻作制与有机肥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谭周进, 冯跃华, 刘芳, 张杨珠, 邹应斌
2004, 12(2): 121-123.
摘要(1643) PDF(1282)
摘要: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稻作制和有机肥对红壤水稻土傲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制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不同。良好的稻作制和适量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丛枝菌根真菌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与菌根共生效应的研究
冯海艳, 冯固, 宋建兰, 王敬国, 李晓林
2004, 12(2): 124-127.
摘要(1315) PDF(1059)
摘要:
试验研究3种丛技苗根真菌根内苗丝碱性磷酸酶活性与苗根共生效应的结果表明,3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的设应不同,与接种G.spp处理和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G.m 和G.i处理显著增加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量、P浓度和吸P量,怛后两者司无显著差异;而接种G.spp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播种后35d时接种G.m和G.i处理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接种G.spp处理,而前二者间无显著差异,且随生长时间的变化趋势相似,35d时酶活性最高,35~50d呈迅速下降趋势,至70d时酶活性 下降且趋于平缓。G.spp酶活性则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随生长时间的延长略有起伐。即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时,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高的茵根真菌对玉米生长促进作用较大,可提高玉米P营养状况;反之刑对玉米生长和P营养状况无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出苗后35d时根内苗丝碱性磷酸酶活性是预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设应的有效生理指标之一。
兼具固氮、解磷功能菌株固氮特性的研究
王永歧, 沈阿林, 王守刚, 薛毅芳
2004, 12(2): 128-130.
摘要(1534) PDF(995)
摘要:
试验研究9株兼具固N、解P功能菌株在无N、N 源充足不同P源条件和混合培养时菌株固N 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无N培养基上均有固N 活性,但固N量差异较大,菌株“N5-l”固N量最高达55.4mg/kg,为固N量最低菌株”K10-2”的3.1倍。在以Ca3(PO4)2 作P源、培养液N素供应充足时“K10-2”和“N17”菌株仍有较高固N 能力,培养3d后培养液全N含量增幅达55.2% ;“N1l”、“N12”和“P14-2”菌株固N 量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全N含量增加30t‰左右;“K16”菌株培养液全N含量略有增加,“N5-l”、“N13-l”和“K3”菌株则导致N 的挥发损失。以磷矿粉作P源可使该过程逆转。在Ca3(PO4)2,P源培养基上混台培养能有效降低“N5-1”、“N13-1”和“K3”菌株单独培养时所造成的N损失。
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对圆叶决明植株性状及光合效率的影响研究
方金梅, 黄毅斌, 翁伯奇, 刘玉环, 胡忠全
2004, 12(2): 131-133.
摘要(1200) PDF(1073)
摘要:
试验研究表明圆叶决明经不同浓度多效唑(MET或P333)处理后其茎、叶l和果荚外观发生变化,植株营养生长受抑,而适宜多效唑浓度有利于提高其有效分枝数和有效结荚数。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浓度的变化规律为“CPI86134”对照< mg/kg浓度处理 < 200mg/kg浓度处理 < lOOmg/kg浓度处理,而“CP192985”对照 < lOOmg/kg浓度处理 < 400mg/kg浓度处理 < 200mg/kg浓度处理,七合速率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相一致。掌握最佳喷施时间和浓度是提高圆叶决明种子产量及品质、缩短收种时间和降低收种成本的关键。
全球变暖影响下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进展
赵峰, 千怀遂
2004, 12(2): 134-137.
摘要(1471) PDF(1421)
摘要:
简介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性影响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对动态模拟和控制试验所得结论给予评述,并针对目前气候影响评价与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研究重点。
不同移栽期对强化栽培优质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吕世华, 任光俊, 曾祥忠, 刘学军, 张福锁
2004, 12(2): 138-139.
摘要(869) PDF(984)
摘要: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移栽期对强化栽培体系(SRI)优质杂交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早插可增加低位分蘖数进而促进大穗的形成,该措施与稀植结合使水稻形成更多分蘖和有效穗数,进而达到高产,并节省用种和栽秧用工。
可降解地膜覆盖棉花增产效应的研究
戴敬, 陈荣来, 李国军
2004, 12(2): 140-142.
