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15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研究报告
中国湿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及其分区
赵其国, 高俊峰
2007, 15(1): 1-4.
摘要(2179) PDF(91)
摘要:
湿地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文化休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国湿地的现状、分布与存在问题,并根据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中国湿地划分成3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为制定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湿地生态安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与生产布局提供依据。
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和华山松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刘华, 侯琳, 雷瑞德
2007, 15(1): 5-8.
摘要(1370) PDF(1082)
摘要:
利用火地塘林区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估算油松和华山松林的C储量和C密度,并用GIS软件Citystar 4.0对这两种森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和华山松林的总C储量分别为0.0018 TgC和0.0510 TgC,且人工林的C储量和C密度均大于天然次生林。在森林空间分布上,油松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下,华山松在林区中部的整个海拔范围内均有分布,人工林主要分布在沿公路一侧的地段。
人为干扰对常绿阔叶林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
杨梅, 林思祖, 曹光球, 刘洪波, 曹子林
2007, 15(1): 9-11.
摘要(1201) PDF(1390)
摘要:
通过对甜槠群落几个主要种群甜槠、深山含笑、木荷、赤楠分布格局的研究,探讨常绿阔叶林在受到人为干扰后的种群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当群落受不同程度外界扰动后,各种群分布格局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人为干扰强度越大,甜槠、深山含笑的聚集性越强,而木荷、赤楠的聚集性则下降。在低立木级上,轻度干扰更有利于形成种群的集群分布特征;在中间立木级上,随立木级的增大,种子萌发和萌条能力强的树种分布格局趋势是以重度干扰群落中的聚集性更强;在高立木级上,各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呈随机分布。
多裂骆驼蓬对食荚豌豆的化感作用研究
刘建新, 赵国林
2007, 15(1): 12-15.
摘要(1385) PDF(1212)
摘要:
试验研究了多裂骆驼蓬醇提取物浸种对食荚豌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裂骆驼蓬醇提取物浸种显著抑制食荚豌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萌发率、发芽指数和与萌发有关的淀粉酶活性降低,株高、根体积、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减小,根茎比下降;多裂骆驼蓬醇提取物浸种处理的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根系过氧化物同工酶表达受抑。
上海地区氮素湿沉降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梅雪英, 张修峰
2007, 15(1): 16-18.
摘要(1126) PDF(943)
摘要:
试验研究上海地区N素湿沉降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湿沉降中N营养盐含量较高,其中NO-3为2.587mg/L,NH+4达2.155mg/L,TIN的含量均在4.000mg/L以上。湿沉降输入到上海地区农业生态系统N营养盐的年通量较高,其中NH+4平均为26.580kg/hm2,1999年达到38.930kg/hm2
20年来东北典型黑土地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
汪景宽, 李双异, 张旭东, 魏丹, 迟风琴
2007, 15(1): 19-24.
摘要(1161) PDF(1437)
摘要:
通过大量样品分析和数据收集,研究了最近20年来东北典型黑土地区土壤肥力质量主要指标——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黏粒的变化情况,并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分析的辅助下,研究了该5项肥力指标以及综合肥力指数的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20年中该地区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明显降低,速效磷平均含量有较大增加;速效磷的变异系数变化最大,pH变化最小;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以一、二级为主(80%以上),但21世纪初土壤肥力质量几乎被二、三级地所占据(98%以上)。该地区土壤肥力质量明显降低
豆科牧草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研究
杜天庆, 苗果园
2007, 15(1): 25-27.
摘要(1489) PDF(1076)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养分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指标;脲酶活性的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而递减;土壤脲酶活性数量随作物生长与根系生物量的增强而增加,与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相关;根际土壤脲酶活性高于近根际土壤;不同种类豆科牧草,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深根豆科牧草苜蓿、草木樨可留给深层土壤大量根系残留物,从而有利于提高土壤深层脲酶活性与综合供肥能力。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大孔隙定量研究
石辉, 王峰, 李秧秧
2007, 15(1): 28-32.
摘要(1154) PDF(1113)
摘要:
根据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原理,定量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原状土大孔隙的半径范围、个数及分布情况。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田间持水量至饱和含水量之间的大孔隙半径为0.2~3mm,孔径>1mm的特大孔隙仅占大孔隙总数的2.2%,表现出特大孔隙较少、小孔隙较多的特点。土壤剖面上部的大孔隙加权平均半径较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大孔隙半径逐渐减小。大孔隙所占过水断面面积在1.27%~18.13%之间,大部分样品大孔隙所占过水断面面积<5%。坡位、坡度、坡形、坡向对大孔隙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大孔隙
长期定位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酶活性的影响
秦韧, 杨团结, 刘树堂, 王万志, 韩晓日
2007, 15(1): 33-36.
摘要(1110) PDF(1061)
摘要:
试验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无机化肥均能显著增强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土壤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有机磷、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性状的生物学指标。
长期施用不同基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陈劲憬, 曹之富, 任华中, 高丽红, 张福墁
2007, 15(1): 37-41.
摘要(1155) PDF(984)
摘要:
试验研究长期施用不同种类基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理化特性以及生物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有机肥处理土壤物理性状良好,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放线菌数量较高,细菌和真菌数量比值(B/F)稳定,综合土壤肥力在3个处理中最高;长期施用膨化鸡粪处理土壤酸化快,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土壤酶活性较高,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多,可能会引起致病菌的增殖;缓释肥作为基肥施用,可加速土壤速效养分积累,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都不高。生产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有机-无机肥料的配合施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义国, 林琪, 王月福, 郭家选, 刘洪军
2007, 15(1): 42-44.
摘要(1079) PDF(954)
摘要:
秸秆还田下不同N肥用量的耦合试验研究表明,与单施N肥处理比较,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冬小麦的光合性能,提高小麦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秸秆还田下随施N量增加,小麦各时期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提高,但当施N量超过225kg/hm2,反而引起光合性能降低。本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下配施N肥主要通过影响每hm2穗数影响产量,以秸秆还田配施N 25kg/hm2的处理为宜。
固体肥种类与施肥量对穴盘小白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黄俊, 吴震, 郭世荣, 李式军
2007, 15(1): 45-48.
摘要(1222) PDF(976)
摘要:
试验以小白菜品种“矮脚黄”为材料,以72孔黑色聚乙烯塑料穴盘为栽培容器,采用有机复合基质为栽培基质,研究固体肥种类与施肥量对穴盘小白菜生长、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肥料配比对提高小白菜品质有显著作用,可提高小白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Vc含量,而硝酸盐含量明显下降。在有机肥中加入适当的无机复合肥、生物复合肥可满足小白菜生长旺期对肥料需求量大的要求,发挥基质栽培的最大肥效,使小白菜单株鲜重及整体产量达最高水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不同用量腐植酸复合肥对葡萄叶片养分积累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杜会英, 薛世川, 孙忠富
2007, 15(1): 49-51.
摘要(1800) PDF(1191)
摘要:
以2年生葡萄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腐植酸复合肥对葡萄叶片养分积累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用量对葡萄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均有明显影响,且与等养分的无机肥相比,腐植酸复合肥表现出明显优势。施肥量低于1.75g/株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施肥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但当施肥量超过1.75g/株后,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开始显著降低;当施肥量为3.50g/株时,过氧化物酶活性达最高,之后再增加肥料用量,腐植酸复合肥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下降,而无机肥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平缓,对葡萄叶片蒸腾速率的影
施用腐殖酸对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陈振德, 何金明, 李祥云, 陈建美
2007, 15(1): 52-54.
摘要(1191) PDF(1287)
摘要:
试验研究腐殖酸与尿素配合施用对玉米养分吸收、产量与N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能明显促进玉米植株对N、P、K养分的吸收,滞留在茎叶的N和K2O明显增加。在尿素中添加腐殖酸能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和N肥利用率。在尿素中添加10%的腐殖酸玉米产量和N肥利用率综合效果较好。
赤子爱胜蚓处理鸡粪的试验研究
杨世关, 刘亚纳, 张百良
2007, 15(1): 55-57.