摘要(1635) PDF(1320)
摘要: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植棉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棉株生长,其5cm 土层土壤温度比露地栽培提高0.1~2.98℃,棉花产量提高11.59%~18.31%。双解膜和光解膜在地膜降解前的增温效果略优于普通地膜,晴天增温幅度大于阴雨天。地膜降解诱导期过后2种可降解地膜均顺利降解为面积较小碎片,而双解膜降解更快,缓解了农膜残留所造成白色污染。棉花生产可用可降解膜代替普通地膜,且需完善配套栽培技术。
稻田种植春玉米经济效益及高效耦合技术研究
刘建
2004, 12(2): 143-145.
摘要(917) PDF(844)
摘要: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麦一稻二熟制相比稻田种植春玉米的麦/玉米一稻三熟制年产量为1.4254万kg/hm2,增产率17.69%;有机投能、无机投能和总投能分别高3.54%、8.37%和7.90%,生物量和籽粒能量产出分别高16.99% 和15.12%,能量产投比较高;N、P2O 和K20 等养分盈亏率增大,土壤有机质盈余较多,盈亏率为81.18%;新增纯收益率22.42%,边际成本报酬率3.33。稻田种植春玉米高效耦合技术包括部分放开冬春茬,稻田冬春季改小麦为菜果经济作物;春玉米采用两段覆膜种植技术,其产量>8250kg/hm2 的综合措施为种植密度7920~8990株/hm2,施N量288.6~352.4kg/hm2,玉米11~12叶展开时以304.6~498.0mg/kg浓度乙烯利化学控制叶面喷施;后季稻实施塑盘旱育秧大苗抛裁技术,其产量>7500kg/hm2的综合措施为在培育>35d秧龄壮秧基础上,基本苗225~240万株/hm2,施N量225~255kg/hm2
豫西旱坡地高留茬深松对冬小麦生态效应的研究
王育红, 姚宇卿, 吕军杰, 黄江涛, 张洁
2004, 12(2): 146-148.
摘要(1310) PDF(1082)
摘要:
丘陵旱坡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留茬深松保持耕作技术具有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培肥改土、抑制杂草和增加土壤生物量等土壤环境效应以及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的生物学效应,比传统耕作2年冬小麦平均增产703.6kg/hm2,平均增产率18.8%,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kg/hm2.mm,平均增长率16.8%。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李保同, 石庆华, 方加海, 尹峰, 肖冬华
2004, 12(2): 149-151.
摘要(1056) PDF(1034)
摘要: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无公害生产示范区实施作物健壮栽培、施用农家肥和水稻专用生物有机肥,应用无公害农药和农业措施,必要时限量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可减少种子、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稻谷中农药和重金属等有毒害物质残留量低于绿色食品卫生指标,并增加田问蜘蛛等天敌,降低生产成本285元/hm2 ,增加稻谷收入1667元/hm2
龙须草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黄宇, 邹冬生, 王华
2004, 12(2): 152-154.
摘要(1433) PDF(994)
摘要:
对龙须草地水土保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与空旷地相比种植龙须草可降低土壤容重0.13g/cm3,增加土壤总孑L隙度4.9%,提高土层土壤贮水量14.9%,年土壤侵蚀量472.7t/km2,比对照减少94.5%,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律草在残塬沟壑区荒坡治理的生态效应研究
刘生荣, 张海, 李葆来, 贾涛
2004, 12(2): 155-154.
摘要(1482) PDF(1039)
摘要:
对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荒坡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置模式及律草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释草适应性广,生长势极强,是荒坡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置模式的优良先锋草种,与相应的林木(经济、生态林)组合其水土保持及保水效应良好,且利于幼树成活生长。
江汉平原涝渍微地貌变异特征及生态农业模式应用研究
刘章勇, 陈阜
2004, 12(2): 155-160.