摘要(1143) PDF(1494)
摘要:
对“赤子爱胜蚓”处理鸡粪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在堆肥7d以上鸡粪中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均比干鸡粪中好;堆肥28d的饵料中,蚯蚓日增重倍数最高达0.08;堆肥35d的饵料中,蚯蚓日繁殖倍数最高达0.13。与饵料相比,蚓粪C/ N值降低,NH4-N含量显著下降,而NO3N含量显著升高。
调亏灌溉对干旱环境下春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步翀, 李凤民, 齐广平
2007, 15(1): 58-62.
摘要(1762) PDF(1787)
摘要:
试验研究调亏灌溉对干旱环境下春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环境下调亏灌溉春小麦拔节~孕穗后土壤水势低于未进行水分调亏的对照,且全生育期比对照多利用土壤水分14.3~66.5mm。调亏处理小麦产量、穗粒数、水分利用效率与充分供水对照间差异显著,并未因土壤水分亏缺而降低,甚至有较大幅度提高。试验条件下春小麦调亏的适宜土壤水分亏缺水平为营养生长期(拔节)重度水分亏缺(45%~50%田间持水量),其他生育期(孕穗、抽穗、灌浆期/生理成熟前)充分供水(65%~70%田间持水量),而最佳调亏灌溉定额为3
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
赵丽英, 邓西平, 山仑
2007, 15(1): 63-66.
摘要(3446) PDF(3074)
摘要:
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技术研究了变水条件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以及qP和qNP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Fo和qNP值增加,Fv、Fm、Fv/Fm、Fv/Fo、qP、ETR值降低,但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干旱或复水处理下与干旱处理结果相反,这说明干旱可引起PSⅡ反应中心的破坏,而不同生育期的干湿交替环境条件可以增加PSⅡ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将更多的
土壤水分对华荠苧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影响的研究
卢毅军, 王华胜, 葛滢, 常杰
2007, 15(1): 67-70.
摘要(1155) PDF(884)
摘要:
用闭路气流法对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00%、60%、40%和20%的环境下华荠苧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荠苧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mea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60%水分处理下最高;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 b的值在100%和60%处理下较大,该水分条件可降低强光对植物的伤害。野外调查表明中生偏湿生境中华荠苧生长良好,但对这种生境的占据能力差,说明华荠苧的最适水分生态位为中生偏湿,野外华荠苧实际水分生态位与最适水分生态位不符,这可能是限制该物种
不同土壤水分对赤松光合作用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金永焕, 李敦求, 姜好相
2007, 15(1): 71-74.
摘要(1650) PDF(1033)
摘要: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赤松光合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赤松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及其日变化均产生明显影响;中度水分胁迫时赤松幼苗的光合午休比对照提前1h且午休时间长,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下降平行进行,而且,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的下降幅度比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小。
水分胁迫下李树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研究
胡学华, 蒲光兰, 肖千文, 刘永红, 邓家林
2007, 15(1): 75-77.
摘要(1322) PDF(1112)
摘要:
水分胁迫引起李树叶片叶绿素含量(CHL)、相对含水量(LRWC)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o升高,Fm、Fv、Fv/Fm、Fv/Fo、Fm/Fo和Fo与Fm曲线之间面积降低,表明水分胁迫影响了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潜在活性、捕获激发能的效率、光合电子的传递以及电子受体库的大小,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3个供试品种中以“索瑞斯”受影响最小,“秋姬”居中,“安哥洛”最大,说明“索瑞斯”抗旱性最强。
无公害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鑫, 胥国斌, 任志刚, 张占军, 简毓峰, 张永明
2007, 15(1): 78-81.
摘要(1375) PDF(930)
摘要:
试验研究无公害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地膜在玉米生长前期具有保温、保水的显著效果,叶面积显著增大,叶片数差异不明显;液态地膜降解最快且无污染,环保作用突出,可在蔬菜等生育期短的作物上应用;生物降解膜降解较慢,具有较好的环保作用,且比露地显著增产,可在生育期较长的作物上推广应用;生物-光降解膜降解最慢,环保效果不明显,但比露地显著增产,适于玉米等生育期长的作物应用。
基于红边参数的夏玉米长势监测及其营养诊断研究
谭昌伟, 王纪华, 陆建飞, 黄文江
2007, 15(1): 82-86.
摘要(1378) PDF(915)
摘要:
分析了夏玉米各组分含量、红边参数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利用FD-Max反演叶面积指数,利用Depth672反演茎秆全N含量,利用Lwidth反演叶片全N含量、叶片和茎秆的含水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构建了以红边参数为自变量的各组分的反演模型,对反演模型预测性分析表明,利用上述红边参数预测农学组分是可行的。
光温变化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阳作明, 刘海隆, 王玲
2007, 15(1): 87-90.
摘要(1200) PDF(1086)
摘要:
通过对重庆竹溪镇再生稻适宜生态条件、光温变化特征以及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东部地区温度因素是限制再生稻产量的重要因子,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年际变化较小,波动系数为0.1~0.2,而光照条件、天空覆盖度也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重要方面,其年际变化较大,前期(腋芽萌发期)波动系数为0.4~0.7,后期(抽穗~成熟期)为0.7~1.4。研究区域光温资源较丰富,光温生产潜力年际波动幅度虽然很大,距平百分率在-7.2%~4.8%之间波动,但其与实际产量之间仍有很大差距,可通过改良品
温室黄瓜叶面积扩展与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研究
陈金平, 刘祖贵, 段爱旺, 孟兆江, 张寄阳
2007, 15(1): 91-95.
摘要(1081) PDF(1100)
摘要:
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对黄瓜叶面积扩展与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叶片扩展经历了指数生长(EG)、线性生长(LSG)和稳定生长(SCG)3个阶段。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叶面积(LA)显著增大,叶片生长速率(LGR)的最大值明显提前。叶片相对扩展速率(RER)在指数生长阶段迅速增加,但在线性生长和稳定生长阶段则逐渐减小。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了叶片的扩展和光合特性。叶片生长进程中,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逐渐增加,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水分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其表观量子效率(AQY
镉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慈恩, 高明, 王子芳, 吴云, 秦建成
2007, 15(1): 96-98.
摘要(2062) PDF(2227)
摘要:
试验研究Cd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2+浓度为0~10mg/kg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发芽势的影响较明显;当浓度达30mg/kg后对发芽的抑制作用表现非常明显,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急剧下降。不同浓度Cd2+对芽和幼根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根抑制作用大于芽,同时对活力指数的影响也表现显著;随Cd2+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不断增强,活力指数也随之下降;当浓度达到50mg/kg后幼苗生长几乎完全被抑制。
盐胁迫下琯溪蜜柚苗木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研究
马翠兰, 刘星辉, 王湘平
2007, 15(1): 99-101.
摘要(1180) PDF(1159)
摘要:
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琯溪蜜柚苗木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琯溪蜜柚苗木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片细胞汁液pH、光合色素含量及氨基酸含量降低,大分子渗漏值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且它们之间均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性。琯溪蜜柚植株根系活力及叶片MDA含量对盐胁迫较敏感,根系活力下降可能是柚植株受盐胁迫后最早的伤害反应。
模拟酸雨对龙眼幼果多胺含量的影响研究
邱栋梁, 刘星辉
2007, 15(1): 102-104.
摘要(1330) PDF(950)
摘要:
以8年生乌龙岭龙眼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pH的模拟酸雨对龙眼幼果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龙眼幼果多胺(PAs)、腐胺(Put)、亚精胺+精胺(Spd+Spm)含量上升,并随果实的发育而逐渐下降。易脱落幼果的PAs、Put、Spd+Spm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幼果。
氯钾离子共体诱导黄瓜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
云兴福, 杜俊卿, 马立国, 刘杰才, 霍秀文
2007, 15(1): 105-108.
摘要(1199) PDF(971)
摘要: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一真叶期用浓度为2g/kg、5g/kg、10g/kg、15g/kg、20g/kg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进行诱导处理,可使黄瓜植株产生对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 cubensis(Berk.et Curt.) Rostov.]的抗病性。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2g/kg、5g/kg、10g/kg、15g/kg、20g/kg浓度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诱导处理的植株比对照植株推迟发病3~6d,平均病株率分别比对照降低25.26%、26.63%、31.46%、39.12%
几种杀虫剂对柑橘潜叶蛾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蔡子坚, 胡菡青, 韦晓霞
2007, 15(1): 109-112.