摘要(1135) PDF(1193)
摘要:
阐述了江汉平原涝渍灾害的成因及其微地貌变异主要特征,根据涝渍地域徵地貌差异和涝渍灾害发生特点,将江汉平原涝渍徽地域分为6种类型,并对其中广泛分布的典型碟形洼地不同高程按水体圈、涝地圈、渍地圈、旱地圈和庭院圈配置实施高效生患农业模式建设。
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对策
王志春, 李取生, 李秀军, 宋长春, 章光新
2004, 12(2): 161-163.
摘要(1283) PDF(1419)
摘要:
简介了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资源现状和盐碱化土地治理与改良利用的技术创新要点,并提出低洼易涝盐碱地开发水稻、盐碱化低产旱田改良、盐碱化草地恢复、盐碱湿地保育和盐碱泡沼养鱼的盐碱化土地治理对策。
福建省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何华勤, 肖知亮, 梁义元, 梁康迳, 林文雄
2004, 12(2): 164-166.
摘要(1061) PDF(1059)
摘要:
简述了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并分析了该省实施的“畜-沼-果-渔”、“果-草-牧-菌-沼”、“南方庭院经济”、“有机食品开发生态工程”和“废弃物综合处理与利用”5种典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特点与效益,并提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喀斯特石山区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模式探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为例
陈成斌, 梁世春, 彭宏祥, 黄娟, 徐志健
2004, 12(2): 167-168.
摘要(1317) PDF(1070)
摘要:
凤山县在喀斯特石山区实施地头水柜、沼气池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发石山区特有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开创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可持续土地利用伦理探讨
陈利根, 郭立芳
2004, 12(2): 169-171.
摘要(851) PDF(1065)
摘要:
阐明了可持续土地利用伦理存在于“人-地”关系与“人-人”关系之中,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经济、法律和行政管理的重要补充措施之一,任何土地利用行为都要讲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土地利用伦理追求三者整体效益的提高,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伦理观可视为土地利用生态伦理、经济伦理和社会伦理的结合,其实现有赖于生态理念贯穿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刘光德, 赵中金, 李其林
2004, 12(2): 172-175.
摘要(1438) PDF(1091)
摘要:
简述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成因,指出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必须实施农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建立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预警监测网络系统,建设三峡库区可持续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清洁化和无害化,建立三峡库区江睾生物隔离带,强化农业环保立法。
河北省污水灌溉农业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
吴迪梅, 张从, 孟凡乔
2004, 12(2): 176-179.
摘要(1927) PDF(2021)
摘要:
以河北省为例,采用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和工程费用法对污水灌溉所造成的农田土壤、地下水和作物污染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进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河北省污水灌溉造成的环境污染总经济损失为7.37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87%,其中以人群健康损失所占比重最大,占污染总经济损失的95.3%,地下水和作物污染经济损失相对较小,故污水灌溉的潜在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污灌区人群健康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城市植被净化大气价值计量与评价——以西安市为例
马新辉, 任志远, 孙根年
2004, 12(2): 180-182.
摘要(1555) PDF(1528)
摘要:
对西安市植被净化大气物质量及价值测定结果表明,植被净化大气年总价值为34.26356亿元,占1999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其中年固定CO2和释放02的价值为27.18309亿元,年吸收SO2、HF和NOx3种污染物的价值为1.82896亿元,年滞尘价值为1.825l1亿元,年灭菌价值为3.42640亿元。并通过Maplnfo的叠加分析得出各行政区统计结果。
灭菌与未灭菌龙须草生物制浆比较研究
刘向华, 邹冬生, 刘正初
2004, 12(2): 183-184.
摘要(1493) PDF(951)
摘要:
试验研究灭菌与未灭菌龙须草生物制浆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及鼠李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龙须草非纤维素降解菌全发酵过程中其生长曲线符合一般微生物生长规律.未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灭菌与未灭菌龙须草发酵过程中鼠李糖浓度在龙须草纤维分散(发酵工艺完成)前一直增高,其峰值为0.35g/L左右,但灭菌龙须草发酵过程相对略长;应用龙须草非纤维素降解菌进行龙须草生物制浆,可不必对龙须草原料、自来水以及用于脱胶的设备等进行灭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