摘要(1042) PDF(961)
摘要:
利用以作用因子组建的生命表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果园8种常用杀虫剂对柑橘潜叶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97%石蜡油EC、3%莫比朗EC、10%吡虫啉WP、20%好年冬EC、2.5%功夫EC和18%杀虫双AS均能较好地防治柑橘潜叶蛾。其中以97%石蜡油EC防治效果最佳,种群趋势指数为0.0055,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0.0010;其次为3%莫比朗EC、10%吡虫啉WP、20%好年冬EC、2.5%功夫EC、18%杀虫双AS,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0.0136、0.0137、0.0548、0.1460、0.
广灭灵CS及其混剂对豆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赵开兵, 许家春, 沈维良
2007, 15(1): 113-116.
摘要(1253) PDF(1066)
摘要:
试验研究广灭灵CS与其混剂对豆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广灭灵36CS单剂对豆田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良好,对部分阔叶杂草无效;广灭灵与氯嘧磺隆混用,对豆田禾本科及阔叶杂草都有较理想的防效,但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度、秃顶有一定影响。广灭灵单剂及其混剂在玉米苗期可引起玉米白化现象,但对后茬小麦的生长较安全。
草地牧草物候发育模型的应用研究——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
魏玉蓉, 潘学标, 敖其尔, 郝璐
2007, 15(1): 117-121.
摘要(1410) PDF(1030)
摘要:
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牧草的发育期年际间和年内有很大变化。利用多年牧草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要素并建立了锡林郭勒草原主要牧草物候发育模型。
番茄的结构-功能模型Ⅱ:基于器官水平的功能模型与验证研究
董乔雪, 王一鸣, JeanFrancoisBARCZI, 侯加林
2007, 15(1): 122-126.
摘要(1151) PDF(625)
摘要:
建立了番茄动态生长的功能模型,从个体和器官的角度,研究生物量在植物体内的生产和分配规律、器官的动态生长规则。模型根据蒸腾作用计算物质的生产;根据节间、叶柄、叶片和果实等器官的汇强和扩展规律对物质进行分配;根据与物质量的动态关系计算各器官的几何尺寸;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对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它们对各器官生长的影响程度和器官本身的扩展规律。并对模型输出与测量数据的拟合程度进行了残差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利用MATLAB研究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初探
王会肖, 张超
2007, 15(1): 127-130.
摘要(1245) PDF(1359)
摘要:
本文利用强大的数据计算分析软件MATLAB对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样地数据插值和趋势面分析,方便地得出了样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计算分析结果对水土保持和农田灌溉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基于EMD的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波动的多时间尺度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张明阳, 王克林, 刘会玉, 林振山
2007, 15(1): 131-134.
摘要(1269) PDF(1281)
摘要:
应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析了湖南省1949~2002年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波动情况。结果表明:湖南省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存在着准3年、准8年和准22年左右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各时间尺度周期性振荡的贡献率,其中以准3年时间尺度成灾面积振荡的贡献最大,即湖南省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波动以准3年时间尺度为主;从各时间尺度的振荡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洪涝灾害成灾面积的波动频率增加,洪涝灾害成灾面积仍处在增加阶段,同时近年来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振荡幅度增大,即某些年份可能会出现大灾,说明湖南省洪涝灾害强度
基于GIS的山地农田系统投入产出空间特征分析——以河南省吴沟村为例
乔家君, 王艾萍
2007, 15(1): 135-139.
摘要(900) PDF(719)
摘要:
对河南省吴沟村482块农田属性及其能量投入产出特征的调查分析表明,吴沟村农田系统中能量投入、产出较大的地块主要位于居民区周围和吴沟公路两侧;相比而言,旱平地为高投入、高产出、高利用效率的系统;农田系统能量产投效率与农田能量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存在密切关系。就不同种植作物而言,单位面积产投效率为黄豆<小麦<玉米。
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不同坡度带与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研究——以巫溪县为例
仙巍, 邵怀勇, 周万村
2007, 15(1): 140-144.
摘要(1278) PDF(1177)
摘要:
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景观面积比、分维数、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及土地利用/覆盖综合动态变化度,分析了三峡库区巫溪县不同坡度带及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现状及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在同一坡度带及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状况不同,同一景观类型在不同坡度带及坡向带亦不同。坡度与坡向对巫溪县景观格局状况及变化存在重要影响,且该影响陡坡比缓坡变化强烈,阴坡比阳坡变化强烈。
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自动化评价及指标体系研究
李新举, 刘宁, 张雯雯, 王霖琳, 马小友
2007, 15(1): 145-148.
摘要(1216) PDF(1119)
摘要:
采用4种评价方案,利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隶属度函数计算指标隶属度,采用综合指数法,在Arcgis中进行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的自动化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GIS自动化评价土壤质量快速准确;基于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评价差异较小,两者可选其一;基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含盐量指标的评价与土壤质量的全面评价(基于土壤全量、速效养分、有机质、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之间差异较小,在其他数据有限的前提下,土壤质量可以用土壤有机质和盐分含量指标评价。
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研究
赵先贵, 高利峰, 马彩虹, 邹小梅
2007, 15(1): 149-152.
摘要(1634) PDF(1399)
摘要:
通过对中国1978~2003年的生态足迹的动态研究,获得中国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8992hm2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2252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7722hm2增加到0.8819hm2。中国1978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127hm2,2003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13702hm2。预测中国2010年和2015年人均生
生态足迹在城步县发展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丁敬祥, 郭正元, 杨仁斌, 葛大兵, 吴鸿琳
2007, 15(1): 153-155.
摘要(878) PDF(941)
摘要:
通过测定湖南城步县生态足迹,从资源利用结构状况、供需平衡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分析了该县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以及生态盈余产生的原因、趋势及持续时间,并提出区域发展的对策。
河南省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探讨
田克明, 王国强
2007, 15(1): 156-158.
摘要(1765) PDF(939)
摘要:
从生态系统完整性要求和评价结果实用性角度出发,论述了生态安全评价单元的确定,并将河南省18个地市作为评价单元,结合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特点,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和系统聚类法相结合方法,借助MAPGIS和SPSS软件对河南省18个评价单元进行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在评价单元较少情况下可体现各级别差异和级别内评价单元间良好的相关性。
我国西北地区2010年农产品需求预测
杨世琦, 杨改河, 冯永忠, 杨正礼, 高旺盛
2007, 15(1): 159-161.
摘要(1045) PDF(914)
摘要:
研究分析预测了我国西北地区2010年农产品需求状况,结果表明该区2010年农产品口粮缺口70.2万t,饲料粮缺口479.5万t,油料缺口205.2万t,甜菜缺口384.3万t,水产品几乎全部(157.3万t)缺口;而水果、蔬菜与棉花分别剩余547.5万t、460.6万t和116.5万t。
生态补偿在实现森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效应研究——以湖北神农架为例
李林立, 况明生, 蒋勇军, 张远瞩, 刘玉, 沈立成, 李元庆
2007, 15(1): 162-165.
摘要(1560) PDF(1305)
摘要:
我国森林集中连片地区大部分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努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又担负着保护生态的重担。本文论述了生态补偿在实现森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分析了神农架林区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生态补偿对策。
对发展我国水稻生态产业经济的几点思考
黄英金, 况慧云, 郭进耀, 潘晓华, 石庆华
2007, 15(1): 166-169.
摘要(768) PDF(1155)
摘要:
针对我国水稻生产出现的市场粮价不稳、稻谷结构性过剩以及水稻生产面临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新挑战,提出了“水稻生态产业”的概念,并阐述了实施水稻生态产业经济的战略原则,提出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发展无公害、绿色稻米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产业化经营为主导,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等发展水稻生态产业经济,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具体战略措施。
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畜牧业的研究
孙志洪, 谭支良, 唐志如, 汤少勋, 姜海林, 周传社
2007, 15(1): 170-172.
摘要(1026) PDF(1071)
摘要:
简述了生态畜牧业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分析了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必要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畜牧业的5个基本模式即草地生态畜牧业、山区生态畜牧业、农区生态畜牧业、城郊生态畜牧业和绿色生态畜牧业及畜牧生态工程5个基本设计即平面设计、垂直设计、时间设计、食物链设计和总体设计,探讨了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畜牧业的6种基本途径即观念上的更新、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普及“高效转化”技术系列、环境保护与农牧结合畜牧业的发展和加强领导与强化法制。
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
郑军, 孙宪芝
2007, 15(1): 173-175.
摘要(1099) PDF(1210)
摘要:
简介了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成效,分析了山东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指出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结合山东省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陕甘宁接壤区生态产业发展构想——以生态农业为重点
李志刚
2007, 15(1): 176-179.
摘要(1116) PDF(1252)
摘要:
简介了陕甘宁接壤区生态产业、特别是生态农业发展的6点构想:一是按照不同地貌部位的特殊生态条件具体配置生态农业;二是根据本区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划分出南部旱塬农林区、中部黄土丘陵农牧区、北部长城沿线风沙牧林区、西北部沿黄灌区等4个生态区,提出分区指导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三是发展草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应用生态技术,保持农业生产的“生态性”,强调发挥传统耕作方式优点,减少化学物质施用;五是按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和“3R原则”组织工业生产,形式合理的地域工业循环体系,实现清洁生产;六是建立生态产业的激励
塔里木河下游绿洲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弋良朋, 尹林克
2007, 15(1): 180-182.
摘要(1209) PDF(1024)
摘要:
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原因,阐明在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当地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前提下,对绿洲外围及内部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并提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综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改善生态与经济发展、改善生态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提出当地传统优势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科学途径。
天津宝坻和湖北大冶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
杨殿林, 李玉浸, 乌云格日勒, 石益丹
2007, 15(1): 183-185.
摘要(1299) PDF(1061)
摘要:
针对我国生态农业基础研究不足,在试验示范和推广普及方面的薄弱环节,通过跨学科的综合与合成,研究并建立了我国华北、中南典型农区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提出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综合评述
濒危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陈远征, 马祥庆
2007, 15(1): 186-189.
摘要(1303) PDF(1599)
摘要:
濒危植物生殖生态学是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濒危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进展,包括濒危植物植物学及物候学特性、生殖系统、种子及幼苗生态学、生殖值及生殖分配、种群统计、生命表以及无性繁殖等方面,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与金属超富集植物及其遗传工程研究
王松良, 郑金贵
2007, 15(1): 190-194.
摘要(1281) PDF(2740)
摘要:
本文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金属超富集植物及其遗传工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加紧筛选和发现野生高生物量的金属超富集植物,在现有高生物量作物种质资源中筛选金属超富集作物,应用遗传工程技术把野生植物的超富集基因转移到现有高生物量植物(作物)中,寻找综合、可持续的植物修复手段等对策。
植物重金属转运蛋白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
鲁家米, 刘延盛, 周晓阳
2007, 15(1): 195-200.
摘要(1554) PDF(1717)
摘要:
植物修复技术已成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绿色环保方法。利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鉴定出一系列与重金属转运相关的蛋白及基因,包括ZIP家族、ABC载体、有机汞裂解酶基因merB、Hg离子还原酶基因merA和金属S蛋白基因MT等。本文着重从细胞、亚细胞水平上综述了一系列重金属转运蛋白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修复上的应用。
铜污染对高等植物的生理毒害作用研究
林义章, 徐磊
2007, 15(1): 201-204.
摘要(1805) PDF(2598)
摘要:
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Cu污染对高等植物生理毒害的研究近况,探讨了Cu过量对植物光合作用、细胞结构、细胞分裂、酶学系统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等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其展望。
研究简报
旱地春大豆地膜覆盖增产节水效果及密度效应研究
郭志利, 孙常青, 梁楠
2007, 15(1): 205-206.
摘要(1003) PDF(879)
摘要:
土壤不同微生物量对木霉菌定殖的影响和木霉菌生态学习性研究
徐瑞富, 陆宁海, 张定法, 吴利民
2007, 15(1): 207-208.
摘要(1149) PDF(1429)
摘要: